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避免情绪失控,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
二胎妈妈情绪经常因为孩子的相爱相杀起起伏伏。每个二胎妈妈都是折翼的天使。生活里的一地鸡毛,该如何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呢?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呢》一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在美国和加拿大,他被公认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
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是人和事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而是我们大脑中的三种病态思维方式。当我们对己对人念“恐怖”经、“应该”经及合理化地找借口时,我们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我们把自己折腾成了提线木偶。
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会被他人左右呢?
“致命四人组”
当我们过于担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时,当我们过于害怕别人不尊重我们时,当我们过于害怕失败或出丑时,当我们反应过激因为事情结果不像我们坚持的那样时,当我们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时,当我们苛责自己和别人时。即使别人想操纵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也是我们为他们开了方便之门,他们才能做到左右我们的情绪!
三种病态思维方式
灾难性思维方式意思是我们把什么都看成灾难。我们把不是灾难的事情放大成灾难。
青春期的青少年最善于用灾难性思维方式想问题。“万一心上人不喜欢我怎么办?万一考砸了怎么办?万一跟那帮人合不来怎么办?万一不受欢迎怎么办?万一朋友们发现……怎么办?万一他们认为我是书呆子怎么办?万一我丑或长相滑稽怎么办?”他们是从我们这儿学来的,我们只是流露出来时表现得更圆滑(更狡猾)一些,我们没那么坦率。
绝对论者思维倾向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我必须……”“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只能……”“我一定得……”“我非……不可”诸如此类。我们中有些人整日纠结于自己的事。
合理化就是弱反应。这是对发生的事否认或不当一回事的拙劣举动。父母在对待一个难管教的孩子(比如儿子)时,有时候会走到这一步,他们会这样想,“我受够了。他要自暴自弃我也管不了。我放弃了,他爱怎么毁灭自己的生活就由他吧。我无所谓了。我不管了。”通常,在他们把事情多次恐怖化和应该化后,这种情绪就上来了。经过一天或更多时间的合理化后,他们通常又开始把事情恐怖化,又开始念“应该”经。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是三大逼我们就范的主要方式,它们不仅使我们无法有效应对困难局面,而且还将我们搞得很狼狈。
实际上不是人和事把我们耍得团团转。似乎是这些人和事本身控制了我们,但事实上是我们对这些人和事的思考和反应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好坏,决定了我们对具体情况做出的反应。我们自己成了始作俑者!不过,我们也可以学会不被牵着鼻子走。
如何避免情绪化?
ABC情绪管理法,四个步骤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孩子相爱相杀影响情绪的问题。
步骤一 我的感觉和行为是多么的不恰当?
典型的过激反应是火冒三丈、郁闷无比,但这一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患上了抑郁症。我只想爬进洞里,眼不见为净。我无助、绝望,为他们不停斗嘴而感到十分压抑。我茫然、惶惑、觉得了无生趣。
步骤二 我有哪些非理性思考方式致使我过分烦躁、生气、抑郁、愧疚?
a.关于自己,我如何想?
“我懒得管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别的什么。我感到自己好无助。我是一个失败的父(母)亲。我应该让他们和睦相处的,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我不该要孩子。我再也受不了啦!”
b.关于他人,我如何想?
“他们打个不停。他们恨对方。他们甚至都不听我的话了。两个糟糕的孩子!他们没得治了!”
c.关于这个情形,我如何想?
“情形是永远不可能好转的。日复一日,我得忍受这一切。我受不了啦!有人说以后只会更糟。千万别!”
步骤三 我如何反制和回击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这叫人感到很不愉快,而且还经常发生,但谁说我就不能忍受这一切了?即使我高声怒骂,他们也停不下来,难道这就让我成了一个失败的父(母)亲?还是说只不过是我付出的努力不成功而已?是他们让我患上了抑郁症,还是我自己是罪魁祸首?他们是糟糕的孩子,还是仅仅行为混蛋而已?当我火了,冲他们高声怒骂时,问题解决了吗?”
步骤四 我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我的非理性想法?
“我想要他们少打架,多友好相处,但他们没有。这不糟糕、可怕、恐怖。并且,除非我有意如此,否则,这并不是毫无希望。我希望处理这类事时,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但这种好事没摊上我,令人感到挫败,也真的并不可怕。我不是失败的家长,我会继续致力于处理这种局面。这件事让人感到沮丧和恼火,但我能够应付。我有义务坚持下来,而不是郁郁寡欢。他们的表现像顽劣儿童,这已经够糟糕的了,但我有必要让自己为此患上抑郁症吗?不!我讨厌他们的淘气行为。我想要他们和睦相处,我会继续和他们共同努力修好关系。”
这类想法可以让你摆脱无助、绝望和抑郁的感觉,也可以使你沉着冷静地面对你的孩子(不再大发脾气),你可以这样说:
“我要你们不打架。谁开的头,什么事引起的,都不重要,不打架才是重要的。有了矛盾,你们要不吼叫、不嘲笑、不恶意攻击地解决矛盾。如果你们这样做了后,还有一个人继续不依不饶,作为最后的手段,你们就不要在一起玩了,或者来找我,不过我不要听埋怨和告状的话。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你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我还想要你们对对方大度一点,尤其是在你感到沮丧和恼火的时候。假如你们再打,两人都要受罚,因为你们任何一个都可以说话大度一点儿或者走开,这样架就打不起来了。别等我说‘不许打了!’因为我不会再说这种话。我要你们担起不打架的责任,我不会再做裁判:你们再打,我就拿走你们喜欢的东西。”
“我希望你们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跟以前的做法不同,我不想你们真到挨罚时接受不了。你们不打架了,就能看到对方的长处,甚至喜欢对方,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对你们来说也是重要的。”
发表完这篇简短的言论后,如果他们又互相掐架,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惩罚进行到底。方案的成功取决于两件事:用直接、冷静的口吻讲,不啰哩啰嗦;保持言行一致。(让他们事先知道惩处条例,这样他们就会起劲地规避。)这两种行为方式都要朝更佳之选方面想,而不是朝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方面想。
写在最后
我们要避免自己的疯狂念头和情绪上的过激反应,从而避免情绪被人和事牵着鼻子走。
改善的关键在于:愿意承认自己反应过激了;敢于承担改变这一切的责任;为了把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改变为更佳之选,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四个步骤。
“因为生命于你只有一次!”我们要享受生活中的每个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