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胯下之辱遐思

小时候一直记着几个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韩信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样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翻译一下就是在淮阴有几个屠夫,其中一个年轻屠夫当众羞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内心胆子小得很!你要是敢死的话,就用剑刺我?如果不敢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盯着这个屠户看了很久,就趴下身子,从屠户裤裆下钻过去了,匍匐着。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学生时期一直没弄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韩信这样,后来在网上看其他人的答案,有人这样说:一是因为韩信态度豁达,格局大,看得远,不拿胯下之辱当回事;二是因为在《孟子·告子下》中有这么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关键在于这个忍字,韩信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就能证明他是人中龙凤,韩信是在锻炼自己的忍性。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说韩信生性豁达,不拿这个当成侮辱,胯下之事就不谈不上忍不忍了,所以持这种说法的人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清代的丁耀亢在《续金瓶梅》第三回中提到:"如韩淮阴贫时受了胯下之辱,后来以千金谢了漂母,把恶少封了官,真如太虚浮云,有何挂碍!"讲的是这胯下之辱如太虚浮云,都是幻想,有什么值得挂念妨碍的,太当回事反倒会影响自己的修行。这个观点可以做马后炮解释,复盘来看,是有值得吸收学习的地方,也应常思此事,但无法解释处在当时情形下的韩信的想法。

对于胯下之辱,韩信后来自己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这句话很敷衍,没有太多深层次含义,却点中要害。我支持这个观点。中国人有一种崇古心态,孔子尊尧舜禹,董仲舒尊孔孟,宋代朱熹尊董仲舒。在分析淮阴侯韩信的时候,总是给他强加一些主观上的积极因素,反倒对事实有所失真。

分析胯下之辱这件事,首先对韩信当时所处历史大环境、个人年龄、后期所做之事等因素来推断韩信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可,每个人所做的选择并是不他自愿的,而是他所处的环境、受过的教育、所经历的事情等等因素逼迫他做出选择,这样,每个人就都是无辜的,这句话同时也阐释了人的可塑性。那么我们可以分析韩信当时所处的情况。大环境是秦朝的苛刻刑法,轻罪而重刑,街市持械伤人,至少都是被刻字流放。小环境是韩信当时年少,家境潦倒,平时就靠钓鱼卖钱生活,却喜读兵书,平时身上带着一把剑,自视为侠客,日后要出人头地的。大小环境一分析,结果很显而易见了,韩信想着以后还要做大官,在这栽了跟头,以后即便有机会立军功,也没法实现梦想了,所以为了以后的出人头地,不能杀人,这就是所谓的看的长远。另外,口角之争,如果能够激起一个人杀人的念头,那这个人的格局也不会高,日后给自己添堵的事情多着呢。

关于人生境界,我经常会想起一句话,人和狗的差别在于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我听说边牧犬的智商相当于5岁到9岁儿童的智商,有时我经过陌生人家,屋主人在院子里闲坐,里面的狗就一直叫,嗓子叫哑了还在叫,我就想,你家主人已经看到我了,也知道我不会进屋偷东西,你一只狗何必一直叫呢。后来我知道,狗的想法我不一定明白,它毕竟是只狗,不能拿人的要求来要求狗。后来我又看到很多小孩子没有礼貌,展现出人类恶的本性,我就想,哦,狗的智商是五到九岁,这小孩还不到这个层次呢,我也就释然了。再后来,看到家长还去袒护这些熊孩子,我就用想起一个词:“巨婴”。哦,原来有的人是只是身体长大了,而心里却还是3岁小孩,人的可塑性在他们身上是不体现的,因为没人去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这是,我脑海里还是那句话,人和狗的差别在于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狗的生活多痛苦,喝凉水,吃剩饭,那这些低境界的人呢,他们物质上可能好些,但精神上,应该也是极度痛苦的吧。佛祖悲天悯人,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许就是这样的道理。

很多事,在别人身上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评论,看热闹,分析等等,但是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不能按照自己平时准备好的想法去处理,这就牵扯到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是需要经常思考并去训练的。

那么我们应当学习什么呢?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我们应当睚眦必报吗?不应当。我们应当小肚鸡肠吗?不应当。我们应当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吗?是的。我们的利益被侵犯的时候,我们应当立即反击吗?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所以,多思考,多在脑海里模拟事情的发生,问自己如何处理,多多锻炼,这样在遇到突发问题时,我们才能做到用自己最满意的方法去处理,这样才不会后悔。

其实,讲到长远去看,可多看历史。历史上神州大地分分合合,人命贱如草芥,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又只有一次,是何等的珍贵。这人命之贱与金贵,是无法回避的矛盾,太在乎自己一时得失,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蒙蔽心灵。

人一世何其短,看不清悟不透的皆在苦海沉浮,早日悟透,早得平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信胯下之辱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