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句话本来用来形容男女关系的。
水火本不容。当男人和女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起争执。要么水被火蒸发,要么火被水浇灭。而只有互相包容忍让,才能相伴一生。
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当下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
深陷俄乌冲突的德国,经济每况愈下,能源出现危机,国家去工业化,企业异国搬迁,真是一半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飞扬”。
而美国这团烈火,根本不管欧盟受得了受不了,这法案、那法案连番上阵,万事只求自保。
美国倒是优先了,却把德国连带着整个欧盟给烧干了。
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决竟然决定携经济代表团访华,豪华阵容囊括大众汽车总裁、西门子总裁、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和巴斯夫首席执行官等等,有这么三个问题不禁令我们产生好奇:
1)德国人转身中国,不怕美国人翻脸吗?
2)面对美国的极力挽留,欧美间是否会重修旧好?
3)德国的转身,是否会给中国带来机遇?
关注童子不迷路,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1 德国人转身中国,不怕美国人翻脸吗?
德国现在什么情况,我真可以如数家珍。
国内物价飞涨,老百姓生活举步维艰;能源价格高企,老百姓烧劈柴取暖;企业关门倒闭,工人下岗求职无门;外资抽离德国,去工业化浪潮凶猛。
几句话便可以总结德国的当下。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邪乎到家必有诈”,而这一切的起因,用牛群在1992年春晚相声里的一句台词形容,就显得非常贴切。
哪句台词呢?“倒啊倒啊,倒着倒着就能倒出一头驴来”。
敢问是什么驴?美国、民主党啊。因为民主党的党徽就是一头驴。
想到这,我不得不给自己叫个好。我是真能抛砖引玉,投砾引珠,珠光宝气,气从丹田喷涌而来。
跑题了,继续说。
自美国民主党重新掌权,各种利好美国的方案就像拜登吃了新盖中盖高钙片,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又好似上厕所配喝甘露醇,络绎不绝,喷涌而来。
先是在去年11月,搞了个“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目的是改善运输和交通,提升电网和宽带服务;然后是今年8月,推出《芯片和科学方案》,对本土半导体产业提供补贴和关税优惠;接下来是《通胀削减法案》,以扶持清洁能源为借口,强制补贴美国资产电动汽车。
这些动作背后,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美国总统在为美国谋划猥琐发育之道,焦点就落在美国本土的制造业。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从奥巴马开始搞“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喊出“买美国货”口号,到特朗普力推“美国优先”,再到拜登呐喊“美国回来了”,虽然还在栽树,但效果已经逐渐显现。
俄乌冲突就是拜登美国制造业优先战略的推进剂,催化器、重要抓手。
在三位总统一以贯之的推动下,美国一直在持续为全球制造业回流美国做精心准备。才有俄乌冲突一来,由美国彻底接管欧洲资本、欧洲制造的能力。
看破这一层,才能彻底看清美国为瓦解德国优势、挖断欧洲发育之根,精心布下的十年大棋局。
所以为什么要用乌克兰作为棋子,为什么要动俄罗斯呢?
德国也好,欧洲也罢,都是在俄罗斯廉价能源基础上,形成了极具成本优势和竞争力的制造产业。
制造业如果是国家经济发展之父,那么基础能源必然是国家经济发展之母。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加工个锤子,得先有钢铁,而要有钢铁就要从矿石炼钢炼铁,而炼钢要用什么?在欧洲就是烧天然气。
一旦天然气涨价,炼出来的钢铁自然要跟着涨价,而下游锤子制造业要想赚钱,就自然得跟着涨价。
而要是德国造的锤子成本高过了从外国进口,本国老百姓还买个锤子?另外,德国做锤子的企业发现自己不赚钱了,有点家底还想做锤子的,就只把企业搬到能源成本低的国家去,比如美国;没家底的就只能关门大吉,员工下岗。
下岗的员工多了,大家都没钱,不仅买不起锤子了,香皂手纸也买不起了,其他企业要么只能搬出去,要么也只能关门大吉。
死亡螺旋就来了。
而这,就是德国和整个欧洲当下的处境。
迫于对俄罗斯的制裁没有了廉价天然气,高价进口美国天然气又用不起,大量德企开始外迁别国,德国被动的完成了去工业化。
而那些好企业去哪里了呢?都被美国这位盖世英雄披着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给接走了。
美国的玩法很简单,断你的廉价气、供给高价能源逼迫制造成本上升,加息抽走资本断绝续命的机会。
“趁你病,要你命。”
这一切,德国不自知吗?否也。
德国媒体已经发出呼声。德国《图片报》10月29日报道称,“由于能源价格暴涨,许多公司的生产利润越来越少,痛苦的后果是——能源政策正威胁工业化!”
德国经济报道称,几十年来,欧洲工业已习惯于俄罗斯供应可靠、廉价的天然气,“即使在美苏对峙最严重的冷战时期也没有间断过”,但在当前的冲突中,西方制裁俄罗斯导致能源价格高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正使欧洲处于衰退的边缘,并有可能对一些行业造成永久性损害。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
今年3月,德国大众汽车宣布注资71亿美元,在美国田纳西州设立生产基地和电池实验室,开拓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奔驰也在亚拉巴马州开设新的电池工厂;宝马宣布投资17亿美元,在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全球最大宝马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弗吉尼亚州对外宣称,6家德国公司将来设立或扩建办事处。俄克拉荷马州也宣称,已有超过60家德国公司算则入驻,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等。
面对整个制造业将要被掏空的德国,和美国翻脸,它还怕啥呢?光脚的会怕穿鞋的吗?
2 面对美国的极力挽留,欧美间是否会重修旧好?
美国“图穷匕见”,引德国向中国转身,美国也不是“无所谓”的态度。
近期随着德法两国分别在公开场合对美国的屡次抱怨,美国也get到了信号,意图想借近期要举行的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会议,重新平衡美国和德法两国的伙伴关系。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已经占有的肯定不愿意退回,已经获得优势肯定不愿意放弃。
美国人的信仰如是说: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
是的,相信马太效应,美国不会放弃,德法也不会松口。这将是德法与美国之间难以修复的裂隙。
我在上一期节目,标题为《法德两国联合行动,能否引领欧洲冲破美国的控制?》中谈过,以汽车制造为切面来看,如果美国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也就是《通胀削减法案》中对美国自己生产的汽车进行巨额补贴以拉大和欧盟的竞争优势,势必将引发本不和睦的德法两国在这一方向上的紧密抱团,届时美国和欧盟的关系破裂必然就摆在了明面上。
问题是,美国会放弃这个优势和既得利益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留给欧美之间的必然只剩无休止的争吵和关系的破裂,而这势必将引发欧盟在制裁俄罗斯问题立场上的松动,转而背向美国。
利益既是欧美建立伙伴关系的纽带,也终将成为欧美关系破裂的诱因。
傻子都知道,美国为了瓦解某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正在力推所谓的“友岸外包”。
咱们还沿用前面的例子:德国要买锤子,虽然某国制造的锤子价廉物美,但由于西方世界诋毁抹黑,只能向美国订购,却没了价格优势,最后成了冤大头。
这事换哪个国家短期象征性搞搞还行,长此以往哪个臣妾它也做不到啊,政客同意老百姓也不同意啊。
所以“友岸外包”只是一层皮,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就是割韭菜。
为了不被割韭菜,德国总理终于决定访华。那么,德国对中国的及时转身,是否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呢?
3 德国的转身,是否会给中国带来机遇?
“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一直都是中国人的大智慧。
埋头搞钱,发展经济不好吗?当然好啊!
德国的未来在中国,而不是美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比于德国8000万人口,中国14亿人口意味着的就是广阔的销售市场;另外,中国又是德国最重要的全材料供应商。
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能力,稳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对德国经济只有促进和帮助。
跟着美西方世界走的德国,正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
而转向中国合作,对于德国经济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顺势而为,正符合德中两国当下双方的愿景和目标。
德国和中国的贸易一直在增长,双方就是互相需要。
中国欧盟商会9月21日发布的《欧盟企业在华建议书2022/2023》显示:今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89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中德1-8月贸易额达1550亿美元,德国对华投资增速高达30.3%。
这份数据说明:德国在中国赚到了钱,中国也获得了德国的巨额投资。在经济层面实现了双赢。
以汽车产业为例,极目新闻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有三分之一销往中国。德国车企在中国经营着庞大的生产网络,仅2021年,中国生产的德国品牌汽车就达430万辆。
德国经济研究所今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德国约110万个工作岗位与中国消费市场直接相关,不仅带动了德国的经济发展,还积极带动了德国的就业。
如此在经济发展上依赖中国的德国,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其转身必然带有带头示范效应。而它将带来什么机遇,自然也不言而喻。
道德经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中国一直做的是很可以的。
“我若盛开,蝴蝶自来”。德国带着善意访问中国,自然只是个开始。
我是童子,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朋友们的点赞、转发和关注,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