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死后被世人敬仰!

他活着,一生穷困潦倒;

他死后,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

这世界总有很多的悲凉无法用言语形容,只因为平庸的人太过平庸,而不会欣赏优秀,而平庸却总是主流。 这就是一种生活的公平:在赐予非凡的才能时,附带非凡的随从:孤独。

我们在评价梵高时,总会用天才与疯子的辩证角度去看,他一生概括来说就是 一、开创了超前的印象流派 二、贫穷潦倒,三、爱画成魔,成了疯子。四、自杀,天妒英才。 五、爱上妓女,私生活特异。这五点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家的所有幻想,除了第一点和作品有关外,其他都是因为他本身具备的故事性符合了人们心底对于纯粹精神生活的渴望。

我们抛开其他的不说,就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天才梵高。

梵高早期的画还是以灰调子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吃土豆的人》。

“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梵高与那些居高临下、隔岸观火的画家不同,他过着与底层人同样悲惨的生活,所以他的笔下要表现的是他对人物、风景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这便形成了他特有的画风。然而,这是不为时尚接受的,这是他的悲剧。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眼前这这炽烈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震撼。对于色彩细腻又癫狂的把握,让他每天在太阳升起前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傍晚的时候他回来了,掖下夹着一幅颜料还没有干的画布。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在交头接耳:这个疯子来了!

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他们眼里的疯子,就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就是在这个时期,就是在这片美丽的田野,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我希望达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画一双手而是手的姿态;不是去精确地勾勒出一个头部,而是头部的表情,例如一个挖掘者抬头吸气或说话的神态 —— 换而言之,就是生命。”

就是在《向日葵》诞生一年以后,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小镇外的一片麦田,用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告别了我们的世界。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画家,到死也没有卖出自己的一幅作品,除了供养了他一生的弟弟之外,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一个人懂得他的价值。他的弟弟为了鼓励哥哥,偷偷地委托画商花4英镑买了一幅画,让哥哥知道有人喜欢他的作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00年以后,他的《向日葵》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蝴蝶花》在美国拍卖了5350万美元,那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更是创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

死亡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宿。许多时候,人在死亡时表现出来的某种东西最能体现出他一生的价值。看他的画始终有种情绪在里面,代表了他内心挣扎、精神不稳定的状态,画有很强的生命感,仿佛一直在抗争,情感强烈。我们了解名人死亡的故事,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

有些人只有当他们死去,人们才看到他,欣赏他,真是可悲。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死后被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