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


相关阅读:

今日头条首次公开算法原理(附全文详解)

爆全球的区块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文带你看

互联网技术(java框架、分布式、集群)干货视频大全,不看后悔!(免费下载)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张图片

2010年10月,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一位喜欢熬夜、抽烟、听迈克尔·杰克逊的产品经理Allen被一款名为Kik Messenger的新App吸引住了,随后他很快给领导Pony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邮件,主题只有一个:这是未来。


3个月后一款类似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并被Pony马化腾非常欣赏地赐了一个名字:微信。


2011年1月21日微信iOS版正式上线,在随后的7年间,这款产品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奇迹,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其背后的主导者Allen也被推上神坛,“微信之父”的名声甚至溢出互联网圈,成为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产品经理。


今天微信迎来7周年纪念日,希望通过梳理微信带来的改变,向这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App、背后的开发者和微信生态的建设者表达敬意。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2张图片

1     微信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3张图片

过去和陌生人见面,标准动作是交换名片、互留电话,现在变成了加个微信。


过去和亲人朋友表达关怀可能是一周一通的电话,现在变成了随时随地的语音留言、视频聊天和朋友圈点赞。


微信扩大了我们的社交圈,有人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微信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困扰。


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也拥有了“好友”标签,远远超越邓巴人数的好友数量让人不堪信息繁多之重。


面对满屏幕的微信语音,只会让人瞬间崩溃,怒气值飙升。


有了微信,再也分不清什么是上班,什么是下班。

2    朋友圈:在这里,人人都很幸福  

作为微信最伟大的发明之一,2012年4月19日4.0版本上线的朋友圈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民秀场。从图片到视频,朋友圈越来越精彩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4张图片

有人说,因为朋友圈的出现,中国人出国旅游、吃大餐、消费奢侈品的次数翻了好几倍。在朋友圈,我们提前步入了发达国家。


有了朋友圈,中国人的“平均颜值”也大幅提升,顺便带火了各种美颜修图工具。


朋友圈也让我们知道亲人朋友并未淡忘,一个点赞,一句留言都是关怀。


有了朋友圈,“刷屏”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目标,一种奢望,有时候也让人想起被XX刷屏支配的恐惧。


3     红包:月薪过万的人,为几毛钱激动不已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5张图片

每年春节后开工,腾讯总部总是排起长龙,马化腾等高管亲手把一个红包发给一线员工。广东地区新年开工派利是的传统,在微信上得到完美传承。


014年1月27日上线,2015年春节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联手发红包走向全民,被马云称为“奇袭珍珠港”,烧到了支付宝的后院。


从此以后,国民娱乐活动中多了一项——抢红包。而有事没事发个红包,也成为增进感情、活跃聊天气氛的常用手段。


微信红包也改变了我们对于金钱的观念。价值几十块的东西你未必看在眼里,但抢到几块钱的红包,跪地感谢老板表情包你就立刻发出来了。


“一群月薪过万的人,经常为几毛钱的红包激动不已。”这也是红包带来的奇观。


红包也成为微信支付开疆拓土的坚船利炮,从线上商店到街头巷尾,你可以扫一扫买部iPhone X,也可以买一个煎饼果子,可以赞赏一篇原创好文,也可以在婚礼上缴纳份子钱,甚至在街头施舍给乞丐一餐饭钱。


4     二维码: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6张图片

“PC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在二维码。”张小龙2012年这番话中包含的洞察力令人惊叹。


二维码作为一种媒介入口,将用户许多“输入——搜索”的行为简化成“扫一扫”或者长按识别,即可获取信息、实现连接和服务。


于是,我们越来越懒。


5   广告:广告也优雅

2015年1月21日,微信四周年之际,朋友圈广告测试上线。几天后,第一次投放引发了社交媒体上一场狂欢,“人和人最远的距离就是,我收到可乐广告,而你收到宝马广告”。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7张图片


“它无孔不入”

“你无处可藏”

“不是它可恶”

“而是它不懂你”

“我们试图”

“做些改变”

时至今日,朋友圈广告上线已近3年,但每次好玩的广告出现,留言点赞还是能刷一屏。


“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从微信的一句口号,变成一个诺言,而且成功地践行至今。


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中无可回避的一部分,微信却改变了我们对于广告的刻板印象,也给广告行业带来了新时代的想象空间。


6     公众号:从自媒体到内容创业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8张图片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公众号成立的初衷只是给空空荡荡的微信增加一些可供用户消费的内容,但最后却引发了新媒体革命,并且余波至今未绝。


谁微信还不关注几个公众号?这一事实的另一面是,过去几年间,公众号成为文科生创业的沃土,微信帮助不懂技术的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分享了移动互联网崛起的红利。


徐沪生、罗振宇、石榴婆、六神磊磊、咪蒙、黎贝卡等大批传统媒体人跳进新媒体的大潮,同时林少、沙小皮、猫老大等本职与媒体无缘的年轻人也闻风而动,以不同的姿态入场,共同塑造了影响国人阅读的新媒体生态。


“什么时候写字这么赚钱过啊”是很多人的共识,公众号改变个人命运的故事新榜已经报道过很多,曾经的狱警、厨师、司机等,乘着微信的东风,如今已身价亿万。


“公众号让我少奋斗十年”成为许多人的写照,而“感谢张小龙”也成为这群人的心声。

  微  信

wechat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彼此间的关系。

微信七周年之际,原来的一切早已发生改变。但是归来仍是少年,微信正当时。

640?wx_fmt=png


微信生态:成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


曾经我在拜访一位互联网前辈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不做App,而是只做一个服务号?他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因为微信已经实现了互联网连接人的使命。


当每部手机里都有微信的时候,微信作为超级App就具备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意义。


在最近的无人便利店大战中,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哈米”等直接将所有服务都嫁接到服务号上,用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支付购买。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9张图片

从摩拜到哈米,基于服务号和小程序提供的技术能力和开放平台,微信已经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从工具到用户的完备要素。

基于微信提供服务、建立商业模式的企业未来无疑会越来越多,或者更直接地说,会有越来越多人依靠微信维生。

640?wx_fmt=png


小程序:通往未来之路


2017年1月9日上线的小程序如果有时态,那一定是未来时。


最近上线的“跳一跳”小游戏成功地进行了一轮用户教育,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获得了过亿用户,而小程序的渗透率更是超过3亿人。张小龙又一次利用了人类爱玩的天性。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0张图片

在此之前,微信和摩拜的战略合作,已经通过直接用小程序扫码骑车帮助摩拜获得了数千万用户。随后ofo的加入,让2017年最强劲的两个风口,共享单车和小程序成为最佳CP。

另外一个典型例子是“拼多多”。借助小程序,成功利用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带来交易的爆炸式增长,短时间内在交易笔数上超越京东。

不过小程序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在张小龙的设想中,未来随着智能眼镜和AI的进步,我们甚至不用动手扫一扫,只要看一眼即可获取各种服务。那才是小程序的终极使用场景。

当打开微信即可拥有全世界的时候,微信也就不再是一个App,而是一个操作系统。

640?wx_fmt=png


张小龙:改变中国互联网的布道者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1张图片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经常熬夜、喜欢抽烟、打高尔夫,喜欢听摇滚、尤其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中年男人,在互联网圈经常受到摇滚巨星般的待遇。


虽然不善言辞,甚至在聚光灯下显得有点木讷,但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引发万众瞩目,他的只言片语几个小时后就成为众人传颂的名言。


除了给所有人的微信,张小龙带给互联网圈的更多是思想和价值观。


作为乔布斯的东方信徒,张小龙同样重视用户体验,偏爱极简主义,甚至同样是公司内的“独裁者”。在把用户当傻子的中文互联网圈,张小龙“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无疑令人感动。


作为K.K的追随者,张小龙将《失控》中的去中心化思想充分实践在微信的产品设计中,从公众号到小程序,不做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是一份无价的承诺。


当然,最为人所知的仍然是那句“我说的都是错的”。这不是刻奇,而是张小龙对集体主义浸染已久国人的警示——没有人值得你盲目相信,你应该学会独立思考。

640?wx_fmt=png


10亿用户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2张图片

再过几天,腾讯将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财报。如果不出意外,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用户将达到10亿。这是第一款中文互联网产品达成这一成就。


这意味着连接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任务基本告一段落,也基本意味着连接人的使命的完成,而下一步,积极出海同时连接线下、连接万物,将会是更重要的使命。


经常有人问,谁会颠覆微信?目前看来,答案还没出现。微信依然生机勃勃,并且按照自己的节奏攻城略地。就像前不久微信公开课Pro的主题,to be,正当时。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3张图片

微信朋友圈5周年独家告白

从一开始的猎奇到分享你每天的生活状态、文章、照片,到成为朋友圈里沉默的大多数…5年时间,你的朋友圈发生了哪些改变?


尽管无法量化朋友圈的每一次细微的改变和你对朋友圈的各种情绪,我们选择用一种时间流的方式来记录它的变化,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时间还在往前流淌,你的朋友圈还好吗?


2012当时朋友圈还不怎么受用户关注,仅仅是个二级功能”


2012年4月19日这一天,苹果App Store审核通过了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因此,无比平常的这一天成了朋友圈的生日。朋友圈诞生之初,媒体都是怎么报道它的呢?某网站《微信朋友圈背后的设计》一文中对“朋友圈”如此描述:


朋友圈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随着用户对朋友圈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内容,包括用户自己更新的,在别人相册留下的。这些内容会提高用户的更换成本,随着内容和联系人越来越多,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结果就会像我们现在想更换QQ号一样难以实现。朋友圈不是一个很被关注的功能,但这个功能却巩固了微信的霸主地位。


用户是有分享照片的习惯的,这种习惯从纸质照片时代一直延续至今。朋友圈刚好就是这么一个舞台,他提供给了用户一个展示和分享自己生活的地方。虽然它仅仅是一个二级功能,但却很轻易的撬动了人们的这个习惯。


因为有朋友圈,我们想分享,所以我们更新自己的个人相册,朋友们就会来看我们的相册,而相册又让在“详细资料”四个字后面我们更加的活灵活现了起来,也会有更多的朋友愿意来交流,一个完美的闭环就形成了。


该文最后也对朋友圈的未来进行了憧憬,对比一下是不是跟现在的朋友圈一样: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4张图片

看一个产品的演变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微信也会开放把某个帐号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也许某天朋友圈会成为一个单独的应用,谁也不知道,但这正式互联网的美妙之处。


2013“微商开始肆虐朋友圈,卖佛牌都能月赚百万”


2013年,一种职业——微商猝不及防地闯入了我们的朋友圈。2013年8月份,虎嗅上有一篇《掀起微信朋友圈月流水过百万的短裙》的文章很是典型,它描述道:


当大家都在怎么运营微信账号?微信公众账号怎么挣钱?7月17日,某知名博客爆出微信卖佛牌的姑娘已月流水上百万。这一案例还被相当多科技博客纷纷转载, 其中我就看见了很多遍。这一磅炸弹,直接让我蒙圈。完全是一种被人抄了后路的感觉,这怎么可能?已经有人利用朋友圈挣钱月流水上百万。信?不信?


第一次听说微信朋友圈做生意时,我首先想微信可以添加多少个好友?客服回答:目前而言无上限。这一点,其实是给了微信朋友圈淘金的可能性。但是没有信任何谈生意?有没有人说多聊聊就有信任的呢?


兄弟,我给你2000个微信好友,然后你慢慢都聊熟悉,等到愿意购买你推荐的商品的时我们一起开庆功会。温馨提示:其实我觉得你还是去捡矿泉水瓶子卖来的实际,又不费脑,不伤身。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5张图片

这篇文章还科普了小姑娘借微商之名赚钱的步骤。从此,你的朋友圈里卖衣服、卖茶叶、卖玉器的就没有断过。

2014微信红包、脸萌刷爆你的朋友圈

2014年是微信朋友圈发展迅猛的一年,很多朋友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刷朋友圈,如果一件事情非常火,那就会出现很多人都在刷屏的盛况。此处摘取几个典型:

微信红包-微信的这款“抢钱”功能的设计遵循了一贯的简单原则,用户只要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就可以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和金额,通过微信支付,将红包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则在打开后获得相应收益,只需要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就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后提现。

于是,在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迅速流传开来,有人缘好的用户收到了218个红包,当然,也出现了各种土豪。虽然存在着安全隐患等问题,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用户们“发钱”“抢钱”的热情,从除夕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连马云也不得不感慨确实厉害。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6张图片

打车红包满天飞-滴滴打车于2014年5月底推出了微信抢红包活动,乘客使用嘀嘀打车APP在用微信支付后,即有机会获得滴滴红包。同时可以将红包发给微信好友或分享至朋友圈,与好友一起抢红包,抢到的红包也可以支付车费。


红包一经推出,便火爆微信朋友圈,大家因为其“霸气”的口号“你打车,我掏钱”而纷纷选择滴滴打车,并在抢得红包后,分享到朋友圈,怪不得滴滴打车CEO程维会有“两年时间花掉15亿,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的感慨。


2015“朋友圈广告,以及信息过载”


去年,当微信开始测试朋友圈广告时,人们讨论的焦点在于,它会不会破坏朋友圈的纯净度。因为人们已经彻底把朋友圈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突然进来一个怪物总是让人感到心理不适。微信朋友圈广告在2015年1月21日上线,迎来首批广告品牌包括oppo、宝马和可口可乐。


在朋友圈广告刚线上之初,《这则刷屏的微信朋友圈广告,透露了哪些机制?》的文章如此描述它的疯狂: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7张图片

当天上午打开朋友圈,一条十分扎眼的全黑色内容下面被加载了上百条评论,在一不小心点赞之后更是不断收到提醒,朋友间奔走相告:微信朋友圈广告来了。虽然前阵子资本市场和行业内人士已经关注过微信即将发布的广告业务,但真的到广告业务上线这天,大伙的反响还是有点出乎意料。


最开始我们会争论为什么给你推送宝马广告而给我推送3块钱一瓶的可口可乐广告,是不是证明我是屌丝你是富豪,朋友圈广告推送的依据是什么?到现在,我们现在对偶尔蹦出来的朋友圈广告习以为常,对广告创意点赞或吐槽已成平常事,有时候甚至已经不在乎它是否有创意。


除了朋友圈广告,越来越多人在这一年开始逃避朋友圈。


2016“越来越觉得,朋友圈这个功能,让我们的生活本末倒置”


到了2016年,大家对朋友圈的讨论已经开始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生活的目的,从来不是发朋友圈》一文的作者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几个怪诞的现象:


好友的生日聚会,我亲手制作了一份用心的礼物赠与他,他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聚会中大家闲聊寒暄的间隙,她默默的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而后一直守着手机刷新,看他闷闷不乐的表情,大家都关切地问他怎么了?他愁眉苦脸地回答说不知道怎么了,竟没有一个人给他点赞。一场本来温馨快乐的生日会竟因为朋友圈没有评论和点赞而破坏了心情。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8张图片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项比赛,得了一个奖牌,我把这份喜悦和好姐妹分享,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关心这个比赛本身,竟然是:你没有照下来发个朋友圈吗?


和多年不见的兄弟晚上出去喝酒谈心,几个好哥们儿自拍合照发个朋友圈,本来是为了保存友谊。却因为忘记屏蔽公司领导,第二天上班没有精神,被领导看到这条朋友圈,发火批评教育,同事关系更为紧张。


越来越觉得,朋友圈这个功能,让我们的生活本末倒置。


后来认识一个人,我不再去翻他的朋友圈,我想要你从真实接触里认识我。我也想从生活本身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你精挑细选过后想要贴在身上的符号。


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社会里,我想要慢慢来。


我身边有人从2015年1月开始就关闭了朋友圈这个功能,从此,朋友圈里的各种喧嚣再也与她无关。而我去年也曾尝试关闭一个礼拜的朋友圈,但是最终也没能彻底戒掉。因为当有一个人加了我,我不想让对方看到我的朋友圈时,我必须重新开启朋友圈然后才能将对方屏蔽,后来干脆为了屏蔽别人而放弃关闭朋友圈。


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关闭朋友圈功能1天后……》记录这一天他的心理活动:

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_第19张图片

1个小时之后,我还是会手贱的打开微信,习惯性点一下最下第三个位置,并迅速点一下原本第一行朋友圈的位置,很遗憾这时候已经变成了“扫一扫”。这时候突然想到,我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不应该再去点它了,我的内心并没有因为看不到朋友圈而失落,这反而提醒着自己:我应该去做点别的事情,就算去睡觉都可以。


2小时以后我有点忍不住习惯性的点一点,但是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开始觉得没有可看的也挺好的。


7个半小时之后,我想晒个照片,但突然想起我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不应该再去为一个照片打开它。这段时间也不可能有人在朋友圈找我。如果他们有很紧急的信息,一定会用其他方式来找到我。


当天晚上,“我”把朋友圈的功能打开之后发现,整整一天也没有什么人圈我。我的朋友们也依然如之前一样晒晒吃喝玩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以上就是朋友圈诞生5年来,人们对它的各种小感受,小情绪,小无奈……朋友圈的第5个年头,它又会发生什么呢?希望它变得有趣儿吧。

看完本文有收获?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欢迎关注“互联网架构师”,这里是聚集了10W+技术的架构师圈子,我们分享最有价值的互联网技术干货文章,助力您成为有思想的全栈架构师,我们聊互联网、聊架构,聊人生,聊职场,助你最快进阶!打造最有价值的架构师圈子和社区。

本公众号覆盖中国主要首席架构师、高级架构师、CTO、技术总监、技术负责人等人 群。分享最有价值的架构思想和内容。打造中国互联网圈最有价值的架构师圈子。

  • 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可以快速关注我们

  • 640?wx_fmt=jpeg

    如想加群讨论学习,请点击右下角的“加群学习”菜单入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是微信7周年 7年之痒 一切都已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