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熬人的课

人一过35岁,很少再去接受先进的技术了,也很少有多少上进心了,随遇而安便成了常态。我亦是如此,评上中一后很少再上公开课,也很少认真去准备一个优秀课,努力争取一个证书了。

暑假两天的培训,让我觉得人还是要上进,能多学点就多学点。看看比自己小的都评上中高了,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虽然还不到评中高的年限,不努力攒条件,第一个淘汰的就是自己,比如今年的骨干教师评比,仅因0.5分只差名落孙山,可惜啊!所以陈晓东老师的“不要脸精神”再次鼓励了我,我成功加入名师工作室,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抓紧时间进步。

除了听讲座,交流。今年我知道最多的就是关于“精品课”的遴选。张老师发了去年得省级精品课的课例,还邀请相关老师做了讲座分享了得失。

起初,我是有心做的,想着能为自己加码就加,别用时没有。报名了,趁着国庆节赶做课件,制作设计等相关资料。查找相关资料,借鉴,阅读,还是能理出自己的讲课思路的,两天基本上整个差不多。然而,我还是退缩的,因为不具备录课条件,还不愿意花钱,也知道想推到市里肯定得找人。便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开脱:没有合适条件的衣服,没有隐形眼镜,还有录制设备,自己录吧也没有伴儿一人肯定不行,即便可以最多是个县级证书,对自己评中高没有用处等等,凡是能找到的不弄的理由我都找遍了,甚至都期盼先生家里有事,自己必须去能耽搁了(二姑病危,最后还是去了。)唉!说白了还是不肯努力。

4号同事涛姐打电话问怎么弄,两人一合计用剪映和coursemaker结合算是基本成型。我俩捣鼓了一天加多半夜,熬到1:30还是没有做好,便睡觉了。

昨天回老家回来继续完善,结果不是特别满意,就那样交了。今天听说学校老师找人录,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不过因为对这两个软件不熟悉,用起来不顺手,造成后期剪辑较麻烦。

现在回顾一下制作过程中的改进点,为后期微课和明年精品课再战。

1.平时多积累素材,没事时多琢磨几节有质量的好课,首先设计得有创新。

2.脚本制作精细,多打磨自己的语言,不可以粗枝烂叶。

3.录课时,可以运用提词器,但是一定要慢点,留出后期剪辑的空间。剪辑时也不要一见语音空白就删除。

4.提倡分段录制,分段编辑,以防出错。

5.多学习新技术,熟练新软件,为自己的工作服务。

6.这次是试验品,希望以后做什么就争取做到最好,不要稀里糊涂。

7.好的课,要么花钱找人录,要么自己花钱买设备精神准备。

熬过了,或许不成功,但也不后悔,至少学习了技术。

课是提交了,因为没有精心打磨,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因录音太紧凑导致时间长度不够,也是后期要注意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品课熬人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