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做回真正的自己

这两天在看一本经典育儿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说实话,我很喜欢看育儿类书籍,因为它不仅能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引导我不“跑偏”,更为神奇的是,我在每一本育儿书里都能看到自己的“来处”。实际上,育儿书对我来说更类似于心理学书籍,它让我重新认识以前的自己,拥抱现在的自己,期待未来的自己。

今天,我无意中在书中看到一段话,终于明白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活在别人期待的世界里,却很难正视自己的渴望。

想一想儿时的你,有多少次考了满分的快乐是来自于掌握新知识的满足感,而不是为了那黑板上的排名,又或者是父母和老师的夸奖,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总是习惯于对孩子的言行进行夸赞或者批评,这是大错特错的。孩子虽然年幼,却也是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与尊严上是与成年人平等的。当成年人表扬孩子的行为时,看上去这是一种夸赞,孩子会为此高兴,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方式。

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也对于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态度强加在孩子的言行之上表示反对。

孩子学习不努力,在家长不断地批评、恐吓与暴力之下,孩子并没有因此变得好起来,即便是做出了改变,只是因为孩子迫于压力,而非发自内心。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孩子根本不觉得学习是关乎他自己前途的事情,而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家长和老师们的期待。

可以说,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受到这样的对待。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某些优势感到自豪并不是这个优势本身带来的快乐,而是这个优势能够让我们得到他人的夸赞和羡慕。

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如此。

到了该晋升职称的时候,你也不见得就想为此努力,只不过是怕会因此遭人嘲笑;孩子高考成绩只够上二本,也许你内心觉得还算可以接受,但就因为亲戚家的孩子考的更好,你就忍不住要劝孩子复读;明明就是上下班代个步,你偏要贷款买更好的车,就因为看见别人开的车子都比你贵~~~

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多了。有时候我们为了一个看上去挺有劲儿的目标疯狂的跟自己过不去,只不过就是想变成他人眼中事业有成、孩子争气、财力雄厚 的人而已,不是么?

想想当下的流行词——“人设”,那些所谓的“人设崩塌”的人,我倒觉得不算一件坏事,反而可以彻底的活成真正的自己,毕竟一直装是挺熬人的,再说,用“人设”换来的名与利,多半都有诈骗的嫌疑,老天爷,早晚要彻彻底底的收回去。

所以,好好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和本来的样子吧,把你的“人设”调的越简单越好,生活本不易,何不让自己更轻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孩子一起,做回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