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 《当下的力量》

## 信仰 宗教 心灵 时光

<当下的力量>读后

达尔文的信徒们不相信世界上有灵魂这种脱离于身体的存在。一切行为的解释都可以由大脑的简单反应的组合来完成。

我还没有读完《机器人叛乱》一书,不知道作者和这些学界最顶级的神经生物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们是如何的理解人类的反熵,熵减的过程。

又或者,如同《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作者开篇即说的,科学从来不是一个永恒的答案,只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切都可能在将来被证明是错的,可是至少它比原来又前进了一点点。

所以今天想说的,是几本身心灵的书。

## 身心灵

> 徐复观初见熊十力,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推荐**王夫之《读通鉴论》**。徐说这本书早已读过了。熊面露不悦,说徐并没有读懂,再读。过了些时候,徐再见到熊十力,报告《读通鉴论》已读完。熊让他谈谈心得,徐讲了许多批评。熊还未听完就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

>  多年后,徐回忆起这一番痛骂,这样写道:“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从问题到学科来思考身心灵,难怪崇尚科学的对此都不认同。

这部分融合了心理学哲学宗教文化多种内容,宗教说信者见不信者不见,是难以证实的领域。

<这才是心理学>里提到,可以证实是科学的基本准则。

探寻身心灵的学科根本无从找起。

身心灵相关影响人物的排名,有如下参考

[Watkins MIND BODY SPIRIT Magazine ](https://www.watkinsmagazine.com/)

这个杂志做相关排名超过10年了.

2019的数据

1 Pope Francis

2 Oprah Winfrey (发现eckhart的书也是经她节目推荐而火的)

3 Da lai La ma

4 Eckhart Tolle

5 Desmond Tutu

6 Rhonda Byrne

7 Edith Eger

8 Alejandro Jodorowsky

9 Neale Donald Walsch(诺敏老师推荐书《与神对话》的作者)

10 Julia Cameron

可以看到排名中有许多人完全就是宗教人物.所以可以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身心灵相关的内容.

Eckhart Tolle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在榜上多年,而且排名非常靠前.

相较而言,还有其他的书如<与神对话><一念之转><不抱怨的世界>等等,明白都属于这一领域,且并不是最有名的那些书,也就可以择优而读了.

## 当下的力量, 从哲学到认知科学

这一本书中有几个术语,是全书的重点.

临在,当下,小我.

不过更有力的还是一些金句.

> 所有的等待都意味着你不要现在,你要的是一个未来的时刻

>

> 观察大脑是如何为当下时刻贴上标签以及这个贴标签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批判)是如何创造了痛苦和不幸。通过观察思维的活动,你就能够摆脱抗拒的模式,然后还可以允许当下时刻的存在。这将会使你体验到不为外境所困的内心自由,一种真正的内心的宁静状态。然后,再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并采取必要的或可能的行动。接纳,然后采取行动。不管当下时刻的情况怎样,心甘情愿地接受它,就像它是你选择的一样。总是与它共事,而不是抗拒它,使它成为你的朋友和盟友而不是敌人。这将会不可思议地改变你的整个生活。

>  持久而有意识的关注切断了痛苦之身和思维之间的桥梁,它会带来转化。也就是说,痛苦成为你意识火焰的燃料,结果是意识之火燃烧得更加猛烈。这就是古代炼金术的深奥意义:将金属变成金子,将痛苦转化成意识。内部的分裂被治愈,你又成为圆满的。这样,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再创造更多的痛苦。我来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将注意力集中在你内心的感受上,了解到这就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的存在;别去想它,别让你的感受变成大脑和思维,不要去判断或分析它,别在其中寻找你自己的身份认同;保持临在,继续观察你的内在;不仅要觉知到你情绪上的痛苦,更要觉察那个沉默的观察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有意识的那种临在的力量。然后,请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 如果你所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请观察你内心的这种抗拒,并观察你对痛苦的执着。一定要非常警觉。请观察你从痛苦中获取的兴奋快感,观察你想谈论它或是琢磨它的冲动。如果你对此有觉知的话,这种抗拒将会停止。这时,你可以关注一下痛苦之身,作为一个临在的见证者,并致力于它的转化。

有一张图,《别说你懂思维导图》的书

![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http://vipkshttp1.wiz.cn/ks/share/resources/fdc45804-defb-11e1-a291-00237def97cc/45dfa928-09f5-4a13-b675-62bc6902c512/index_files/8aae4802-c171-45b1-9033-71b9436d06bf.jpg)

> 如果自我系统关闭,再好的元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只能闲置

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哲学所致力于的部分可以说就是自我系统的部分

这其中又分两部分,《心流》里说所有的孩子都是不知疲倦的学习机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保护和延续这种积极的热情.

而传统心理学,改善性的身心灵哲学,所致力的是把小部分受伤和陷入困境的人拉出牛角尖,重新前进。这一部分再分,确实有一部分人问题严重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还有另一部分,属于“每个人多少会有的心理失衡”,在《儿童健康讲记》里的建议是

>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有一个阶段经历抑郁、焦虑、人际障碍、敏感、强迫症,如果你不紧紧抓住它,这条河自己会流过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往往会停在这里,把这条河给冻结住,不让它自然流动,然后专心致志地去治疗这个焦虑症,如果这样做,你就会很长久地卡在那里动弹不了。

哲学和宗教有时候就在这种自然流动的过程中帮助了人们. 它们如同灯火, 不能让走路的人少跋涉一步,却一定给与了帮助和慰藉.

认知科学的书则致力于元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路径优化,方法优化。

有时候我会想, 认知科学说人的基因和模因的奴隶.身心灵说人的心灵是大脑思维的奴隶. 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他们的内在说的还不一样.身心灵说本质上所有物体归于一源,谈的更多的是如何看到这纷繁里静的那一面,之后的行动不过是面对现实然后做出决策. 而认知科学关心的是怎样跳出基因和模因的奴役,更多的发展人这一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是在静的另一面,行动决策的依据.

他们也许都没有说错.

而世界终有一天,可以被hack.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 《当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