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

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_第1张图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兵员损伤过半,此一战也直接葬送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一时间,曹营上下都弥漫着一股悲凉的气氛,而曹操本人也深受打击,悲痛之余,不禁痛呼: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倘若郭奉孝在此,吾又怎能败于如此境地”,言下之意就是如果郭嘉还活着,我即使无法取胜,也不至于失败的如此彻底。

郭嘉是何许人也?竟能得到曹操这么高的赞赏?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之所以能被曹操如此看重,因为此人功于心计,对人性的弱点了解的非常通透,对他人的心理分析的及其准确,而且总是能够根据人的心里想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引导曹操做出正确的军事行动。


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_第2张图片

随着郭嘉一次又一次的为曹操献出奇谋良策,帮助曹操建立不世功勋的过程,在曹操心里也越来越欣赏并看重自己手下的这个青年才俊,每次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他总是要去询问郭嘉的意见,尽管郭嘉在自己的军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师祭酒,但是他的地位在曹操心里却已经直逼军师荀攸了。甚至于他都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将托孤之重任托付于郭嘉,曹操军中所有人也都知道,眼前这个这个年轻人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只可惜,天妒英才,郭嘉于公元207年,纵欲过度,因病逝世。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郭嘉不死,曹操赤壁之战就不会败吗?或者曹操就不会失败的那么惨烈么?

事实是:郭嘉即使不死,曹操在赤壁之战该怎样败还是会怎样败,该败的怎样惨烈还是会败的怎样惨烈。因为郭嘉的建议他不会听从,自从官渡之战大胜袁绍之后,曹操的自信心已经膨胀,再加上收服荆州之后,他的自信心可以说已经膨胀到盲目自信的地步,他觉得他不管怎样打,最终胜利的天平都会在自己这边。


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_第3张图片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手底下有没有谁的问题,而是主帅自身最大的问题了。假设郭嘉还活着,他一定会给曹操这样的谋略:荆州自动归降,那是因为刘表去世,幼主刘琮根基不稳,手下都是主降之人,所以荆州投降。而江东孙权则不同,历经三世,兵精将勇,贤能为之而用,憾江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把荆州经营稳妥,然后西进汉中,直取西川,等到民心所向,再水陆并进,分两军分别从西川和荆州用兵,在这同时,孙权与刘备必定两虎相争,自相残杀,到时天下皆可传檄而定。

但是这样稳妥且长远的战略方针曹操是不会接受采纳的,因为历史上他有过不采纳郭嘉的建议,所以并不是对他的计策言听计从,没被采纳的那一次是:当时刘备前来投靠曹操,曹操征询身边谋臣的建议,多数人都建议杀刘备,而郭嘉建议收刘备并把他终身软禁。曹操只是听从收刘备,并没有听从软禁刘备,才有了后来刘备的脱逃,如果那一次采纳,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分天下,那一次的不采纳,就是因为曹操盲目的自信,和这一次的不采纳有着异曲同工,同样会因为他的盲目自信而不被采纳。

再进一步,即使不采纳,听从曹操的本意,攻取江东,那么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以郭嘉的机智会看不出来?非也,一样能够看出来,还是那个统帅的问题,盲目自信,心理学上有句话,一个人在事事顺利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种盲目的自信,任何人的话语都不可能听的进去。


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_第4张图片

现在的又一个问题也来了:

曹操手底下的谋臣就没有人能够看出来东吴的诡计?或者收服荆州后不应该对江东孙权用兵?

答案是:非也。

要知道曹操手底下的智囊团谋臣那可不是用来好看当花瓶用的,个个都不是吃素的,当时建议曹操不要对江东用兵的人就有一个人,贾诩,当时贾诩对曹操说:

孙权在江东的统治相当稳固,绝不是荆州可以比拟,平定江东要从长计议,决不能指望一战成功。

这个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曹操笑话:文和(贾诩,字文和)胆小,太过于保守。手底下的人但凡是提出点类似的建议,曹操动辄就拿出自己以前的战绩进行反驳。你说,统帅膨胀到这种地步,真的是谋臣无能吗?


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_第5张图片

庞统和诸葛亮

还有一点:

庞统献连环计时,程昱和荀攸都建议过:一旦风向有变,我们将会招致灭顶之灾,可是曹操采纳了吗?听从了吗?依然没有。只有到了最后火烧连营成为事实,赤壁惨败已然定性,才把曹操狂妄的气焰浇灭下去,自己才又恢复了创业之初那种从善如流,战战兢兢的本性。可是一切已晚,统一大业的时机已然逝去,孙权刘备的军事行动却在步步紧逼。

所以说:不管郭嘉存活与否,赤壁之战注定惨败,三国格局注定形成。而后便是三分天下,南征北战。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也将会不攻自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析三国:郭嘉不死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别闹了,该有还是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