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闲来无事杂记

距离上一次我记录日常琐事,隔好长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最难受的事情是新项目开盘销售成绩不理想;最欣慰的是自己慢慢还清了部分债务。虽然日子过得不咸不淡,但总体也是充满希望、可可爱爱。

因为疫情影响,从1月23日到2月20日,我待在家里差不多一个月,这是放飞自我的时间,其中利弊也挺明显的。期间,我躺床上看了许多动漫填补空白无计划的时间;看了许多电影为了补充聊天话题(挺郁闷的想法);听了许多音乐去了解更多音乐故事;也为了不让自己与日常脱节,阅读过些零散的文章(房地产、文学和沙雕日常)。我长浸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光,既深受其害,也醒悟了许多。


其中对于知乎里意见领袖言论,虽然部分不是特别认同,但是有些观点也能起到警醒作用,例如:单纯的内容输入而不进行输出,人的逻辑思维会变弱,人的表达能力会变差。

现在,如果要我回忆,放假期间自己究竟看了什么动漫电影书籍,听了什么音乐故事,也只是能说出几个相关的字眼。若你非要让我思考他们给我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是带来了一段空白的寂寞。但这就是生活吧,生而寂寞,寂寞而生。

因此,我对“输入和输出”这个观点深信不疑,此刻坐在电脑面前敲下这段文字,也算是为了保持一定量的思考输出,保持一种清晰的表达方式。并且时时回忆,不能再提笔就忘字,转头就忘事,欲说还休。


但是转头就忘事,最近也是越发常见了。明明上一秒想要说的一个词,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场景出现,突然就忘记了。这时候人一般会变得焦虑,不过我个人觉得还好,因为想说的事情一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才会不经意就忘记了。但是我会懊恼,为什么下一秒就要从嘴里说出的话题,会无端端就凭空消失了,当然我不会深入追究,跟大脑潜意识里不想说、不想回忆的事情过不去,未免也太可爱了。

或许不想说跟不会表达一直是个很矛盾的话题,怎么说才对跟怎么说才让人舒服,也是因人而异的话题。

之前我一直觉得,是我情绪控制的阈值标准过高,所以表达情绪的语言表现得很佛系,对于一些别人一看就很兴奋的事物,我反应有时真的会很冷淡,甚至觉得对方是不是情绪过于高昂了?虽然我会配合表演(最近写东西会加括号,言外之意是怕人误会吧,多解释一下也无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发现,其实我只是不敢随便表达自我情绪。

一是自己对所说的这个人、这一件事情真的不感兴趣,但是为了不影响聊天氛围,扫了别人兴致,才选择肢体语言配合;

二是自己对这个人或事十分感兴趣,内心波涛汹涌,虽然想摁住这次话题说个不停,但也只是只言片语,仿佛有个天然的屏障隔绝了表达的欲望。

也许是习惯察言观色这种讨好的性格,也可能是表情管理学得好。

外表冷漠、内在闷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的闲来无事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