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温县实验中学录播室听评课,第一节听了王利娟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古诗苑漫步》,第二节听了董婷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仿写训练课《句式对称好处多》,两节课均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时间仓促老师却能拿出一节好课,可见其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当堂能够创作出像样的作品,可见平时训练有素。
首先梳理一下王利娟老师的教学流程:
建议学生深呼吸,消除紧张心理。(这是一位懂学生的老师!)
接着激情导课: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留恋诗苑,含英咀华。(创设情景,引人入胜,教学语言优美。)
出示三个学习目标:
1.朗诵、歌唱古诗,品味中国古诗的音韵美。
2.用其他艺术形式对中国古诗进行再创作,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中国古诗作品的理解。
3.分类编辑,扩充古诗知识,加深对中国古诗的认识。
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
活动一:声情并茂诵故事
要求:1.选定你喜欢和适合演绎的一两首古诗。
2.选定诗歌,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
3.配上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小组评出优胜者,在全班展示。
学生准备,展示,教师评价、指导。
一男生读《观沧海》。
一女生读《诗经》。
另一女生读《夜雨寄北》。
另一男生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师点评,出示朗读指导:
1.按诗词格律要求,正确读准词句字音,读出诗词韵味。
2.划分语言节拍,读出诗词节奏。
3.根据诗词的结构模式,运用恰当的声音技巧,读出诗词意境。
老师举例说明“关于唱古诗”,用今人为古诗谱曲子,或用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
接着老师讲解平长仄短,韵字回环的吟唱规律,并深情吟唱古诗《木瓜》,古朴优美,抑扬动听,听课教师深感钦佩,学生也难掩惊喜之情。
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许多诗歌都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某一首诗的内容。各组推选作品在全班展示。
1.欣赏绘画中的古诗
学生作品展示:以画配诗,展示《望庐山瀑布》、《小池》、《题西林壁》等。
老师举例,当诗歌遇到绘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体现画中的透视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术中的设色美。
欣赏《游子吟》《望庐山瀑布》《天净沙·秋思》。
2.欣赏书法中的古诗:《春晓》与《示儿》。
3.欣赏舞蹈中的古诗:《水调歌头》。(跨界欣赏,提升素养。)
活动三:牛刀小试写古诗
展示学生作品九首:《卜算子·夜见月有感》《约客》《笔魂》等。(从学生的作品语言,可以看出平时训练有素。)
课堂小结: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牛刀小试写古诗,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业准备:分门别类辑古诗
确定专题,选古诗,注释、评点,插图,起名字,编辑成集,设计封面。
学生展示。
其次谈一下教学思考。
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一节素养提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上,但王老师在短时间进行创意教学设计,可见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跨界欣赏,无形中提升了审美素养。
这节课有明确的教学内容。通过诵古诗、品古诗、写古诗等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品味古诗的音韵美,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正是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有效落实。
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四个教学活动就是四次训练活动,训练活动之间并列展开,呈现出清晰有序的教学思路。
善于选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容量,丰富知识积累。将音乐、书法、舞蹈等形式融入教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教师亲自吟唱古诗,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畏。
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规范、丰富、富有美感,给学生树立了规范表达的典范,同时与本课“古诗苑漫步”的意境也非常契合。
最后谈一下教学建议。
生本意识需要加强。既然是声情并茂诵古诗,就应该让学生尽情展示,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掀起诵读高潮;展示学生作品时,应让学生自己介绍诗配画的意图,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创作的作品。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学法指导再求具体到位。当学生朗读情感表达不到位或停顿不恰当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并让其他学生再次朗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看得见的进步。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这种遗憾使我们的课堂显得真实,促使我们不断反思,求真向上,抵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