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笔记(4)

不知道写人物传记的作家是从哪里获取材料的。虽然明明知道100个人给同一个人写的传记会有100个版本,但总认为材料出入不应该太大啊。

然而,梅寒的《王阳明》我只看了第一章,后面调不出内容了。真遗憾,我挺喜欢他的 写作手法的。轻松,聊家常似的。度阴山的《王阳明》更多的是从历史角度探讨这个心法诞生的渊源。和梅寒的相比,他的作品更像是历史书籍。

度阴山笔下的王阳明聪慧无比四岁之前,他就把爷爷王天叙经常朗诵的书籍内容全部烂熟在胸。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生性活泼、顽皮好动,有一种惹人发火的好奇心。当他开口说话后,总是把爷爷王天叙追问得走投无路。

同时,他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刻苦钻研的心。

七八岁时,他迷上了中国象棋,和制止他的父亲振振有词的辩论。王阳明的母亲没有闲工夫和他斗嘴皮子,趁他睡觉时把他的象棋扔到了水里。

但这并未摧折王阳明喜欢钻研的心,他很快就把象棋的事忘到脑后,又一头钻到了道教的养生术里。继而又开始舞枪弄棒。他还经常口出狂言: 文章小事,何足挂齿。

在和老师探讨“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的答案是“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却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为万世开太平可不是靠嘴皮子,而要靠出色的军事能力才能经略四方。

于是王阳明又开始迷恋军事学习和演练。面对状元父亲的制止,他的反驳是:做状元,原来只是风光一代。但建功立业却能百世流芳,所以我恐怕不会稀罕状元。”

而在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看来,王阳明总有点三心二意,一会儿玩箭,一会儿骑马,一会儿搞军事游戏,一会儿又对着兵书发呆,一会儿又跑去对着道教典籍愣神。

王阳明七八岁时曾接触过单纯的道教养生术。。十二岁时,他重新回归道教,这一次不仅仅是养生术,还有道教思想。

这次回归起源于他生母的离世。在为生母守孝期间,他那多愁善感的心绪不能平静,于是感叹说,人生在世,忽然而来忽然而走,太短暂,什么事都干不成。倒不如学习道教长生术,做个不死神仙。

新婚之夜王阳明失踪了。他和一位得道的道士聊了一个晚上,相谈甚欢。

王阳明对任何一件事只要痴迷起来,就会倾注十二分的精力,这种使人震惊的热情让他在每个领域都可以成为专家级人物。

他在接媳妇回家的途中,专程来向娄谅请教朱熹理学,实际上还是想得到如何成为圣贤的答案。

他问娄谅:“如何做圣贤?”

回答:“格物致知”

因为朱熹说,一草一木都有它自己的道理,他认真的格“竹子“六天。他的理由是:你不格你怎么知道它有什么道理?”

“ 格竹子”失败后,王阳明开始精研辞章。和那些欲以诗歌文章获取名利的人不同,他是希望通过辞章为万民立心,立下千古之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王阳明》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