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声东击西

三国三十六计:胜战第六计 声东击西

总决: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大意为:当敌人出现信息判断不明,局势失去控制的乱象时,灵活运用时东时西,似攻非攻,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示之以不攻,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此计的要点仍然是掌握主动,制造假象,让敌人判断失误,我方才能乘机取胜。

声东击西之计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佯攻,第二是偷袭。佯攻有时候也可以不攻,而仅仅以虚张声势或者假情报诱敌,已达到扰乱敌人视线,掩盖我方真正军事目标的效果。

经典战例: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西域小国共同对抗匈奴。但是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于是班超出兵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班超于是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解决莎车问题。

他首先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准备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

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却半路埋伏,等龟兹大军已过,便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突然兵临城下,莎车王猝不及防,只得请降。龟兹王追了一夜,未见班超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只得悻悻然返回龟兹。

此战班超采取了混淆视听,给敌人留下撤退的印象,然后出奇兵一举拿下了祸首莎车,彻底瓦解了反汉军的斗志,声东击西之计运用得非常成功。

三国战例:

第一、张飞智取瓦口关

刘备取汉中,张飞一路追赶张郃到了瓦口关,如惊弓之鸟的张郃坚守不出,给张飞进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郁闷的张飞一天在外面瞎逛,碰到一群翻山越岭的老百姓。飞曰:“这条路取瓦口关远近若何?”百姓曰:“从梓潼山小路,却是瓦口关背后。”飞大喜,带百姓入寨中,与了酒食;分付魏延:“引兵扣关攻打,我亲自引轻骑出梓潼山攻关后。”便令百姓引路,选轻骑五百,从小路而进。却说张郃为救军不到,心中正闷。人报魏延在关下攻打。张郃披挂上马,却待下山,忽报:“关后四五路火起,不知何处兵来。”郃自领兵来迎。旗开处,早见张飞。郃大惊,急往小路而走。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粗中有细的张飞这一回又玩了一把阴的。上一回从小路偷偷溜过是为了引严颜出战,并活捉了严颜。这一回却是真的绕道了张郃的背后。可惜,这一次没有捉住张郃,否则张飞就太牛了。这一战,张飞偷袭是真,魏延佯攻是假,魏延的佯攻只不过迟滞了张郃做出准确判断的时间。

三国当中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诸葛亮暗取陈仓的故事,首先他要求魏延、姜维大张旗鼓的准备进攻陈仓,并且要求三天内出兵,这些都是制造假象,借以迷惑陈仓的郝昭。实际上他的取城部队,当夜就潜入了陈仓一鼓作气拿下了陈仓城。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声东击西之计。除此之外,也有不成功的声东击西之计。

第二、司马懿错失阴平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声东击西,已经派人前去攻取武都、阴平,便想将计就计,派人去堵诸葛亮的后路。司马懿对郭淮孙礼说:“吾自差人与孔明交战。汝二人急从小路去救二郡,却掩在蜀兵之后,彼必自乱矣。” 事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二人受计,引兵五千,从陇西小路来救武都、阴平,就袭蜀兵之后。郭淮于路谓孙礼曰:“仲达比孔明如何?”礼曰:“孔明胜仲达多矣。”淮曰:“孔明虽胜,此一计足显仲达有过人之智。蜀兵如正攻两郡,我等从后抄到,彼岂不自乱乎?”正言间,忽哨马来报:“阴平已被王平打破了,武都已被姜维打破了。前离蜀兵不远。”礼曰:“蜀兵既已打破了城池,如何陈兵于外?必有诈也。不如速退。”郭淮从之。方传令教军退时,忽然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枝军马来,旗上大书:“汉丞相诸葛亮”,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孙、郭二人见之,大惊。孔明大笑曰:“郭淮、孙礼休走!司马懿之计,安能瞒得过吾?他每日令人在前交战,却教汝等袭吾军后。武都、阴平吾已取了。汝二人不早来降,欲驱兵与吾决战耶?”

三国三十六计:声东击西_第1张图片

这一战,双方都用了声东击西之计,面上的主战场都在祁山,但是实际上双方的主要目的都不在祁山。当然了,到底是诸葛亮棋高一着,司马懿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声东击西的要点就是掌握主动,一旦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三十六计: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