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往者已矣,生者则需继续与命运抗争。两个学会,三个发展,一个消除尤为重要。
近日证实:80后创业代表人物茅侃侃,在自家中打开煤气自杀身亡,年仅35岁。许多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其实,茅侃侃并不为现今大众所熟知。尽管如此,却不失为那个年代的一个代表,诚如无数的创业者、投资人转发的同一句话,“年轻永远定格”,意蕴深远。
茅侃侃在2004年创办了Majoy,2013年加入了GTV,2015年与万家文化合资成立万家电竞,出任CEO。其后,形势急转直下,危机频现,公司濒临破产,60名员工仲裁,抵押房屋车辆,近日自杀身亡。
据悉,茅侃侃的自杀与创业失败和万家文化的纠纷有关。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无论如何,年轻人不该呀,正值青春好年华,不该选择这条路走呀!
无论如何,逝者已矣,各方怀念,当年的创业才俊也可以安息了。
然而,生者则需继续前行,与命运抗争。在这个勇敢者的年代,当应奋发有为,争做创业先锋,也许是告慰逝者、激励生者的最好方式。
善良的人们都无意于分析解读茅侃侃。
他除了给我们留下了对于过去年代的深深怀念,还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什么当下警示呢?
学会辨识“求助信号”
生命是宝贵的,因为属于人只有一次。
事实上,对于任何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出离开这个世界的决定都是非常艰难的。
笼统的来看,一个人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般情况下会有若干种可能。譬如,精神类问题,身体健康状况,人格偏差,认知偏激,突发事件,社会影响,逃避现实困扰,忍受不了折磨,感到生活绝望等等。
同时,大多数人都会在事发前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譬如,试探着对话,欲言又止的表现,超乎寻常的冷静,凡事顺从听话,行为上的反差,性格上的变化,发表模棱两可的信息,表达对生命的眷恋,特别地接触某个人,留下遗言或遗书,发出朦胧的求助信号等等。
每个自杀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显著特征和背后的深层原因,绝对不会雷同,所以任何人都不可以简单推测,轻下结论,更不能简单的推论为“不堪重负”或者其他。
自杀必须要全面评估,包括躯体和精神、过往生活经历、人格、社会心理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突发应激事件等。
茅侃侃在朋友圈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韩国第16任总统卢武铉留下的最后遗言是:“不要太过于悲伤,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个形象?”“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他出生贫寒,是韩国历任总统中学历最低的,其一生堪称为励志典型,最终选择跳崖身亡。
假如当事人周围亲近的人能够及时辨识当事人发出的“求助信号”,多数情况下是有挽回余地的。至少可以缓冲回旋一下,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获得进一步解决的可能。
因为自杀意念往往是随着情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千万别小看一次两次不经意之间的晤谈,可能就会给予当事人一个推力或者一个拉力的,而这个力量对于当事人来说一定是巨大的。
学会遇事“重新赋义”
我们看待问题和困难,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
要想改变当事人的歪曲认知,首当其冲的是学会重新赋义。比如说,在我们的工作事业上出现了大问题,往往就会把我们自己困在那里。
假如我们换个角度看待它,完全可以理解为成就越大困难越多,这正是说明了我们的事业做得很大。
如此赋义,虽说困难没变化,却是我们的面貌一定有变化。面貌有变化,困难还会大?
当你重新赋义后,心情就会变好,想法就会跟着不同,大脑充满了血液和氧气,行为也就顺畅了许多,结果至少不至于太糟糕了。反之,亦然。
总是倾向于消极地看待问题,或者是要求过于严苛,就很难忍受这些消极情绪和消极认知的存在,总是试图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和认知,难免发生强烈冲突。可见,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是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也可以让当事人把好的感觉、可能的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和亲近的人讨论一下,鼓励积极的认知,强化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改善情绪,增强信心,重新调整和确定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目标,“左不过是从头再来”,哪里能比生死事大!
年轻人往往争强好胜,固然是可贵的,也是需要的,但过头了,责任感过强了,凡事追求完美,到最后难免把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导致对自己的失望,恨自己的无能,极易造成抑郁状态,若不及时处理,难免形成问题了。或许归咎于他人,也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发展处理痛苦的能力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古人早已把话说尽,每一个人都难逃生活颠簸的罗网。正因为如此,发展处理痛苦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每个人都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不会发生什么,这是个人意志所不能决定和转移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并提高对生活事件及其带来的负性情绪的耐受能力。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情绪、思维、行为、社会四位一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一个人情绪有问题,就会影响思维方向,同时也就决定了你的行为方式,这个过程已然昭示了可能的结果。
要学会合理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经常让自己跳出来看待问题和困难,以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身份来观察问题,有效消除“受害者”心理。
我们必须得承认生活所限,学会和慢性痛苦一起生存。这不是消极对待,恰恰是积极应对,所谓“知耻而后勇”,勇于接受挑战,继续生活下去,实现人生价值。试问,一个健全的有志向的人怎可能抛弃生命,半途而废呢?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一生绝不是单纯用来享福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与命运抗争和困难搏斗的无上荣光的见证。
人生永无安宁之日,天下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恰如大海波涛一浪推一浪,我们永远走在前行的道路上。也唯其如此,才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顺其自然不强求。“心比天大,命比纸薄”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嘴边话。人生当中,人生哪里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顺水顺风。
追求完美本本身没有问题,但别把一时困难看成永久困难,把局部困难看成整体困难,再大的困难最终自会有解决的办法,解决不了又怎样?
尤其当今时代,80、90年代独生子女占比大,少数家庭至多两个孩子。而80年代的年轻人大多能够吃苦耐劳自我奋斗,有股特立独行的冲劲儿。
现在大多成家立业了,生活条件好了,往往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加倍地对自己的孩子好,努力地在社会上去展现自己的好,借以证明自己能行。可是,殊不知所谓“能行”,从无标准。
这就需要注意了,对自己要悠着点儿,对他人同样需要悠着点儿,拼命三郎已成过去式。
对后代则不可以过度溺爱,养尊处优,或者做一个狼爸虎妈,严格要求子女,二者皆有不妥,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人格偏差,真如此的话,悲剧就不远了。
发展密切人际的能力
人活着,有值得信赖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注意从小培养。
一个人只有心中放弃了一切的时候,包括至亲至爱,才会选择死亡,因为这是人能够鼓舞自己活下去的最本质的要素。只要有亲近的人的支持,一切都不是问题。否则的话,情况就会变得复杂了。
学会社交技巧,避免强加于人,协商处理问题,不能期望别人像你一样处理事情的方式,当然也要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保留自己的正当愿望。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尝试着跳出旧有的圈子,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主动求助他人。“谈钱不伤感情”,“求人不丢面子”。
打开心灵窗户,接纳八面来风。让对方多了解自己,促进自己对自己的认知。真朋友的关怀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对方就像一面镜子,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人际圈子的扩大,也会帮助你了解人人都有不幸,一定还有比自己更为不幸的人。即使事情到了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明白责任不全在自己,也不全在他人,从对方的“镜像”中可以知道真实的自己,发现事情的端倪,从而增加力量和勇气。
在家庭内部,要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氛围,培养孩子勇敢、主动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告诉父母。同时,父母要尽量创造条件,增加孩子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
消除对自杀行为的歧视同样是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说,自杀只是对痛苦的一种反应,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关键是一定要真诚地接纳曾有自杀倾向的人,就如妈妈跟孩子说,“你学习好妈妈爱你,你学习差妈妈同样爱你”。
不能把自杀看成是懦弱的、有罪的、愚蠢的和报复的行为。要知道,他们一定有他们最为合理的理由,只是你并不知道,可能也没办法知道罢了。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陪伴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而劝说则是徒劳无益的行为。同时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论自杀行为,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记日记,写信,合理宣泄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大脑结构的改变。
总之,自杀是一个综合因素聚合爆发的结果,绝非某个人有意为之自绝于环境,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对于自杀行为而言,能够给予一个“爱”字,一定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