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教学案例

导入:唐代诗人张九龄曾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这是唐代开放的海洋心胸,但在明清这样的海洋主题的诗歌却已经寥寥无几。明朝对于海洋的认识似乎越来越局限,以至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明朝初年海禁政策的缘起

教师:明朝第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明代三大明君之一,励精图治,奠定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基业,但他也有过糊涂的时候 ,他在开国第二年就制定了“海禁”政策,他说“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与此同时,如果老百姓私自出海,惩罚也是相当严重的。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呢?

材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教师:这段材料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一是张士诚、方国珍是谁?二是朱元璋对于明王朝周边的15个附属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首先,张士诚和朱元璋一样,也是农名起义领袖,但兵败于朱元璋,却在海上建立了东吴政权,这个政权背后的支持者便是日本倭寇,这时的倭寇是真正的日本倭寇。其次,朱元璋对海外国家十分轻视,他错误地认为附属于大明王朝的这15个小国家,不值得交往,于是就有了“不征之国”的政策,并记录在《皇明祖训》中,使后代子孙遵照执行。

教师:阅读这段材料,我们发现朱元璋实施海禁政策确实有一定合理性,而且日本方面的倭寇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对海洋实行封锁的做法却也只是权宜之计,消极防伪而已。

二、明朝中期倭寇泛滥之谜

    中国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以为倭寇是日本人,但后来的学者研究发现,倭寇的构成中,大部分是中国海商,其次还包括葡萄牙海盗,最后才是日本海盗。明朝嘉靖皇帝武断地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可是,这样严厉的海禁政策对于靠海为生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逼他们走上了绝路。于是一场来自外部的倭患演变成一场持续的内部的动乱。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海禁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