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门口的洋槐树

在我老家小村的院门口,有一棵洋槐树。它并不十分粗壮,大概有碗口那么粗,但却枝繁叶茂,遮蔽着整个大门口,并把许多的枝杈延伸到了东房和南房的屋顶上。

洋槐树长得很慢,不像白杨树那样,一年一个样,树干粗了,枝杈高了。而洋槐树,我总觉得它没有变化,每年都是这个样子,看不出它明显的长高长大的痕迹。它在这里多少年了?也无从知晓。

我感觉到的是它的树干的细腻,和它枝叶的灵巧,它的树干有那种成长的疤痕,但是很匀称,看起来有沧桑感,但又那么顺其自然。而它的叶片,小小的椭圆形的,像鹌鹑蛋那么大,对着长到梢头,又多长出一个来。

小时候,我们总是在房顶玩这种游戏: 折一只洋槐枝,捋掉两边的叶子,只留下顶头的那一个小叶,把它连梗藏起来,找到谁的,谁接下来再找。藏哪儿呢?就是墙根儿里,砖缝里,那像蝴蝶一样绿色的叶子,就可以让孩子们欢天喜地的玩一个下午。

春天的洋槐树是最美的,一串一串的杨槐花挂满枝头,清香飘满小院,蜜蜂呀,蝴蝶呀,嘤嘤嗡嗡的,甚是热闹。

这时候奶奶总会让我们去房顶,摘下一些最鲜嫩的花朵来,用井水冲洗干净,拌上小麦面粉蒸一蒸来吃,那种纯净的芬芳,现在想来都令人回味无穷。

洋槐树叶子变得深绿深绿的时候,那是秋天。树下的小院儿里已经堆满了一层层黄澄澄的玉米棒子;一片片在阳光下等待开裂,迸出的黄豆秧子。等到下午放学,孩子们便加入大人的行列,一起掰玉米收豆子。

把玉米粒从玉米棒上掰下来,这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对了,掰的就快,方法不对,看着使得劲儿挺大,就是不往下掉,干着急。

孩子们就比赛谁掰出来的玉米棒多,大家又说又笑,不一会儿就看到笸箩里小山一样高的玉米粒儿。那黄豆秧子被太阳一晒,啪啪地裂开,圆溜溜的黄豆到处滚。抓起秧子抖一抖,豆子哗哗的往下掉,孩子们收拾这些豆子的感觉,我想不亚于现在的孩子玩做手工的游戏。

那金黄的玉米和圆滚滚的豆子,连同欢声笑语一起收藏进了孩子们童年的记忆。

夜晚的小院儿是宁静温馨的,月亮静静的挂在洋槐树的梢头。奶奶坐在玉米堆旁,幽幽的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人死后埋在沟儿里(我爷爷埋在那里),会不会很寂寞呢?那时候我大概十一二岁,奶奶快七十岁了,我不记得我说了什么,只是觉得,奶奶这不是好好的在这儿吗?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那是多么遥远的事呢。但奶奶说这话时的神情,那晚明亮的月亮,像一幅画一样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奶奶在我上初三的时候终归是离去了,她是我懂事以来,第一个离开我的最亲近的人,姥姥和爷爷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离世的,我因为小,没有什么记忆,只有很有限的一点模糊的印象。而奶奶,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直到我十五岁。

老院早已不属于我们,多年前我们搬家后就把它卖掉了,听说那家人已把原来的房子推倒重建了新房,我想院子门口的洋槐树也定是被砍掉了的。

我终究再也没有回去过,但那小院儿,那洋槐树,那满院子的玉米豆子,那拄着拐杖的奶奶,忙忙碌碌的妈妈,那一群热热闹闹的,欢天喜地的孩子们,就那样被留在了我的记忆。

每当闲暇,我闭目养神的时候,我也许会翻翻记忆中的抽屉,把这幅画面展开,看看我的童年,闻一闻那时候的花香。

我们总是在远走,在离去,但是记忆,它终将伴随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院门口的洋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