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还是自然化?这是一个问题——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争议最大的小说,也是他最后一部小说。后来被拍成电影,于2006年在法国上映,电影完全尊重了原著。

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英格兰。为了不剧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贵夫人,因为他老公在战场上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变成性无能,她忍受不了贵族圈虚伪、冰冷、无聊的生活,爱上了他们家的一个伐木工人,并和他突破极大的阻力,最后私奔的故事。爱上的过程是由性而爱,有不少的性描写。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虽然偷情、私奔这个话题好像有点低俗,但字里行间作者为他们的辩护,辩出了新高度。可以说是从人类文明、从生命本质的角度进行辩护的。


电影剧照

工业文明带来了什么?不可否认,生产的机器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工业带来的一切是冰冷的,撕裂的,破碎的,再伟大的机器造不出感情,造不出激情的性爱,造不出春天的气息,造不出一朵盛开的小花,也造不出破壳而出的小鸡。而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自然而有的东西,才是鲜活的,热烈的,充满力量的生命。查泰莱因为工业战争带来的残废、性无能,想通过自身的阶级地位、财富、学识、思想等等来弥补,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对于追求炽热生命的康妮来讲,感受到的是虚伪窒息和冰冷。她想要的只是男女之间真挚的、单纯的、热烈的感情,而并不是社会地位带来虚伪的尊敬和程式化的生活。


电影剧照

我们通常讲的“爱情”,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有阶级的、有规范的,是和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的;而生命本身却是造物赋予的,是没有阶级、没有社会约束的,这对矛盾是永恒存在的。离开水乳交融的性爱,来谈水深火热的爱情,是人类文明创造出来的伦理道德,虽然拔的高高的,但本质上是压抑的,反人性的,甚至可能是维护某一特定群体利益的。不可否认,这种纯洁的爱也有一种伦理上的美,但是这种美是残缺的,虚弱的,没有力量的。这些伦理道德让人越来越不像一个动物,而像一个“人”,一个社会化的人,工业化的人。但是回头一看,人如果脱离了动物属性,感受不到生命的脉搏,最终的目的又是通往何方呢?难到变成量产化的机器人?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千古命题。马克思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揭示了真相,但理性得令人窒息。总有一部分人是要逆流而上的,你要他社会化,他偏要自然化,把一切社会关系统统踩在脚下,只愿做大自然的孩子、造物主的孩子。这种勇气,不管怎么说,还是值得尊敬。自古以来,凡是有勇气撕开面具,直面最底层矛盾的人,要么被摧毁,要么妥协,要么成为经典。这本书曾被禁长达30余年,30年后终因对人性的深度描写以及对社会批判的严肃性而被解禁。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化还是自然化?这是一个问题——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