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世界的三种工具“度量衡”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统一度量衡:

度是指用来量长度的尺子;

量主要用来称量某些物质,比如粮食、水、酒、油的体积;

衡是权衡之衡,也就是秤。

“度量衡”这三种工具恰好代表了我们认知世界的三种方法:

度:我们自己有一个固定标准,比如用一把尺子去量物体的长短,这个动作就算是“度”。

“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标准是明确而且单一的。

我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常常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来认知世界:这是个好人、这是个坏人、这是个重要的人、这是个不重要的人……当你的接触面多了,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没法用一个固定单一的标准去衡量的。

量:尺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东西量不了,它不具有柔韧性,这就需要用斗或者升去“量”,所以,升直到今天还是一种量水及其它液体的单位。

衡(秤):世界上最难计量的是重量,重量是最不规则的,它的频谱非常宽,几吨、几斤、几两、几钱……但秤的好处是,不管是什么体积什么形状,只要在常规范围内就都是可以计量重量的——秤是最不挑剔的一种计量工具。

尺子是不变的,斗也是不变的,但秤的特点就是变:秤砣可以从这头一直挪到那头,调整的幅度非常大,权变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秤是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计量工具。

一个人成熟以后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于秤,而不是斗和尺子。也就是说,他不再以单一的、固定的标准衡量人和事了。

MBA毕业的同学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毕业以后发现学校里学的那些管理方法、工具,到企业里用不上。企业里出现的事情稀奇古怪,根本不是教科书讲的那种典型场景,需要的原理、方法、工具远远超出了学到的那些案例。

而人力资源课的老师会教你“什么样的人可以用,什么样的人不可以用”,当你接触多了以后会发现,领导者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层工作的人也是多种多样的,基层更是五花八门。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心里要有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不是尺子的标准,不是升和斗的标准,而是秤的标准——不管一个人有多怪,你都要相对清楚地知道他的“分量”和价值在哪里。

在遇到一个场景的时候,你不会用意向立场说“这届员工不行”,“这届客户不行”:当你认为客户和员工不行的时候,其实是你不行,你还没有从尺子和斗的形态变成秤的形态,你不懂得变通。

我们上节课讲的卖糖果的售货员和图书馆的管理员,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更像一杆秤。

“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患不知人也。”我们年轻时候最大的担心、恐惧和烦恼都是别人不懂自己。如果你一直这么认为,证明你应对事件和场景的能力都还处在相当低级的层次上,不懂得调整和改变自己,或者说你的衡量标准的幅度、频谱太窄,因此当人和事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往往无所适从。

也可以说,你的认知状态像一种工具:坏了的钟和表。正常的钟通过自己的运转计量时间,而坏了的钟是不变地计量时间,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来寻找所谓的认知对象。

在任何一家公司接受培训的时候,老板和主管都可能会跟你讲,“客户并非永远是对的,但与客户争论永远是错的”。明白了“坏钟表”这个比喻的时候,你可能更能明白为什么与客户争论是错的——好的员工应该像秤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世界的三种工具“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