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张贵兴《猴杯》中砂拉越“巴南河”意象:对文明与人性的双重观照《猴杯》中砂拉越“巴南河”意象:对文明与人性的双重观照

程涵悦论文《<猴杯>中砂拉越“巴南河”意象:对文明与人性的双重观照》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主办,砂拉越科技大学孔子学院、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承办的首届“河南-砂拉越”大河文化论坛三等奖。主办方正向马来西亚出版局申请出版《第一届“河南—砂拉越大河文化论坛”论文集》。

摘要:《猴杯》为马来西亚华人小说家张贵兴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砂拉越第二大河巴南河河畔的各族群命运纠葛史,还将当地雨林中的各色生灵纳入视阈,映现了与自然和历史博弈的人性,以及包蕴发展和毁灭的文明的本相。小说以“巴南河”为意象,借由其地理、形态以及与各种生灵密切的命运关联,构建了对文明与人性的双重观照。本文拟以《猴杯》这一文学作品作为精神样本从“与巴南河作对比的异乡“臭河”:现代文明视阈下人性的迷失”、“被现代社会来客观望的大河:多元文明的建构与人性的艰难抉择”、“与大河共生的原住民:文明的本然与人性的应然”三个角度探析作为意象的巴南河对于砂拉越文明与人性的阐释。

正文观点摘录:

与巴南河作对比的异乡“臭河”:现代文明视阈下人性的迷失

“臭河”的命名首先映射的是主人公对于异乡台湾心理上的疏离,其次,作者更为反感的是“臭”背后逐步工业化的社会无节制的物质欲望生产出大量自然无法消解的垃圾。作者意图揭露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性的迷惘乃至扭曲,即失去对生命应有的尊重、敬畏与珍惜。水本是圣洁的象征,却变为因人性异化而饱受苦难的生命的收容处,更成为种种文明孕育的无常、悲苦的生命的滞留地。

与这一“臭河”形成对比,招引着主人公的是“办公桌玻璃垫下有一幅婆罗洲地图,这确证了巴南河对于当地民众包括在外游子所经历所感知的文明形态以及其整体精神世界的深刻意义。

主人公自己虽在巴南河畔成长,但他具有现代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强制占有生灵的痼疾。主人公在现代社会中的纵欲催生的早产儿被弃入河中,此处的河即是包括作者在内的轻贱生命、人性扭曲者的镜像。

被现代社会来客观望的大河:多元文明的建构与人性的艰难抉择

以巴南河为原点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召唤出巴南河在历史沉淀中、潜移默化间缔造的当地人的精神世界。作者以广袤、宽厚的自然接纳残酷历史的觉知,以此升华缔造出巴南河畔“永恒自然-历史演进”的壮阔时空。巴南河更深层次地参与了一代代当地民众“新生-发生-重审-消亡”的历史生产与循环。

时间维度的历史与空间维度的各族群碰撞共同构筑了巴南河畔的文明景观。身处多重文化语境的作者也为自身身份的复杂和巴南河本身的多舛命运而忧心、焦灼。在巴南河畔各族群的博弈中,也有相互依恋、和谐共生的时刻。

与大河共生的原住民:文明的本然与人性的应然

现代社会对于原住民以朴质形态维持其作为观赏与消费的景观的要求使得其不但使其丧失了生活的自主权,更进一步使当地大河文化空心化、傀儡化。

巴南河的生态对于遭受现代社会伤害的原住民而言意味着庇护,大河孕育了其内在的生命力,而大河也成为了其在社会中遭到生理与精神的创伤时生命力的召回与升华之所。

原住民对于自我尊严与自由坚定而执着的追求使其捍卫了为人的底线,而这恰是对于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族群人性式微的澄清与反抗。最重要的是,对于生命本身的捍卫,才是复归大河文化尊崇生命本身的要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获奖论文:张贵兴《猴杯》中砂拉越“巴南河”意象:对文明与人性的双重观照《猴杯》中砂拉越“巴南河”意象:对文明与人性的双重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