第一次与外籍建筑师“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感觉

宣传海报

下着蒙蒙细雨的周末本是睡懒觉的好时光,但是今天我却收获满满。就像朋友感叹的那样——今天是头一个我喜欢的下雨天。

上午九点半我冒着绵绵细雨来到第四报告厅,听到了一场前所未见的讲座,一个个子高高帅帅的老外——今天的主讲人JWDA的设计总监Oliver Huster。他的到来让前来听报告的很多女生眼前一亮,不禁发出“哇,好帅!”的惊叹和低声交头接耳的讨论关于Oliver Huster的ABCD。

今天Oliver Huster演讲的主题是“可持续建筑设计分享”,一个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枯燥的学术课题。但我今天听的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枯燥,一是因为Oliver Huster讲的风格跟以前其他只讲中文的老师不太一样,同时他的PPT也给我们不一样的展示,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女翻译让本来貌似枯燥的学术讲座变得生动传神。

梁仟与Oliver  Huster

其实这次讲座是建筑师梁仟老师于2008年开始发起的一个名叫“海纳行动”的第十五站。也是梁仟老师的充满情怀的自我介绍、对“海纳行动”的执着和热情、她对当下建筑行业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我们在场的同学们未来的指引和各种可能性的规划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该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新的定位。好久没有听到过如此让我心潮澎湃的演讲了,何况还是个外籍讲师,最近在读三盅的《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真是没错,不是吗?

讲评中……

下午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开始了限时动手做模型的小游戏,在Oliver Huster和梁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个人领到三张硬纸板和三张软制片,都是A4纸大小。让我们以少林寺或孔子为主题在短短的十五分钟时间里设计一个自己理想中的shelter,这让我这个一直以来创意都不是很好的“渣生”真真地犯了难,我拿出笔边在纸上随意涂鸦边嘴里嘟囔着“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看着我犯难的样子,与我邻座的女生忍不住笑出声来。看着大家都已进入状态,争分夺秒地努力把自己的idea付诸实施,我也赶紧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不是想法的想法,于是动手做了起来。

第一次与外籍建筑师“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感觉_第1张图片
学生模型

就像与我坐同一张桌子的哥们儿说的那样,“从来没有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很快,十五分钟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同学们很多都已经把自己的idea呈现在大家面前,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也只是仍旧停留在想法上,Oliver Huster对着大家的作品,不论做的好坏,都很认真地点评并能够给出一些可以发散思维的更多的想象空间,这设计总监的职位真不是盖的!

在这次短短的小游戏里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不论同学们的作品做的好坏,Oliver Huster都会给大家肯定和鼓励,尽量从不同的方面沿着每个人的想法去延伸出更多地可能性。这点我觉得非常好,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是跟我们平时做日常设计时是不一样的,平时对于我们的设计想法老师给出的更多意见就是否定,给出的更多建议是“回去再多看一些案例”。两相比较,我不能说哪一种是更好的,但我确信前一种是我更喜欢的。尤其是当听到我对我的作品那样有点无厘头的介绍之后,Oliver Huster还是会耐心地给出一个连我自己都未曾考虑过的意见和可以发展的思考方向。

第一次与外籍建筑师“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感觉_第2张图片
讲评中……

第二个活动是室外的小组合作动手搭建建筑模型的项目,由于是下雨天,所以我们的活动场所定在了文体会堂。

我们之前也有过分组做模型的课程安排,但是像今天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临时完成一件作品对从来没有过这方面训练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每五到六个人临时组建一个小组,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进行整合,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设计理念,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然后就是分工协作,用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出建筑的各个部件,最后再用胶带将其组合到一起,至此算是大功告成。然后又是Oliver Huster对各个小组作品的点评和指导,给我们指出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告诉我们如果往后深入设计时所应该朝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定位。

小组模型

这一天是阴雨绵绵的下雨天,但也是我喜欢的一个下雨天,这一天我听了之前没有听过的动听的讲座,鼓舞人心的“鸡汤”和更多实实在在的干货!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相信在场大多数同学也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听到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更能够动手参与进来,这样的机会是并不多见的。

模型和小组成员

很感谢梁仟老师的“海纳行动”,感谢选择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真是,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每一天用心的过,终会有所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与外籍建筑师“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