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的缩影

其实相对于《人体雕像》,个人更喜欢《追求不朽的人》这个译名。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看似平淡的译名更多的揭示了影片的内涵。虽然还没有欣赏过导演乔治 巴勒菲的处女作《田园春光》,但从其第二部作品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导演高超的掌控能力和对于文化与影像的壮志雄心,当然,怪诞与诡异也会随着影片的逐渐流行被大家树立为导演的风格与标志。

 影片由典型的三段式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演对于奇巧结构的迷恋,而仅仅是服务于导演对于所谓的某种文化进阶性的诠释。三段影像分别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典型文化现象,性 ,食 ,艺术。通过对于文化发展史的剥离与筛选,导演触摸到了人类文化的脉络。

 对于观众来说,影片中性与食影像片段之间的割尾巴行为虽然有着一种强烈的文化进化的象征,但是这两段影像却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性交与饮食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支柱,是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正如列维 施特劳斯所说: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以性和食为两大主轴,以二元对立的基本模式,并在人类语言和人类思想同步发展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影片对性与食的表现,同时表现了自然和文化两大成分。性的关系与食物,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从自然分离出来,而向文化过渡过程中所创造的最初文化。而在那时,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类本身的生存与繁殖以及吃饱肚子,在这其中,性与食却指向两种不同的文化,性,虽然有着一种繁殖后代的功利需要,但是,更多时候,性却是感官上的自然化的愉悦释放,性扮演着精神文化生产的角色 。而这却不同于食 ,食更多是物质文化生产。因此,影片中对于对于压迫的性与强迫的食的描写正好印证了福柯关于性与权力的论述,福柯认为:在传统权力观念里,性完全被视为繁衍后代的严肃事情,人们对于性一般要保持缄默。权力对于性,就是禁止、拒绝和否定。而对于食却是弘扬,接受和肯定。更深层次的,性与食的对立揭示了的权力运作下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 ,那就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同发展,在权力机制下,通过各种规则对性压迫对食强迫。造成了 文化再生产的不平衡 ,但这种权利的运作却不是消极而退步的 ,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直接促成了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艺术的形成 。从古至今,艺术都被看作是在感性愉悦下沐浴真理光辉的桥梁,因此作为文化发展不平衡的产物,艺术起到了某种弥补裂痕的作用 。通过对于感性的肯定 ,艺术加强了精神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弗洛伊德的关于艺术是性和无意识 ,还是海德格尔的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都可以看出艺术的作用。但是随着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发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却格格不入起来。这是因为随着艺术的逐渐自律,艺术逐渐与日常生活分道扬镳。在对物质世界的陈腐与庸俗的批判过程中,艺术逐渐变成了一种孤芳自赏的游戏。在影片的第三段中,作为艺术家的 主人公得不到爱情的滋润,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陌生化的一种表现. 这种陌生化将会导致艺术的更加激进,影片中将婴儿作为艺术品的段落可以在艺术发展史中找到原型-先锋派,到了影片结尾,主人公将自身做成人体雕像,艺术的先锋化达到了极致。而此时,一种悖论产生了 ,需要有人认同的艺术却走向抛弃认同者的道路,这种极端的文化会得到认同吗?这是艺术的终结吗 ? 在影片结尾 ,导演隐约给出了答案,在那个隐喻着未来的超现实主义博物馆,主人公的人体雕像被人顶礼膜拜,先锋化被认同了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