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战国》(孙皓晖)-读书笔记

诸侯分布图-图片源自网络

  • 开创者韩爵。晋国权臣屠岸贾借灵公遇害嫁祸赵盾,韩厥营救赵氏孤儿。后赵复出,韩爵受重用。
  • 韩昭侯用申不害变法,崇尚术治阴谋,留下亡国祸患。

先赵历史

  • 与秦人共祖禹时皋陶,伯益。伯益为启所攻杀。
  • 后秦人助商灭夏,镇守西部。
  • 商末秦分两支,一支居西陲独立耕牧,周武灭商后远避陇西。
  • 一支以飞廉、恶来为首拱卫朝歌。周武灭商后因助肘为虐远走北方。穆王时其首领造父有驯马驾车之异能,且平乱有功被封于赵地,此为赵人族群。

早赵时期

  • 春秋时,赵衰、赵盾因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遂崛起。
  • 此一时期内乱妄杀频仍。

立国之后

  • 赵襄子立国之后,乱政之风更甚,12代竟有11次兵变政变内乱,战国绝无仅有。

分析

  • 因可耕之地少,导致仰机利而食,豪侠尚乱、慷慨悲歌
  • 慎到,首创忠臣害害国论;荀况,首创人性本恶论。

  • 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封周公旦于鲁。周召二公长子代为国君,二公则留宗周辅佐王室。
  • 召公长寿,推行王道治民仁爱之名远播,《诗·召南》有甘棠诵之。

主要事件

  • 燕文公用苏秦合纵抗秦,后被秦连横所破。
  • 燕昭王用乐毅变法,攻齐。后被反攻。
  • 燕太子丹荆轲刺秦,太子丹后被杀献于秦王。

迂阔固守王道

  • 邦交之迂。远交近攻,盟秦攻赵,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
  • 禅让之迂。子之善权术,燕王哙为成圣君之名,竟禅让于子之。遗为笑柄,死后无谥。
  • 破齐之迂。燕昭王用乐毅变法国力大增,一年内破齐七十城。然为推行所谓“王道德政”,即墨莒城二城围而不攻,终被齐反败。
  • 对赵之迂。战国时燕多对赵生事端,苏代曾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游说燕惠王,但惠王之后诸君不以为然。

兴衰史

  • 周灭商后毕公姬高封于毕地,后被贬为庶,其部奔走夷狄。
  • 经春秋数百年后,其后裔毕万于晋献公时因战功被封魏地,遂以魏为姓氏。
  • 毕万之子魏武子拥戴重耳随其流亡19年,后重耳为文公后令武子承爵位封地,位列大夫。
  • 魏桓子与韩赵部族共同攻灭智氏部族,三家主宰晋国。
  • 桓子之孙魏斯与韩赵被周王室承认为诸侯国,进入战国时代。魏斯为魏文侯。
  • 从魏文侯立国至魏假三年亡国,历8代178年。

缓贤忘士

  • 文侯时亲士急贤,用李悝变法,以吴起为将,国力强盛疆土扩张。另有乐羊,西门豹等贤士。
  • 武侯时疑嫉人才,失吴起。
  • 公子即位后称王,乃魏惠王。称霸前期用贤士庞涓等威势极盛。后三次大战失败,迁都大梁。从魏流失打才有:商鞅、孙膑、乐毅、张仪。

  • 力主抗秦,城破不降,但终因无法聚合国力而亡国。

楚国历史

  • 芈姓熊氏。
  • 古文中又称“荆”,起于山林群族,以处草莽,跋涉山林。
  • 商末为受封于“楚”的殷商小方国,部族首领鬻(yù)態投周文王。
  • 周成王时,楚首领態绎被周王室册封为子爵。
  • 周幽王镐京事迹后態通称王,楚国乃立。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態通为楚武王。

楚政体制

  • 楚国分治。经济分治,世族封邑土地不向邦国缴纳赋税;军事分治,世族封邑可拥私兵武装;政治权力分治,国政由王族与大封地领主分割执掌。
  • 大族分治的轴心是国家权力的分割。

变法失败

  • 战国的变法。 魏文侯李悝变法,齐威王邹忌变法,韩昭侯申不害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赵武灵王变法,燕昭王乐毅变法,楚悼王吴起变法。
  • 吴起变法策略。均爵平禄;废公族无能之官,养战斗之士;封土殖民。
  • 吴起变法仅三年即失败,吴起被杀。皆因贵族分治惰性强大。

主要政策

  • 齐湣王时邀秦昭王称西帝,自称东帝。后齐被燕乐毅破城七十座,湣王逃亡途中被乱民所杀,齐国跌入谷底。
  • 齐襄王邦交国策为:养息国力,整修战备,亲和诸侯,相机出动。
  • 齐襄王田法章精明之极,善弄权术。襄王后极力主张恭谨事秦,疏远诸侯
  • 齐王建坚持母王后政策,事秦安齐,废弛军备。秦攻齐时听取大奸后胜建议降秦,齐灭亡,建被饿死。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战国人物

  • 春秋战国是一个由渐进变革进入剧烈变革的大黄金时代。春秋改制更接近于社会改良,战国变法更接近于社会革命。这是一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多事之时,大争之世”。
  • "士人"阶层崛起,他们常着布衣,自嘲为“布衣之士”,多为研修为政之学的各派士子。布衣政治家风云辈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道政治文明风景线。

1. 秦孝公嬴渠梁

  • 21岁即位,施展方略巩固权力,用商鞅变法图强。
  • 西汉贾谊《过秦论》对其评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 吴起

  • 卫国人。卫国庶民是殷商遗民七大族群,国君为周天子嫡系王族。殷商王族群被分封成另一个诸侯国-宋国。卫国出了吴起、商鞅、吕不韦等大才。
  1. 吴起游仕不遂,于卫破家杀人,落“猜忍”恶名。后入鲁投于曾子门下。
  2. 母丧不归,被逐师门,落不孝不仁恶名。初师儒家,后“改学兵法,以事鲁君”。
  3. “杀妻求将”一说为史记中记载。后鲁君疑吴起,起入魏国。
  4. 入魏后始建功业。与魏武侯有“固国不以山河之险”治国格言。后拒绝国婚遭受疑忌被迫离魏。
  5. 入楚被悼王重用,推行变法。然变法大成之际,明君突亡。于悼王葬礼上为贵族复辟势力所杀。
  • 《韩非子·问田篇》云: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3. 墨子与墨家

主要观点:

  • 兼爱。“不相爱”则社会堕落,“兼相爱”则社会昌盛。是一种最高的社会理想。
  • 非攻。反对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 尚贤。“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存国者,未曾有也”。
  • 尚同。“众议事非,同之于上为本”。
  • 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天志。明鬼。

4. 吕不韦

  • 司马迁对其刻画有偏,现代电视的渲染更显庸俗。
  • 人生脉络。生于商人之家,于邯郸救秦国人质公子嬴异人,助其为太子嫡子并冒死护其逃出赵国。后异人即位国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庄襄王死后以“仲父”身份摄政辅佐嬴政至其21岁加冠亲政。
  • 扭转守势困境,主张反攻扩张,使秦实力重新抬头。勉力推行农工商文并重的政策。
  • 作《吕氏春秋》,其政治学说称为“耕道”,或“农道”。

5. 荀子

  • 名况,字卿,赵国人。年五十入齐游学,进入稷下学宫,受攻讦离齐。入楚被春申君任用为兰陵县令。春申君死于政变后荀子被免职,老死于兰陵。李斯。韩非皆为其学生。
  • 四大思想贡献。提出“人性恶”理论,“法后王”理论,“富国强兵”论,提出“制天使而用之”的伟大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三大理论贡献。《正名》篇批驳诡辩论,《劝学》篇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为宗旨独树一帜,人生做事方法论的“积微”思想。

6. 韩非子

  • 《孤愤》

7. 赵武灵王赵雍

  • 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将中原胡患打的一蹶不振。
  • 梦到仙子,后得孟姚即吴娃,生子赵何。武灵王废太子赵章而立何,致兄弟相争。
  • 赵何最终逼杀赵章,囚禁武灵王,三月不得食以致饿死。

8. 赵佗

  • 担任秦帝国岭南大军统帅。
  • 始皇帝死后安定岭南。
  • 汉高祖时承认赵佗王号。
  • 他是最后一个充分体现了秦帝国文明襟怀的秦军名将,也是老秦人族群中最后一个具有天下风骨的首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争之世战国》(孙皓晖)-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