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后再次迁至汝州,在汝州期间他写下了《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其中“人间有味是清欢”成为受世代人们喜爱的“金句”,因为它传达的不仅仅是清淡的口味,更是一种清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和当下热议的“佛系”不谋而合。其实我更喜欢“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句,因为看上去就很好吃。游山归来,午后时光,安静的农家小院,耳边是潺潺的小溪流,泡上一杯茶,我猜那一定是一杯红茶,茶上浮着雪沫乳花,要喝茶当然也少不了配菜,那就是蓼芽、蒿笋等拼成的素菜拼盘,素菜都是刚刚从田间采摘回来的,正新鲜。原来一千多年前就有雪顶清茶和素味甜点了啊,这个下午茶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苏轼和好友边吃边聊天,在吐槽贬谪的辛苦也不一定,但此情此景,吐槽也一定是笑着说出来的,因为“人间有味是清欢”啊,是茶不好喝呢,还是“甜点”不好吃呢?

        所以,除了诗人之外,苏轼还有一个特殊身份——“美食家”,除了“雪顶清茶”“素味甜点”以外,他还创造了诸多美食,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等,只要喜欢的东西就身体力行,亲自下厨房去做,他非常有名的《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拆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将做猪肉的火候讲得极清楚,也将自己对黄州猪肉的喜爱刻画的精细入微,“做这种猪肉需要小火慢炖你千万别着急,只有火候足了才会好吃。黄州的猪肉真便宜啊,有钱人家都不屑去吃,但我每天早晨都要自己做上两碗吃,你们谁也别拦我!”看了这首诗你还觉得黄州它不香吗?

       苏轼不仅爱吃,关键还懂吃,吃得精彩,吃得文艺。苏轼非常爱吃河豚,写诗也忘不了河豚,看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春景,他想到的就是“正是河豚欲上时”,如果宋朝有朋友圈,苏轼一定拍下一张优美的春景,配文肯定是“春意盎然,我仿佛闻到了河豚的味道。”哪怕在经济条件极差的时候吃简单的白米饭配白萝卜合白盐,他也自己戏称为“三白饭”,如果换做平常人,吃饭都困难了,谁还有闲情逸致给自己的饭菜取名字?

       苏轼虽然多次被贬,从来没有阻挡他那颗吃货的心,“贬到哪吃到哪”是他一直遵从的信条,他曾多次为江南河豚、春令竹笋、岭南荔枝、海南海鲜等特色美食免费做过推广,应该是最早的美食测评家了吧。在惠州,是剩下骨头的羊肉也能被他吃出独特的风味,到儋州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吃水果、海鲜吃得有滋有味,甚至害怕朝中那些“官员们”知道了海南的特色美食而继续与他为难。

        我们是能从“吃”上窥到苏轼的人生态度的,一个能始终对“吃”保持乐趣的人,他一定是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或许是因为疫情期间在家时间长的缘故,我最近对“吃”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几年前我觉得矫情到掉牙的句子,如今竟然也能触动到我。以前看《红楼梦》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过吃的部分,上次吃茄子的时候突然想到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的“茄鲞”,赶紧去网上搜了“茄鲞”的做法,《红楼梦》对“茄鲞”的整个制作过程——从用料、做法到保存,通过王熙凤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看来曹雪芹也是个讲究的吃货呢。我按照网上的做法自己试着做了下,虽然不尽人意但是会慢慢进步的,我那几乎接近为空白的“会做菜单”里以后要加上一个非常文艺的菜品——“茄鲞”了。

       花花世界,烟火人间。有那么多色彩、那么多味道、那么多声音,“清欢”确实是越来越难得了,但谁说一定要是“清欢”才有味道呢,只要你觉得这人间有滋有味,口味重或者口味偏也未尝不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山上的风景都尽在眼前了,但凭心意,君且自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