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打开楚门的世界,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
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没有人会怀疑读书的意义,关于为什么要读书,身边随便抓一个人都可以头头是道地和你说个一二三四条。
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知道要读,却并不知道该怎么读。微信公众号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一年读了三百本书,我推荐这十本给你”,然后点击去发现是个卖书的广告。
所以哪些书值得一读?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又是什么?
身为靠读书为生的中文系老学姐,身边经常有朋友要我推荐书单,或者问我该怎样读书。
因为每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同,什么都不问就直接推荐书单的都是耍流氓。《相对论》再伟大,文科生也真的读不懂啊。
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盲目的给大家列书单,不如教会你怎么挑书,怎么读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文系学生私藏的六条读书秘籍。
1.挑书是门艺术
读书不是从你翻开书本那一秒开始的,而是从你决定读书的那一刻开始的。
虽说开卷有益,但在一个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书出书的时代,相信大家都被小学生写的言情小说恶心过。所以,挑书是门艺术,慎重为好。
首先想强调经常被大家忽视的一点,出版社真的很重要。很多人会觉得书就是那本书,内容都一样,跟出版社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一本书的写作、整理、校对、注释、出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我们看到的最终成品。举两个例子:
如果涉及到《红楼梦》《三国演义》这类古书,就更是有着各种不同的版本问题,小则字词有纰漏,大则情节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想读古书,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两大出版社的书是最佳选择。
涉及到外国书籍时,好的译者可以充分展示原作的精髓,会在涉及到外国文化的地方添加注释,便于读者的理解,而不好的译者则真的会把一本好书翻译的谁都看不懂。关于外国的书籍,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基本上是质量的保证。
另外,诸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无论你想深入哪一个领域,我都建议你找到其中最顶尖的三本书,因为这三本书会是这一学科的根本,可以涵盖你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而其他的只是末节,读不读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不了解哪些书最经典,可以参考豆瓣书单,很多事名校的推荐书目。
最后,你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水平,不要挑太简单的书,那是在浪费时间;也不要挑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太多的书,因为可能真的读不懂。请选择那些读起来有点难度,但能完整阅读的书。毕竟读书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要求一个小学生读海德格尔,那不是教育,是犯罪啊!
2.一次绝不只读一本书
很多人读书的习惯是,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然后每一本之间其实都没什么关系,这样读书也许问题不大,但真的效率不高。
而相互关联的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比如读《诗经》,只看原文,一般人看不出门道,但配合着古人的注疏,名家的注解,周代的历史,以及诗经草木鸟兽的绘本就会大有收获。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一次只读一本书。你可以尝试一下把相关的书找来,一起读,就会发现原来同样的一件事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看到文学演变的神奇脉络,了解一个作家完整的思想体系。总之,你会打开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的阅读,勾连出书与书,作家与作家之间微妙的关系,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些花了大力气去读,去啃的书才不算浪费。
3.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和别人交流读书心得,我注意到很多人在读书时总会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谦虚学习的态度自然是好的,但是,只知道一味地接受书籍传达给我们的理论,却不思考书籍背后的逻辑,不去思考作者说的到底对不对,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文章,可以再评论里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面对纸质的书本就不敢了呢?读书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感悟,适当的时候,也要敢于和作者唱反调,如果能把一本书批评的有理有据,那么,即是这本书你一个字也不同意,但这本书也不算白读。
这里还想提到的一点是,对于小说,一般的读者只是享受,跟着故事情节走。这当然没错,阅读的过程一定是幸福的。但是,如果你想成为更高级的读者,不妨试着跳出故事,你首先要告诉自己,虚构性就是小说的本质属性,而后,去探索书中每一句话,每一种情节,每一处意象的深层意味,探索作者的用意。以作家的角度去看待作品,也是另一种享受。
4.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里就要提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了,有人会觉得写读书笔记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的确,想要写好一篇读书笔记的确是个很耗费时间的事情,但这却是整个读书过程中收获最大、性价比最高的一件事。
小的时候,也不太喜欢做读书笔记,或者读书笔记中只有摘抄的好词好记,过程很享受,但读过的东西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后来,为了赚钱,偶尔会给人写写讲书稿,于是只能强迫自己去梳理一本书的脉络和要点,去反思一本书的观点,去勾连更多曾经读过的内容。这是我才发现,原来写作和复盘的过程中的收获,可能比读书本身更多。
所以,吸收一本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这本书讲出来。每次读完一本书,都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本书讲了什么,你觉得它写的好吗?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作者的逻辑是什么,你赞同吗?你从书中收获了什么,这本书是否能应用到你的实践中?
用这种方式读完十本书,你会发现自己说话都变得不一样了。
5.读书环境不重要,读书本身才重要
虽然我承认仪式感这件事很重要,泡一杯茶,焚一炷香,然后一个人静静读一下午的书真的是件很享受的事。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时候,太多的仪式容易让你忽略什么才是重点,甚至觉得没有这些仪式就没办法读书。泡了咖啡,点了蛋糕,找好角度,拍了照,修完图发朋友圈,再看看有没有人点赞,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书还在那里,一页没读。
所以,我读书是不拘场合的,图书馆当然是读书的好地方,但我更喜欢窝在床上,一看就是一天。我特喜欢失眠的时候读书,与其在床上翻来覆去自我折磨,不如爬起来读书。读到比较枯燥的书,失眠立刻就好了,瞬间昏睡,大家都有过背书背睡着的的经历吧。而读到好书,那就索性一夜不睡,酣畅淋漓,更是一种快感。
在这里说一件不太雅观的事,其实,我高中的时候最常读书的地方是,厕所。因为高中学业紧张,平时只能读教科书,上厕所的时候难得放空,所以家中厕所里总会放两本书。当然这个大家就不要学了,对身体不好,如果一定想尝试的话,请绝对不要放小说。我当时常看的是《人间词话》,不按顺序,只是随便翻一页,读完就放下,但常读常新,总有惊喜。
6.不盲目追求速度
每年年初,都能看到很多人立“我今年要读XXX本书”这种flag,但是,身为中文系的学生,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好像很少有人把这个作为新年目标。因为,是真的很没必要。
打个比方吧,你一天追完三本言情小说和花三个月读完一本《追忆逝水年华》,哪个更有价值。又或者,你一年读了一百本成功学的书,和只读了一本《红楼梦》,但反反复复研读了数十遍,背得出其中诗词,说得清大多数典故,哪一个才算真正的读书人呢?
而且,你想一下,除了一些实用性特别强的工具书以外,一本能让你两个小时就毫无障碍读完的书,有多少价值呢?那些理解起来一丁点难度都没有的书,只能说明作者的认知水平并没有高出你,你不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干什么?
读书在精不在多,重点不是今年你读了多少本,而是你收获了多少东西。
因为拖延症又犯了,今天写稿写到半夜,该交的稿子写完了,却发现自己不困了,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想给喜欢读书的朋友提供一点点帮助。以上是我目前想到的一些问题,如果大家关于读书还有什么其他问题,也欢迎留言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