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明白了点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一封家书,是辗转在邮递员手中送去故乡无尽的思念。看见一枚小小的邮票,就浮现无尽的遐想。
在以往纸质通信的年代,邮票就是有价证券,贴上一枚邮票,加盖上戳记,就是邮资付讫凭证,揭下来漏加盖戳记的邮票还能继续使用,这也是邮局检查防止“跑冒低漏“一项内容。


邮票诞生于英国,最开始人们寄信不需要花钱,是收到信的人付费。起初有位村妇一次接到出远门她丈夫的来信,村妇接过信并未打开对信掠了一眼,就又递给了邮差说付不起费,村妇又说已知道丈夫情况,邮差纳了闷好奇地问,原来夫妇临别约定为了省钱寄回的信封上写几个符号,报了平安,找到活干。都象他们夫妇这样做,大英邮政怎么运营,就这样避免逃邮资,发明了邮票,贴上信封盖上日戳,邮差才把信送到。
当初,我国使用第二套人民币,老百姓付得起费,一封平信8分钱,就是当时一斤黄小米的市场价格。邮票面值还有1分,肆分,贰角不等,那是为老百姓邮寄包裹计算邮资后贴包裹用。平信、包裹,满足人民群众通信基本需求。邮票是国家印制的有价证券,跟人民币等值使用。
信来信外,国与国政府、民间通信来往也要使用邮票,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一大堆信,我是见过,花花绿绿的邮票,爱美之心油然而生地要评论一番,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名符其实。
邮票个刷数量是结合通信需要印制的,是有预算的,一年下来余票不多,所以当年发行的猴票存世不多,加上设计精美是我国发行的第一生肖票,成为收藏家的珍品,《祖国山河一片红》发行后发现是错票又被收回销毁,流通到市面很少,物以稀为贵,不知谁家藏有一枚,可算发了。邮票面值是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8分平信,后来改为2角,再后来8角。
过去“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然有“家书抵万金”的心情。自97年后,邮电分家,电信发展迅猛,BP机、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现在是5G,语音、视频,很是方便,想父母了,一个电话,一段视频随时随地,方便极了,
电信逐渐代替邮政道信。现在很少很少有人寄信,再印刷数量那么多邮票,谁用呢?一年到头堆积如山,弱化了使用价值,价值也就更小了。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和使用商品的二重性,说白了,现在大量的邮票就是方寸的.书画。
不知怎么想的?好不容易使用邮政通信的公函、广告函,邮政使用“邮资已付”,几条红线代表了邮资,国际物品E邮宝、快递,普通包襄打印上条码,也不贴邮票,说是全程跟踪,外国人也看不到我们的邮票,也就看不到我们的名牌了。
上网一查,1992年到2015年邮票合订册淅西邮币社4000元,我晕,整24年册,每年购买合计5000多元,看到这儿,不知有何感想。
本来要求就少,印出的邮票不用,市场邮票打折,再个性化营销,集邮业务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搞跨了集邮,搞寄递,好端端的业务,怎么经营到这种地步,降本增效,劳务外包,不知有人吃了多少好处,我感觉成本一点没降,外包公司不赢利去包揽,傻呀?外包---利益输出的最好形式。
今天,跟一个做艺术品投资的网友沟通,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想明白,就不去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突然明白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