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先生,个子有些矮,但智商绝对高,当年高考以佳市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妥妥的学霸一枚。
陈先生,头发有些少,但博览群书,责任心强,理智又不失浪漫。
听起来有点像征婚广告,画个重点,陈先生已经有了俩个儿子,当然前提是先娶了陈太太,并且陈先生一直号称“老婆就是他的初恋”。不过,陈太太对初恋这事儿并不在意,毕竟计较这样的事情,是浪费感情且毫无意义的,更何况陈太太的心思都在坐稳中军帐,指挥三军上呢。
陈先生和陈太太成婚已过十四载,伉俪情深。风趣的陈先生会时不时的向老婆表忠心。家中有一橘色被罩,是陈太太大学时用过的,一直留用到如今,陈先生不止一次的向陈太太表白:“我最喜欢用这床被罩,盖在身上就好像经历过你的大学时代。”陈太太常常是抿嘴而笑,“噢,这个想法很美好!”有关陈先生的大学生活,陈太太其实也知之甚少。一个工科男生,班里没有一个女同学,整个学校里女生都不算多,想想也有些了无生趣。虽然陈先生也主动“坦白”过和几位女孩子的交往,但他都不情愿承认那是恋爱,每每此时此景,陈太太都会觉得这个大男人就像个三岁孩童般没长大,也或许他是想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最爱的人吧。谁没个“自留地”,谁又没年轻过呢!
没想到,就在前几天,陈先生的大学生活跃然纸上,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了陈太太的眼前。那是因为,陈太太无意中在书橱里发现了陈先生大学时的日记本。陈太太眉毛上扬,抿嘴而笑。
日记本的封皮看上去很有时代感,扉页上的文字也已经离如今这个时代很遥远了。陈先生的自勉,字虽不太好,却也彰显着思考力。
陈太太坐在冬日温暖的阳光里,手捧日记本,穿越时光,欣喜着去遇见二十多年前的陈先生。
~2~
“北京的天气明显比往年暖和,冬天的气息不够,大概我还是习惯于家乡的冬天。厚厚的雪,冷冷的风,总觉得冬天就应该有冬天的样子,像小时候那样在雪地里玩儿,真觉得乐趣无限。大概儿时对这个世界有更浓的兴趣,天真的眼睛看一切都是新鲜的,绝不会有无聊之类的念头。慢慢长大,仿佛做什么兴趣都大不如前。不是为了暂时的开心,多是放在对未来事业所做的努力上吧。而偶尔的放松才发现,在城市的世界中,所谓的休闲也是没有多少的种类和意思,而人们也是浮躁的很,只能做做表面上的刺激,心灵上的平和,很难也很少去追求,很羡慕那种‘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与逸兴……”——摘自陈先生的日记本
陈太太二十多岁的时候,断不会喜欢这段文字,因为会觉得缺少些色彩和起伏,而此时陈太太不但欣赏还觉得颇有大家的文风。岁月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爱情和婚姻也是,让我们变得平淡、真实而更注重底蕴了。
~3~
“最近时常想起一些关于爱情方面的问题,觉得自己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理智和保守呢,期待中的爱情应该是互相珍惜而至长久,不希望所谓的游戏般的爱情使自己难过,也不希望伤害别人。性情中的观念如此,但也许总考虑一些过于实际的因素,而使感情失去了应有的纯粹,甚至使自己失去了一些美好的机会呢,想想是心中的责任感在支配着这些想法,而增加一些感性的行动,也会给自己的年轻时代更多一些的怀念吧……。‘一叶叶,一声声,一任阶前点滴滴到明’雨夜独自听荷声,内心该是有些寂寞了的。曾经在寒夜,坐在公交车内,望着路旁移动的灯火,感受到了偌大的城市中的一种疏离感,像王家卫的电影喜欢的主题一样……”
“前一段看闻一多的《唐诗一千首选》,有一首记不清是刘禹锡或刘长卿的小诗很有意思,这两日又萦在心头,且记下: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果然言浅意深,用于平白而全诗颇有回味,写情细腻,非春花秋月般的呻吟语,喜欢,送给爱人好。”——摘自陈先生的日记本
陈先生在这本日记里,不止一次提及“爱人”和“爱情”两词,但在陈先生的大学青春时光里却从未和哪位女孩谈过恋爱,他应该也喜欢过某位或某几位女孩吧,也有过期盼、等待和憧憬吧。和女孩子一起畅聊后,也会思考男女生之间,到底有没有纯真的友谊,但陈先生的理智和责任感,让他的青春多了一份空白和几分略感寂寞。但他不是喜欢遗憾的人,也许是因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更多的感受和思考吧。
~4~
“今日气温有所下降,上午去给实验室买墨盒,中途去北大图书馆还书。从去年秋天获得北大图书馆的书证,到如今,已对这个图书馆相当的熟悉了。感觉上,无论外观造型还是内部布局,北大的这个图书馆均不如清华。作为一个曾经获奖的建筑,不能令人满意,前部加上了仿古典的飞檐,希望和北大整体旧王府的整个调子一致,但这个新附加的部分和原有部分结合上总是给人不够大气的印象。清华的新旧图书馆的红砖结构则和周围的礼堂旧体育馆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景致,也是清华的代表建筑之一吧!
但北大文科方面的书籍的确比较丰富,馆内看闲书的学生也多(清华学生多是在看自己的课本)女生也多,气氛是不同。从去年到北大旁听一点课开始,就感觉到,北大与清华学生的思路的差异,是更活跃而感性多。当然女生也多,漂亮的就可以见得多些,气质上更显得温柔,尤其是长发披肩,端坐看书的神态,很有些意思。
今日借的几本书多为散文,一本林清玄,另两本名为《写在水上》(郭娟)和《面对历史的苍茫》(王充闾),还有一本成功学的书,想再找一本董桥的集子,可惜吴无好的选本见到,他的文章灯下读来更添淡淡兴致”——摘自陈先生的日记本
陈太太读到此篇,心中不禁拍手称快,这年轻时的陈先生果真就是多年后陪她感受京城古韵,讲元大都历史,谈北大红楼,聊百花深处的陈先生,有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平淡却不失生趣,每每此时陈太太会喜欢静静的凝望着陈先生,时光在雕刻着印记。
~5~
“窗外残月如钩,却依旧明亮。不甚清洁的空气,仍然掩饰不住月光撒向大地的努力……”
“……洗澡时思想随着水流慢慢倾泻下来,打在皮肤上变成极细的碎片飘散了,任凭头脑中的各种想法,自由的钻来钻去,对一些事情也有了新的感受……”
这样的文字,让陈太太想起恋爱时,陈先生向他描述的一些场景:他喜欢在秋日的午后,一个人骑单车去圆明园东门转悠,因为他喜欢那附近的一片银杏树林,喜欢听车轮碾过干枯的银杏树叶发出的声音;他喜欢叶芝的《当你老了》‘……唯独一人喜欢你那朝圣者的灵魂……’想必陈太太是先爱上了陈先生的才华。
~6~
“2001年1月1日,晚上忽然有种想去外面转转的念头,看看夜晚的清华园是怎样的气氛。骑车沿着主干道,转弯穿过校河的小桥,到了图书馆。旧馆的灯火依旧,仍有很多刻苦的同学在读书吧,反身到了礼堂前,只见车不见人,也许电影晚会还不错么?继续前行到了大草坪前,仔细的看了看‘行胜于言’的训碑,心中若有所动。再往前的二校门却不似往常节日观光的喧闹,是深夜了么?夜晚的灯光映衬着绿地,图书馆与大礼堂一带应该是清华园最具特色的景致了,只是此时的校园里略显冷清。
闲来不知行去西校门,骑了一段,到了传说中的一条极有特色的小路,以有很多别致的小吧,在学校中很有声誉。这一次果然见到了“闲情偶寄”小茶馆、“雕刻时光”、“呼吸”、“在那里”、“今天”等小酒吧,各具特色的装饰,今天的人多拥挤了些,若在平时,也是个良朋知己闲话的好去处。 北大的百年讲堂前果然如想的那样,有狂欢一类的活动,也是蹦迪加上一些校园歌手的演唱,台上气氛热烈,台下反应平平,不过消磨时间还算可以。
走在路上。
这么说是因为跨世纪的钟声响起时,正骑车行在返回清华的路上,实在是不想听北大的领导们如何宣布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路上想起一点,站在北大的人群中,激烈的音乐节奏下,心情仍是比较平静的,是不适应这样的氛围么?只是一向感觉自己喜欢长久的欢乐胜过短暂的刺激。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拥有希望。”——摘自陈先生的日记本
一段平常的记录,却让陈太太有些爱不释手,读了又读。虽说时光一去只能追忆,陈太太却愿意用心陪陈先生再走走过去的路,仿佛她曾经存在于他的那段时光里,就在他的身旁,或是远远的望着他。
多年后的那天,陈先生和陈太太领完结婚证,顺路牵手去了北大,游走了一塔湖图。再后来他们有了大儿子,又特意带他回了清华,如今小儿子渐渐长大,有一天他们一定会再去感受清华,承前启后,有希望的日子真好!
~7~
陈先生日记本的最后一次日记,是写在2001年1月15日的凌晨,“1月14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是我二十五周岁的生日……在自己二十五年的成长历程中,有这样的爸爸、妈妈和妹妹是很幸福的。一直以来觉得责任感对于人是很重要的性格,以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爸妈、妹妹还有自己心爱的人过上更开心的生活,是我生日的一个愿望吧。相信我会做到!”——摘自陈先生的日记本
这样一段话,被陈太太摘抄下来,也许有人会觉得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陈太太想说,欣赏源于灵犀相通;爱,是爱一个人的灵魂。
这个周五,2019年1月25日,又是农历十二月二十,陈先生的生日。写这篇文章,送给陈先生做生日礼物,谢谢他让我有幸成为他笔下那位“心爱的人”,他的陈太太。
~8~
第一次称呼自己陈太太,真还是有点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