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把双头利刃

从我这个角度来谈论教育这个话题其实是有点唐突的,一是没有身为人父,不知道教育一个孩子怎样才算成功,二是指点江山总是简单的,给出有建设性意见总是困难的。但是每当讨论很多社会命题时,很多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的回到教育这个话题上,那么这篇文章就作为我整理自己思绪的记录,也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个话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一下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反脆弱的作者很有意思

他在自己的很多书里很直白的表露自己对于学院派和学校教育的不屑一顾。

他称“如果我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了解这一课题的,也就是接受预先设置好的知识包,那么我一定会被洗脑,认为不确定性是某种只有在赌场中才能看到的东西。”

(不确定性,又是不确定性)

他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使得他对于学校的教育充满怀疑,学校的教育让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充满了自信而不顾现实的打脸,让人们的知识失去了反脆弱的能力。

本来看到这里,脑海里面自动的响起警报,毕竟在网络上,读书无用论的讨论仍然不时喧嚣尘上,如果仅仅是罗列这些实例,我们的确也能看到,很多读书读得很棒的人,出来社会后并没有取得与成绩有相当强的相关性的结果。

这个先表过不提。

因为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直接得出读书把人读傻的结论。

倒是作者提出了这么一个看法,

“由于结构化的学习喜欢贫乏死板、容易传授的天真的理性主义,而不喜欢内涵丰富的经验主义,正如我所说的,那些攻击学术思想的人在历史舞台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声音。”

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被简化成结构化的,严谨的陈述,从概念到概念,从习题到习题,非常适合批量化得传授知识,只不过这种传授知识的方式完全违背了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

纵观我们的科学发展史,在设定目标之后的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寥寥,倒是很多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发现,都是无意中获得的。

(这也是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主要立场,他认为我们应该给予科学发现更多的随机性。所以也不怪乎它对学校的填鸭式教育深恶痛绝,在标榜教育个性化的美国,都能听到这么强烈的反对声音,在中国,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实质性的改变也是非常难的。看来是个世界性难题)

由此可见,作者并不是反对教育,而是反对灌输知识却无助于我们认识世界,我们对世界的真相的靠近,因为教育的阉割而止步不前。

那么一个努力去靠近真相的人是怎么研究问题的呢?

他举一个例子:首先,发现问题;其次,找出适用的数学解决方案(就像人习得语言一样)。而不是在真空中通过研究定理和虚拟的例子去学习,然后,改变现实,让它看起来像那些例题。

这不仅仅是研究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我们都没意识到的巨婴心态:这个世界应该是我想象的模样,如果不是,那么一定是它错了,错不在我。

那么写到这里,大概可以给教育提出一个目的,它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而不是歪曲世界。

那么认识世界的途径是什么

既然学校的教育不靠谱,我们应该怎么自救。

答案是阅读,大量的阅读,阅读经典,这本书读腻了,换下一本。

这大概又颠覆了一些人的看法,因为不少人会听到一个说法,就是主题阅读,要在一个领域内深入,你才能成为专家。

首先这种阅读方式并不是让你来者不拒,得挑好书,作者也没有反对在某一个领域内深入,反对的是在一个领域的深入却是一叶障目的危险。

事实上,作者为了深入理解随机现象,也曾经五年除了随机性概率性之外的书,可以说他是世界上对于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了。

其次,读书读腻了,就换,也许非常符合我们被教科书搞坏了的阅读的胃口,有趣的灵魂又有好看的皮囊的人难找,但是书不贵,你尽可以畅享阅读。

最后,希望你看清这个世界之后,还能爱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是把双头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