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组织:如何让企业指数级增长?

这期我们从实操的层面讲一下,在这个时代,要想创建一个指数型的组织需要怎么做?对于想创业或想改善企业组织经营效率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书里概括了一个指数型组织的搭建的12个步骤,做好这12个步骤,距离指数型的组织就不远了。

选择一个MTP

MTP的意思是——

做的事情一定要宏大,

做的事情必须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

做的事情必须可以作为长远目标来追求

总的来说,企业组织要设立一个宏大到能够改变世界的目标,并且长期追逐这个目标。就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的“think big”,意思是要敢想,而且想得够大。

创业过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每一个创业团队都要经历各种磨难,想要活到最后,组织就必须有特别坚强的意志,时刻保有一种激情。

当然,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办法,他们觉得应该脚踏实地的干事,先完成一个小目标,然后逐步放大目标,渐进式的达到“宏大”的目标。

但是,对创业者来说,让信心和激情保持下去是非常难的,用渐进式的目标不容易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一块儿去,也不容易做成更大的事儿。所以,要设置一个宏大、具有变革意义的目标。

还有一个原因,宏大的目标能时刻提醒一个创业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忘初心。

创业很容易迷失目标感、方向感,过程中充满各种诱惑。比如风投的资金进来了,会给你很多压力,让你的财务报表到年底达到多少,达到了就会有股权上的奖励。很多创业者就在这样的诱惑中跑偏了。如果公司一开始喊的就是宏大的口号,就不容易忘记,也就不会跑偏。

我们在第一季中讲过《从0到1》这本书,作者彼得·蒂尔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公司有联合创始人头衔的或者能够分到股票期权的大概有几十号员工,其他没有头衔、股票的员工,他们凭什么会加入我的创业公司呢?”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坚持用一个特别宏大的目标去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宏大的目标是在成立一家指数型组织之初就要牢牢树立的靶子。

创立社群

前两期讲过,指数型组织特别擅长利用公司之外的人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将公司保持在一个非常小的规模,发动社群的力量来搞定外面的事情。组建社群就是让有共同目标的人聚在一起干一件更大的事儿。可是,组建社区的过程很复杂,如果社群的利益跟公司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有个叫克里斯·安德森的人,他做了一个无人机的社群,社群里有好多无人机的爱好者。他们做出的无人机达到了美国军用无人机98%的功能。这个社群就曾经发生过社群利益跟公司的利益产生冲突的事情。

克里斯·安德森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呢?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本质上说,社群跟公司在利益上发生冲突是早晚的事儿,我们一定要做出不利于公司,但是有利于社群的决策。”

所以,有冲突时一定要社群优先。原因很简单,指数型组织的特点是公司只有几个人,大部分的工作是靠社群完成的,社群走上正轨就能抓住机遇。

组建团队

成立社群之后就要组建团队,虽然团队的规模很小,只要几个核心的员工,但具体要怎么搭建呢?

有一个叫艾琳里的人,曾经研究过所有的独角兽企业,就是估值十亿美元之上的明星创业企业。这些独角兽企业的核心团队有个规律——

曾经是同学或者同事

受过良好的教育

年龄在30多岁

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加起来是四个人

这样的人组成的团队,成功概率是最高的。按照这个规律,搭建团队的时候要奔着这个方向。有人总结过,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必须有四类角色,而且这四类人是互补的。

第一类,空想家或者梦想家。比较典型是马云,他总是讲各种大概念,但不负责公司里具体事务。这类人对组织特别重要,能把组织带上正轨,始终让你记得目标愿景是什么,通常是干CEO的材料。

第二类,用户体验的设计者。这类人特别专注于用户需求,跟用户有大量的接触,尽可能保持产品非常直观、简洁、清晰,把用户体验的部分做得特别好。特别典型的就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

第三类,工程师。也就是互联网公司的CTO,主要负责技术开发,把产品经理的产品设计通过各种代码和技术手段来实现。

第四类,后勤。这类人一般掌握公司的财政大权或者管理大权,他可能不负责具体业务,要做很多日常的管理,比如负责公司的财务、人事,所有的行政部门都要归他管,给前面的人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

突破性的创意

作为指数型组织,必然有个杀手锏的产品,产品或者服务就需要有一个核心的创意。比如滴滴的核心创意就是把个人私家车用手机互联网端的产品连接起来,解决人的出行需求。这就是一个核心的、突破性的创意。

要做一个突破性创意的时候,有三个关键要素:

1 创意一定要在现状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十倍。也就是说,解决方案必须比已有的解决方案的体验要好十倍以上。

2 用信息化技术大幅削减边际成本。比如滴滴是用手机APP的方式叫车,用算法优化路线。这就是利用信息手段,把原本很复杂的事情的成本降到几乎为零。

3 创意必须通过牙刷测试。牙刷测试是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提出来的,意思就是要经常问自己,创意能不能真正解决一个真实的用户身上存在的问题,能不能让用户每天多用几次产品。

关于创意,还有一个挺难的事儿,就是怎么解决大部分人反对的问题?因为好的创意在一开始被提出时,大部分人都是不同意的。

克里斯·安德森做无人机社群的时候,团队里有个成员说过一个非常开脑洞的想法——

世界上基础设施最差的是非洲,但是非洲的通信技术变革是直接从铜线通信的时代进入到了无线通信的时代,后发先制。原先非洲的地下电缆、宽带线路做得并不好,但智能手机普及后,连非洲土著也用上智能手机了,一下跨越到了无线通信的时代。那么,要改善非洲交通运输条件的话,是不是也没必要按部就班的建,也直接跨越到下一个阶段,能不能考虑用无人机的办法来解决非洲人运输的问题。

有人会质疑:“无人机那么小,能运多重的货物呢?”

但是,指数型组织的特点就是具备指数型思维。技术发展的背后有摩尔定律,也就是18个月时间,电子产品芯片的性能就提升一倍,成本下降一半,但是对于无人机来说,背后是双倍的摩尔定律,性价比每过9个月就可以提升一倍。按这个速度算,无人机几年以后就能运输特别重的货物了。如果这事儿真的能成,可能就改变了交通行业的格局。

这两年,亚马逊在研究用无人机送快递,京东最近也在尝试这事儿。所以,用无人机解决大宗的货物的交通运输问题,可能不是很远的事情。

我们在遇到核心创意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不要轻易的否定掉成员提出来的看上去异想天开的想法,里面可能包含很多革命性的思想。

建立商业模式蓝图

这一步就是把商业中间涉及到的环节记录下来,比如——

合作伙伴是谁

关键业务是什么

核心资源是什么

价值主张是什么

客户是谁

找到客户的渠道在哪儿

……

寻找商业模式

把第五步所说的因素列齐之后,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把所有的环节串起来。比如,苹果的模式就是靠卖硬件挣钱;小米的模式是把硬件以成本价出售,通过软件和其他服务挣钱等。

总之,要成立一个指数型的组织,就必须找一个非常合适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要尽量能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建立一个MVP

我们在将《精益创业》时讲到过过MVP,指的是最小可行性产品。精益创业的核心理念不是一次性做一个高大上、功能齐全的产品,然后指望产品一上市就引起轰动,而是做一个简单的产品雏形,尽快投入市场。这样做就是为了收集用户的反馈,收到了反馈后才能验证用户是否喜欢核心功能。这个做得很烂的产品雏形就是最小可行性产品。

验证市场和销售

书里给了一个有意思的模型,叫做海盗模型(海盗指标)。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一般都用过海盗指标,主要指五个关键的指标,用这五个指标,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销路。

指标一  获取

这一指标其实就是获得新用户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需要看用户在互联网上找到产品的速度快不快,也就是跟用户之间有多少障碍需要去打通。一定要保证渠道足够畅通,用户找到产品成本足够低。如果用户很难轻易找到产品,那也就没什么商业价值了。

 指标二  激活

这一指标是看用户用产品之后的第一印象,关系到用户以后会不会成为活跃用户。

指标三  留存

用户第一次用了产品之后,以后会不会继续用,这就是留存率,反映了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高低。

 指标四  收益

这一指标就是看如何赚钱、怎么完成一个商业闭环、怎么把产品的价值体现在经济收益上、怎么让用户愿意为你付钱。

指标五  推荐

这是指用户口碑,用户用了产品之后愿不愿意把它推荐给其他人。这个指标关系到产品以后能不能快速的增长。

指数型组织的基本属性

指数型组织有很多特点,比如特别擅长用算法、杠杆资产、把用户发动起来当成员工等,要对比一下指数型组织的典型特点,把没有的那些纠正过来。

10 塑造文化

这一步是指塑造企业文化。著名旅馆大王奇普·康利有一句关于企业文化非常经典的话——

所以,企业文化本质就是,在老板不监督的情况下,员工到底如何执行公司的目标。

11 定期回顾关键问题

这说的关键问题关乎到第一步的宏大目标是什么,要经常的回顾一下——

回顾你的客户是谁?

你给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给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啥?

你怎么为产品和服务做的市场营销?

产品或服务在市场营销之后的销售效果如何?

6 如何利用病毒传播或用户的口碑推荐让用户成为产品的宣传者?

如何扩大客户群体?

如何让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减的?

这八个关键问题对组织是不是指数级成长非常重要,所以要时不时的拿出来回顾、反思一下。

12 建立和维护一个平台

如果前面十一步都做到了,一般来说就不是单一的产品了,通常来说就形成了以产品为依托的生态系统或者大平台,有各种各样的人,包括用户、员工、第三方的组织,所以需要维护。

比较典型的就是微信,它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最后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平台,承载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所以,对于微信来说,现阶段主要考虑是怎么维护平台。比如现在公众号的流量渐渐流失了,微信开始对公众号大量的改版,这就是在维护平台。

《指数型组织》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实操性的东西,读起来并不有趣,但是可以做很多反思。回顾一下《老马商书房》讲过的其他书,像《精益创业》、《OKR》、《零边际成本社会》,这本书讲的就是把这些书中核心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策略融入到一个组织里。看上去像一大杂烩,但本书对组织管理、组织运行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希望想去尝试创业的人或者做传统行业管理者的人能够从这本书里受到一些启发。

(搜索路径:先保存至相册,在微信扫码,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数型组织:如何让企业指数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