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與擇

前些天在跟好友吃飯的時候談論到團隊工作之間的相處問題,對於於不同個性的人在磨合過程中不盡如意,看著面露困囧的好友,就算再多的言詞寬慰也無法解除他現下的燃眉之急,從不說出自己想法的組員讓每次討論都像在唱獨角戲,也不可能放任不管,只好演變成單一主導其他人從旁協助的狀態,無法清晰的分辨好壞及優劣,對於這些「總是沉默」的人,我不禁開始思考,造成這樣的現況是因為什麼。

為了探究原因,好友也跟組員深談過,不是沒有想法,而是對於自己所提出的想法覺得不夠完善,害怕被反駁而總是沉默不語,造成了每每在討論時,都不願開口,久而久之更是連思考都不願了,畢竟聽令行事對自己來說輕鬆的多,也可以不用承擔做錯選擇帶來的問題。這樣卻苦了其他人,因為很多時候單一面向總是無法發現問題點,等到最後自己查覺時就來不及了,但這種個性是與生俱來的嗎?抑或是成長的過程中的某些遭遇造成的呢?

在亞洲的教育體系內,孩子們總是被父母要求書要讀的好,從小就伴隨著數不清的考試及課後補習,如果生來聰慧,承受的壓力也許小一些,但更多的是父母無止盡的要求,好了還要更好,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正是該開心玩樂的時期卻被剝奪,在課堂上無法取得讓人滿意的分數,父母得責怪及自己的愧疚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得到太多的成就感,進而對於學習感到麻木及排斥,有如讀書機器一般的活著,而努力學習後還要受父母牽制,無法自由選擇想念的科系,哪個有前(錢)途就是最終的歸宿。

從小習慣了父母引導及安排,磨去了自身的稜角,等到面對更大的世界面對社會時,更是感到徬徨及不安,因為熟悉了別人給的選擇而忘記了自身有選擇的權利,害怕自己被否定而不做出選擇,龜縮在自己的世界裡等著別人引導,但他們忘了,在成人後父母再也無法像幼時頻繁的掩護及補救,很多事情就算逃避最終還是要面對,而逃避的過程中除了遺失自己還會傷害他人。

不知該歸咎於父母的失格還是孩子的懦弱,但這都是造成如此現況的成因,除了慢慢引導似乎別無他法,一直以來我認為生而為人最寶貴的擁有是獨立思考的個體,但在社會演變的過程中,常被所謂的「求好心切」給抹煞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選與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