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懒人思维,坑害了一批批学生

近日衡水中学发布了一份《新生报到须知》,里面写着“学生不能带手机、游戏机、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短裙和短裤要在膝盖以下,建议女生不留长发”、“只能携带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和香蕉,其余一律不能带进来”的规定。近军事化管理是应试教育这么多年来许多学校的“高分圣经”,衡水中学每年极高的重本率,或许真的和军事化管理脱不了关系。但令我恐慌的是,三四年前社会舆论还在批判应试教育,希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能代替目前的填鸭教育制度。如今在网络上,我却只能看到一片叫好之声,“很好,很有仪式感”,“有助于学习”等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什么时候教育理念又变成了,依托学校和家长懒人思维的,“听话,乖乖读书了”?

为什么说是学校和家长的懒人思维,因为近军事化管理最大的好处,不是容易培养起精英,而是便于管理以降低成本—解释成本和意外成本。

1.

任何进步的方向有商榷空间的,世间没有绝对真理,哪怕是“政治正确”的平等自由,也要经历许多社会学理论的考验。而学校一旦要为成长规划给予解释,就得准备大量的文字工作和面对尖锐的质疑,懒人思维就是要避免这种麻烦。与其把自己的道理摆出来和学生们争辩讨论,不如直接一纸规定下去,告诉学生必须遵守,就可以省掉证明“我的规划是合理的”的麻烦,让学生一无所知地跟着学校前进。家长亦是如此,证明自己说的话正确是很麻烦的,不如直接用权威的力量逼迫孩子服从。

2.

军事化管理也避免了学校和家长眼中的意外发生,虽然这个意外范围有些过于庞大。大到谈恋爱,小到打球受伤,都是会耽误学习的恶因,会造成人生不顺的恶果。这种非常与正常的划分,全凭家长和学校的论断,是不是真的是孩子人生中的意外尚未可知,但起码,让学校和家长不会看见他们不愿看见的样子。


我觉得这种管理是不好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在于教育自由派认为的“成绩不重要”,成绩很重要,尤其是对当今中国。但是懒人思维的教育伤害了更为严重的人自身价值的认知。我并不介意家长和父母管理孩子,但我介意管理像“上天赐予的旨意”一样,留给孩子的印象是“服从神的权威,是最高的美德。”这不是人道主义进程中的中国少年该有的想法,倒像是古代那个生杀予夺的人格廉价时代表现出来的人性的残忍。

在日剧《legal high》sp1中,古美门律师对校园欺凌做出这样的评价:“校园欺凌的罪魁祸首,是气氛。”人们在不注重人格尊严的气氛中成长,最后引发剧烈的暴力。这种气氛是如何在十几岁的尚不知事的孩子们心中凝聚起来的?我想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的管理太懒人化了。学校和家长都只会说,“你听我的,你去做吧”,从来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听。善与恶的边界如此模糊,道义从来没有在心中得以彰显,与对权威不假思索的服从相比,人格毫无价值。那孩子也会因为暴力而服从、任凭同学辱骂殴打;也会因为地位而服从、任凭人渣校长伸出脏手;也会因为不懂而服从、任凭自己施害于他人而不觉愧疚。

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指出,“一个权威只有在人民感到法律、执法和其他社会规则都具有正当性的时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当我们永远因为懒惰避免了正当性叙述的时候,当我们因为懒惰讨厌对任何不符合期待的事情做出反应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在文明的花园中生活,而是在暴力的沙漠中挣扎。


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广州日报报道了一起“贵州老师殴打学生”的事件,视频里孩子哭叫求饶的表情一直刺痛着我的心,评论区里“孩子有错在先”的论调更让我感到难过。我们总觉得一定是孩子不听话才导致恶性后果,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听从家长和学校制定的规范呢?起码,如果真的要让孩子听话,请给他一个解释,告诉他爸爸妈妈和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规定,让他明白规定不是权利阶层随手写下的口令,他所做的不是服从权威,而是在学习中国的文化道德。

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讲道理的。


那天,对于这个新闻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论:“你把人格尊严踩在脚下,把恐惧痛苦深深种植于心中,看着他颤抖着拿起纸笔服从于你,然后只要在生活中遇到稍有力量的权威,他就会快速低下头去然后服从。当你要他学习时,你很开心,因为他听话;当有人想要伤害他时,那个人也会很开心,因为他听话。而他自己,已没有什么关于自我的想法,面对世界,他只会恐惧地低下头去。”

衷心希望家长和学校能摆脱懒人思维,不把教育当作人生的麻烦,把孩子的成长,尤其是人格的成长放在心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中的懒人思维,坑害了一批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