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运营之光》第二章的读书笔记
本文的4个结构:
1.为了可爱用户们
2.两种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3.解决运营问题的宏观策略
4.3个做运营必须要有的习惯
为了可爱用户们
运营的中心点是用户,围绕着用户转,这句话是没错的。
用户决定了你的KPI,你的指标,你产品的生命周期,他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你会做些走火入魔的事。
做了一个很火的H5,用户关注了一波后,没有做好留存机制,过一阵就开始掉粉止都止不住。
为了提高图文阅读量,把推文发送到一个大家对你都不熟悉的微信群里。
这都是我们基于自己的出发点,去消费用户,这时你和用户间只有因果关系,因为我要提高kpi,所以我要让你做这些事。
运营与用户之间是能够彼此感知的,好的运营能够打动自己的用户。如果总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去使用用户,会让用户反感,消耗用户的期待。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以用户价值为目标,先不管能不能得到回报,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用户是能感知到,当你已经做到足够好了,用户就会为你的极致点赞,主动给你带来更多的好处。
运营不是死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有感情,有温度。
两种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目标导向
又到了每周做报表的时候,做报表真的很费时间,做好的报表领导还不一定看,干脆把上次的报表拿出来修改下交上去算了。
只是被动的做事,而不去思考原因,能获得的提升是少之又少的,3年后也还是在原地踏步。
把做报表这件事定一个小目标,在报表中加入自己的工作复盘,工作思路,不是为了做给领导看,而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避免在去踩重复的雷。
有了目标感,工作成果会产出的更加极致。
你的成长和思维都会像上了高速路一样飞快提升。
效率意识
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把投入产出比放到最大,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思考的。
现在新媒体平台那么多,是做微信公众号,还是做知乎,还是做百家号,或者做,不同的平台带来的转化率是多少,有没有那个平台转化率特别高,那我就专门做转化率高的那个,而不是全部都去做。
比如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发现仅仅依靠微信公众平台自身,能够获得的流量越来越少,同时我发现自己在知乎的粉丝量增长开始变高,这说明知乎上还有很多能够获得的粉丝,那么未来一段时间我就要在知乎上多下一点精力。
人人都要避免拍脑门做决策,而是要层层分析,想清楚流程,分析流程问题,在做决定。
解决运营问题的宏观策略
复杂流程中找到一个核心。
要达成一个运营目标,背后都需要牵头各方资源,内容,设计,技术,线下来达成。这些资源组成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索,让人无从下手,常做出拍脑门的决定。
这些资源看似没有逻辑,但背后都是一层一层按顺序堆叠的,先有谁后有谁。比如一个线上招生,它的流程是线上发布资料-用户获取资料-线上报名,一层一层叠进。
每一个复杂流程都有一个核心因素,撬动核心因素,后面的一切都会变得迎刃而解。线上招生这个运营目标是获得最大的订单量,也就是最多的报名人数。
那么学员会报名的原因,是这门课能够带给自己提升,也就是课程质量过关。这就是整个流程的核心因素了,足够硬的课程质量。
找到核心因素,并去模拟实现
核心因素是课程质量,如何去验证它是不是质量过关?这就需要模拟一个真实情况,来验证。
把这门课程放在一个微信群里面,附上一段介绍,设置一点购买门槛,如付费,看一看有没有人愿意够买,达到了一定的购买数量,那就说明质量是过关的,可以投入市场。
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打磨一篇高质量文案来传播,提高启动时的声势,做一个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
运营要有层次感,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看似复杂,找到了核心因素,次要因素就能一点一点堆叠好,解决了核心因素,后面的次要因素都能被撬动,被解决。
3个做运营必须要有的习惯
好奇心
永远保持好奇心,是让你维持创造力的不二法则。互联网的更新速度太快了,昨天还是全员恶人,今天就是李诞的故事会了,不去了解互联网发生的事,你就会失去很多借势的机会。
洞察用户的需求
运营一款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也变成这款产品的使用者。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去分析用户的心理,做出的决策即使没有数据支撑,往往也不会太过分。
在我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中,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使用者,我符合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我会经常思考,“我想从这个公众号中看到些什么”,那我就需要更新什么,当自己变成一个产品的使用者时,就能更好的去理解用户,分析用户。
说服力
如何去说服用户,这也是一种文案力的技巧。
当你想吸引用户眼球时,先抛出一个和你的观点相反的结论。
比如认知升级的越多越会感到焦虑,其实绿茶是白茶,然后在一步步论证这个结论。
当你想说服用户这么做时,就需要在文案中加入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加强真实性。
我说“这个包子很好吃”你会相信吗?那我换一种方法,“今天我在楼下买了个鲜肉包子,特别好吃。它的皮子非常薄,不是机械包出来的,是纯手工,那个馅啊,多瘦肉少肥肉,是仔细炒过的,还放了葱花提味,重要的是什么呢,肉馅大!一口下去全是肉味,面粉?不存在的”
感受一下,加强了细节描写,有了画面感,是不是可信多了。
--------------------------------------------------------------------------------END---------------------------------------------------------------------------------
一开始学习运营,坦白说我是直接奔着技巧去的,如何引流,如何去写文案,如何去做流程,但我也发现这些技巧,能给我带来帮助的其实少之又少,在运营的过程中,更多是在思考如何从用户角度看问题,把自己代入到场景中,就像开头说的“回报后置”围绕用户价值来做运营。
用户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物品,我们更多的是要先提高用户体验,让用户满意了,在去谈自己,而不是开始就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引导用户。
用户和运营者彼此之间就像一个朋友,运营做的工作,用户是能感觉到的,你带给用户的东西越多,用户就会愿意为你做一点事。
相反开始就奔着技巧去很容易走火入魔,不如先修炼下内功心法,提高认知,对长期的运营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