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姐的故事
文 | 悟恩 图 | 网络
01
大姐成长的土地,在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
那里的首府西昌市,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
但大姐小的时候,哪知道这些。
她只知道她所在的村子,藏在大山里。
大山之外,还是大山。举目远眺,层峦叠嶂,重重复重重。
去县里,要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公路。
那里的村民很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
直到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在3000-4000元之间,差一点的,只有1000元。这是大姐的原话。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7年一季度,按常住地分,凉山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元,同比增长10.5%,比全省9.4%的增幅高1.1个百分点,比全国8.4%的增幅高2.1个百分点,凉山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21个市州排20位,增速在全省21个市州排3位。(来源: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现在尚且如此,那在大姐成长的五六十年代,就更不用说了。
但大姐很幸运,她所在的“家支”是彝族中的“名门家族”,在彝族同胞中备受尊重。
所以,她还能上学。
但总归还是穷啊!那时候没有义务教育,她上学,更令家里捉襟见肘。
后来,父亲去世,家里境况更是雪上加霜。幸亏乡政府替她免了学费,她才得以继续到学堂读书。
学是能上了,但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极差,等大姐上到初一,连学校都垮了。
02
但大姐爱读书,而且很勤奋。
那时候,她和大多数稍微见过一下世面的少年/少女一样,总想着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她想,于她,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谈何容易。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如果汉语学不好,即便走出大山,与外界沟通也是问题。
但大姐不放弃。
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学汉语,学知识,自不必说。
那时候,她到了县城念中学。每一次离家,因为车次少,更为了省钱,她得从凌晨3点开始步行,一直走到晚上9点,才能到学校。
多年跋涉,终见曙光。
后来,大姐考上了西南某大,再后来,考上了四川某大的研究生,读硕读博,再再后来,她回了凉山老家,进了某研究所,成了博士生导师。
我们都叫她白教授。
“白”姓听起来不特别,其实很特别。
因为白字是从她的彝族名字里抽出来的一个字。
03
白大姐决定做少数民族农民工调查时,也有人劝,因为涉及到农民工,还涉及到少数民族,太敏感,到时吃力不讨好。
但白大姐不听,一做就做了五年。
跑了北上广深,跑了江浙沪闽,拿了第一手资料。
工作也做得很细
——为了了解彝族务工人员在珠三角打工的真实情况,大姐试过连续半个月,在工厂里与彝族农民工同吃同住。
她相信彝族同胞“一人打工,全家脱贫”,所以,为了支持他们,她四处奔走,为他们拿政策,为他们解窘困。
不分时地,事无巨细。
04
第一次见到白大姐,是在会议室。
我急匆匆地冲到门口,见到三个人:两个我认识,是同一个课题组的;一个我不认识,就是白大姐。
我小心翼翼地走向座位,坐在她的正对面,然后正儿八经地做笔记。假装自己没迟到。
白大姐长得很普通:圆脸,大眼,脸色黝黑,有些高原红。
短发,刚盖过耳朵,有些凌乱。
穿着一件暗蓝色的棉衣,棉衣连着帽子,帽子的内里是紫色的格子图案。
还有一条暗灰色的裤子。
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大妈。
唯一显眼的,就数放在椅子上的背包:红色的,有些脏,好像有段时间没洗了。还有一个带轮的行李箱,搁在她的手边。
果真是风尘仆仆。
然而,听她对彝族农民工的了解之深入,之细致,便不得不佩服,并肃然起敬。
事实上,就是因为听说有几千彝族同胞忽然一起来穗务工,怕政府、企业的服务跟不上,所以才不顾路迢,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而她的研究,恰好对我们最近在做的少数民族工作的课题很有帮助,于是走到了一起。
05
这几天,跟着白大姐跑了几个单位和企业,还去了某电子厂。
电子厂很大,是一家上市公司,而今正在帮苹果代工某配件产品。
厂区很大,车间却不大。
坐了很多彝族同胞——因为她们过的彝族年是在11月份,所以大多数汉族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时候,他们也能在这里一直干到2018年11月前夕。
白大姐能一眼看出对方是不是彝族人。
看到了,就用彝语打招呼,然后用彝语聊些我们听不懂的话。
她认真聆听,细致周到,偶尔皱皱眉,偶尔开开玩笑。
后来听一个彝族兄弟说起,但凡出来务工有些年头的彝族同胞都认识白大姐。他们都说,她是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的,为他们反映了很多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
06
白大姐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工作上,对彝族同胞在全国各地打工的状况,她基本是了如指掌,但却不知道老家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所以,每次有人到凉山,需要接待的时候,她都不得不叫儿子指路,问他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
是的,白大姐爱自己的民族,所以一心扑在为彝族同胞服务上,还为此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并亲任会长。
与此同时,到处弘扬彝族文化。连去调研的路上,她都不忘滔滔不绝,给我们说彝族的种种:彝族的音乐,彝族的饮食习惯,还有彝族的一些禁忌。
她说不能摸彝族人的头;她说彝族不吃狗鹰蛇蛙猫;她说彝族讲究尊长排序,喝“转转酒”时要先客后主,先酒后饭;她说彝族同胞很聪明,学习能力强,还能歌善舞……
她还说,五月份的时候去凉山,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因为天气不冷不热,还能看到无边的花海:漫山遍野,都是映山红……
而我,对她说的两句话记忆尤深:
1.节制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2.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成就了多少人。
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庾信在《徵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在白大姐的身上,我看到了。
我是悟恩,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