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高中,哦不,可能是初中,就开始学着电视剧台词里使用“失去”,这个词。动不动“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尤其是在写情书的时候,当然,是帮别人写情书的时候,“我不能失去你”……这种句式用的简直手到擒来。
但那个时候的我,其实并不知道到底什么叫做“失去”。
还以为它是和“告别”同义的词语,不过是拜拜,再见,886,从此以后山高水长,再也遇不见对方,但没关系,我还可以遇见很多别人。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失去。至少,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我们告别一段恋情,有不舍有不甘,有心痛有难堪,但那个时候,其实都不算“失去”。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失去”,是爷爷离世。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爷爷弥留之际全家人都回来了,大冬天里我甚至穿了一件大红色毛衣到医院去,大大咧咧的想,“还没走呢,要开开心心的”。
那时候的我,真是天真到二逼。
爷爷走后几年,我一直在痛斥医疗制度,痛斥不够人性化的“老年慢性病死亡模式”,我像被蜜蜂蜇了一下,突然间发狂般认为一定要发财,赶在爹妈躺在单位脏兮兮的医院病床上之前,发财。
直到很久以后回头看自己,才知道,那是真的“失去”,失去一个至亲的人,失去一段童真,甚至失去关于自己的很多记忆。有一个渺小又单纯的自己,无忧无虑的,偷偷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枯萎了。
后来我失去一个朋友。我在“我如何对他”,和“他如何对我”之间,产生了巨大质疑,觉得委屈。在“友谊”的区分和界定之间,我想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观念,我认为自己掏心挖肺,他说我们人生观不合。笑。
唉,我本一届猛将,二话不说非道扬镳,幼稚的像是对固定手牵手一起去上厕所的女孩子发誓,说自己这辈子再也不拉屎。
现在看来,我何必埋怨别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我又何尝真正在乎过他呢?若是双方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彼此着想,也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总之就是失去了,很心痛。这种心痛是明明白白的死去一点点的自己,那个不管不顾,不论什么时候知道你有事就冲到你家楼下等的自己。
幼稚。
长大了,自己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处理的空间,没有人有办法和你不分彼此。那个黏糊糊又热情的自己,死去了一点点。
后来我也有失去一些感情,失去一些人。
每一段,都是偷偷浇灭一部分的自己。
那些开始时饱含着巨大热情的,越坚定不移信任的,到最后越狼狈不堪不肯承认的,都是“背叛自己”的结局。有时候坚守着不肯放下,只不过是不肯承认自己错了罢了。
所有得到的失去了,都是否认曾经的一部分自己。那些发过的誓,很多个认为绝对不会错过对方的信念,被事实否决的时候,都是自己小小世界的一部分坍塌。
相比起来,爱情实在不算什么。
是信念,信念倒了,才是坍塌。
我爱你,我得不到,这不是失去。
而是我认为我们能够共同经历风风雨雨,我认为和你能够将心比心在一起,而在半途中,我突然心态不平衡了,不是你变了。—— 主体不是“你”,而是“我”,我觉得自己付出比你多了,我开始埋怨了,我后悔了,我违背了,我放弃了一部分我自己当初认定的,失去了你,也是死掉了一部分的我自己。
长大了,终于不再事事向外甩锅,而是勇敢自己顶雷。
每失去一个在意的人,都是死去一点点的自己。
但还好,有时候死去即新生。
如果真的死去了,就别再纠结了。
死不复生。
珍惜现在所存在的关系,
才是保全剩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