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人物是吕雉,她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她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把国家政权牢牢握在手上,把一群男人踩在脚下,在刘邦死后成为汉朝的实际统治者,这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然而,吕雉留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并不好,人们提起她的第一印象往往却是:哦,那个发明了酷刑“人彘”对付情敌的毒妇呀。的确,在那个年代,三妻四妾合法,大老婆为了对付小老婆,堂而皇之的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想想也是挺可怕的。
那么吕雉,她天生就是个手段残暴的女魔头吗?并不是,她也曾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一个温柔贤淑的少妇。那么吕雉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女强人的?答案在于外在的、环境的不断逼迫。
有些人,生来就无法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只因为她们是女人!
吕雉性格的第1次转变:富家小姐无奈下嫁无赖混混
吕雉自小家境富裕,生活的无忧无虑。如果没有意外应该会像那时候的大家闺秀一样,被父母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两人举案齐眉、平平淡淡过完一生。
然而,吕雉的父亲坚持认为刘邦这个邋遢的中年男人以后会有大出息,不顾妻子、儿女的反对强硬的要把吕雉许配给他。
当时的刘邦是什么样子的呢?当地出了名的无赖,整天不务正业、吊儿郎当、偷鸡摸狗,将近40岁了还没取上媳妇儿,还有一个几岁大的私生子。一般人家,哪里舍得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
设想下:一个不到20岁的妙龄女孩,被父亲要求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5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很穷、长得也不帅,甚至有点猥琐、邋遢,他还有一个几岁的孩子,女孩一进门就得给人当后妈。这事搁你身上你乐意吗?肯定不愿意呀,你又不傻。
吕雉也不愿意,但是那个父权、男权社会,没有给她一丁点儿选择、反抗的余地,她只能乖乖听命。此时,吕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意识到内心深处那个天真的女孩她应该长大了。
嫁给一个这样的人,很多女孩可能就自暴自弃了,但是吕雉却不认命,她积极的面对生活,努力让生活好起来。
刘邦家里没钱,又整天跟朋友胡混不回家,吕雉也不怨天尤人。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自己学着种田、养蚕织布来自食其力,同时还不忘孝顺公婆,也没有苛待丈夫的私生子,可以说吕雉是一个少有的贤惠又善良的好姑娘。
从经历的这些事情,我们也能看出来吕雉是个性格坚韧、内心强大的女性。
吕雉性格的第2次转变:经历一次次的屈辱和恐惧,能依靠
婚后的吕雉,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她以为自己的付出总能在丈夫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想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吕雉开始蜕变。
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当上了汉王,吕雉以为自己的好日子终于来了,她和孩子终于能跟丈夫团圆了,能跟着丈夫享福了。哪里想到,最后盼来的不是刘邦的接亲,而是项羽的攻打。很不幸,吕雉和公婆被项羽俘虏了。被敌军俘虏的人质会遭受什么样的待遇和屈辱,就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吧。
两军对垒,项羽把吕雉和刘邦的父亲、兄弟绑到阵前,以她们的性命威胁刘邦:再不投降,就把她们剁碎了煮肉吃。理智上,吕雉不愿成为牵制刘邦的拖累,愿意慷慨赴死。但是,当刘邦说出那句“分我一杯羹吧”,吕雉的内心无比凄凉。
2年4个月后,吕雉终于摆脱了人质生活,与丈夫儿女团聚。此时,她却发现,丈夫身边美女环绕,早已没有了自己这个糟糠妻的位置。好在,刘邦是个什么德性,吕雉早已不抱希望,她不奢求爱情,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儿女、维护自己正妻的位置和尊严。
然而,当儿女向吕雉痛诉当年逃亡路上,一再被父亲刘邦踢下马车,如果不是夏侯婴的帮助,两个孩子差点儿丢掉性命时,吕雉的内心又被狠狠地戳了一刀,对刘邦彻底失去了期望。都说虎毒不食子,刘邦的寡情真是连畜生都不如。
可能会有朋友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胜利的路上必要的流血、牺牲是少不了的,我们要理解。
那么,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的丈夫或妻子,为了自己的事业,不管你的死活,也不管孩子的死活,连他自己的爹妈都能舍弃,这样的人你还敢跟他继续在一起吗?答案肯定是不敢呀,这样的人多可怕,真要遇上了,那还不赶紧一拍两散呀。
咱们现代人,还能离婚及时止损,吕雉当时不可以,也不愿意。
首先,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离婚是不存在的,如果吕雉离开,两个孩子怎么办?
其次,吕雉为了刘邦拼死拼活,受了那么多的苦楚和折磨,眼看着就能吃到胜利的果实了,这时候主动离开,让另一个年轻貌美的小三去享受成果,搁谁谁也不愿意,我们都不愿为他人白白做嫁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邦就要当皇帝了,吕雉的儿子是嫡长子,第一顺位继承人,也是未来的皇帝,哪怕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吕雉也得忍着。
现代人,那些功成名就之后想抛弃发妻另寻新欢的也不少,多少原配打死不离婚,就是为了利益呀。
经历的种种事件,无一不说明了夫妻情谊和骨肉亲情在刘邦心里什么都不是,刘邦这个男人靠不住。吕雉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不能坐以待毙,她选择了主动出击。只要能生存下去,只要能把权利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抛掉性格中的善良又算得了什么呢?
吕雉性格的第3次转变:慈母铁石心,巩固权势,杀人立威
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已经54岁了,这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再加上东征西战的,旧伤累累,身体状况就不太好。随着刘邦的日渐老迈,吕雉就开始思考以后的出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假如刘邦死去,儿子刘盈登基,这些个功臣,谁能够制得住他们?
就像是现代的家族企业,老东家退位,新东家掌权,跟随着老东家打天下的那些叔伯兄弟,总是会倚老卖老,不服从新东家领导一样。不把这些个老家伙压制住了,新东家就只是个摆在台前的傀儡,没有任何话语权。吕雉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面临同样的困境,她希望能帮儿子把潜在的威胁拔掉,给他留一个太平天下。
因此,为了震慑功臣,也为了给日后的掌权做准备,吕雉选择杀人立威,第一个拿来开刀的是韩信。韩信是谁呢?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家,打仗战无不胜,领军多多益善。刘邦之所以能建立大汉王朝,韩信居功至伟,刘邦御赐他五不杀做护身符,也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没有砍他的刀、没有杀他的剑。
吕雉选择韩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刘邦也想杀韩信,只是苦于没有借口和办法;其次,吕雉要在朝堂树立自己的权威,战功赫赫的韩信是最大的威胁,是拿来立威绝佳对象。
结果正如吕雉所期望的,杀死韩信后,满朝的文武百官都畏惧、害怕吕雉,吕雉立威的目的达到了。经此一事,吕雉的性格也越发的刚毅、果断。
吕雉性格的第4次转变:执掌天下,屠旧怨,泄怒火
刘邦去世,刘盈登基,大汉江山落入了吕雉手中。吕雉终于能够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名正言顺地发泄自己隐忍多年的不满和怒火。
历史上对吕雉诟病最多的就是以人彘虐杀了戚夫人,并以此评价吕雉是个心狠手辣、性格残暴的毒妇。
其实,戚夫人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她自身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戚夫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不作不死。
刘邦宠爱了那么多女人,生下儿女的也不在少数,吕雉并没有对那些女人怎么样,唯有戚夫人碰触到了吕雉的逆鳞。刘邦活着的时候,戚夫人处处挑衅吕雉,争夺宠爱也就罢了,她还鼓动刘邦废掉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当太子。丈夫、爱情、权势这些吕雉都可以放弃,但是敢染指我儿子的未来,看老娘不弄死你。
实际上,后宫的争斗原本就满是血雨腥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吕雉的性格懦弱一点,让戚夫人的儿子成了皇帝,相信吕雉和儿女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刘邦死后,戚夫人还是看不清形势,一点儿一点儿把吕雉彻底惹怒了。吕雉最初并没有要戚夫人的性命,她只是废掉了戚夫人的位份,把她赶去做苦工、杂役。戚夫人如果就此安分下来,等吕雉的怨气发泄出去,可能就没有后边的惨剧了。
戚夫人是怎么做的呢?她先整天痛骂吕雉和刘盈,气的吕雉派人把她的头发拔光,给她换上囚犯穿的破衣服,脖子上套上大铁环,天天看着她干活。
本来呢,把一个曾经的受尽宠爱、锦衣玉食的夫人贬为下贱的奴隶,吕雉的怒火也发泄的差不多了。可是呢,戚夫人却以为吕雉不敢杀她,天天怨恨吕雉和刘盈,甚至编了一首歌,整天唱呀唱。这种赤裸裸的挑衅,最终让吕雉彻底愤怒,找机会毒死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并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所以说,戚夫人纯属自取灭亡。她被刘邦以往的宠爱迷花了眼睛,没有看清楚自己的位置,一步步把自己和儿子拖入了无尽深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外界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吕雉并不是天生的恶毒,也不是天生的野心勃勃。只是处于吕雉当时的境地,她想活下去,想让自己的儿女好好活下去,只能如此。
吕雉的一生可怜又可恨,她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个幸福的女性。丈夫的疏离,儿子的反对、不理解,让她痛苦万分。
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所迫我们应该强势,但请不要把它带入我们的家庭。性格强势、果决的母亲,往往习惯了发号施令,不利于家庭和睦,也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
吕雉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她把儿子刘盈牢牢护在身后,替他挡掉所有的风霜,不想让他遭受一点的伤害。最终,却无法获得儿子的理解与支持,与儿子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