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语文素读课程推介有感

        白天听了陈琴老师的当代素读经典课程培训讲座,初次接触“素读”这一概念,虽然之前听过叶嘉莹先生的古音吟诵的录音,但此次近距离感知到陈琴老师的现场素读经典,观看、聆听其现场教学及其吟诵,还是颇觉“震撼”的。

        一则被这种吟诵声音之美所感动;二则,为她个人学识文学素养积淀之深厚所折服;再者其独特的读书就像说话的“书读一口气”的之疾读法”,踏浪式读法——陈琴歌诀朗读法的美感、效用及时实操性的确令人眼界大开,使人开阔视界。另外,她对教育的理解深入透彻,对教育的大情怀更令人赞赏,值得学习。

        上午陈老师进行了当代素读经典课程的现场教学展示。她从《诗经.王风.黍离》的题目读法开启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读题目,了解题目中三个词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诗经》的简介,让学生对《诗经》总体有所感知。然后再读题目,介绍朗诵以外的另外一种读书方法,即吟诵。先是示范读题目,然后找学生模仿试读。通过多次读题目,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总结读的规律方法。以此讲了不同声调的读法以及平仄的区分,以及入声字的读法(吟诵吟诵是读书跑调的唱歌,见字能歌。

        其方法就是将每个声调都读饱满)。并以歌谣的形式对吟诵要点进行了总结:平声读长仄声短;读准声调音不转;入声急促急收场;韵字拖音音绵长。她示范读了李白的《静夜思》,并现场教学《诗经.王风.黍离》。示范吟诵时其一气呵成,声音之浑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令听者无不感动,不时赢来一阵阵掌声,有孩子们听课中自发的鼓掌,也有在座的老师们不由自主的赞赏。

      在《黍离》现场教学中,在解释诗意时补充了东周平王迁都洛阳,行役官重返西周繁荣地所生发感慨等背景知识,以此让学生了解何为“黍离之悲”,使其了解所悲为何,为加深理解感受还补充吟诵了相关主题的诗歌,如陆游的《示儿》、谭嗣同的《有感》以及于右任的《望大陆》。通过吟诵这些诗歌,了解其创作背景,学生的确从中可以懂得更多,对《黍离》不难有更深的认识。当接下来再学《黍离》,背诵《黍离》时一切便水到渠成。

    诗歌的情感借声而输出,这样的诗歌吟诵不但有节奏之美,也有情有味。上完课有名学生为课程内容所感眼里饱含泪水,在听陈老师吟诵时我也常被其带入到诗的情境之中,为其荡气回肠的吟诵,更为诗人所表达的情思所感染感动得快要流出泪来!这就是陈老师所说的诗歌吟诵可以“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吧。

      下午陈老师以《素读经典所能解决的母语教学问题》为题做了一场报告。谈到母语教学“情智融合”的特质,谈到高考改革对古诗文阅读的侧重,讲到一个人的心智要怎样才成为一个“大人”……在谈一个孩子成长的阶段时,讲了“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一个孩子成长要经历的过程,以及如何在各阶段以充满“诗性”的语言教育孩子,说到底,正如霍林姆斯基所言,阅读、阅读、阅读,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到书籍中去寻找力量。12岁之前经典熏陶,使孩子达到能读会写、智力超群,有什么可依凭的天梯吗?“背诵十万字,读破百卷书,能写千万言”这就是二十多年来陈老师通过践行所归纳出来的能使孩子情智双开的基本凭借。在课件展示中不难发现他的学生爱吟诵,能写会背,的确堪称神奇。

      陈老师二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不离诗词,常从诗词中汲取营养,找寻教育学生的凭借支点。比如,在教一年级时,提前教授给学生诗歌,遇琐事不做救火员而是引领学生从诗歌中找依据。例如,开学伊始用诗词(郑板桥“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效果很好。开学第二天教授《诗经.鄘风.相鼠》给学生讲“做老鼠都讲脸皮”,以此教育学生。第三天教授普希金的诗歌,以其中的诗句教育学生,学生间因琐事告状时教师不作唠叨,而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从诗歌中找依据,全班背诵,那个告状的同学便自觉惭愧……第四天教授《诗经.卫风.木瓜》,教育学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此等等,长期以往,使学生养成一种情怀,有浩然正气。

        下午陈老师示范歌诀朗读法的具体读法,并带动参与的老师们一起跟着学习这种“歌诀乐读法”,老师们的确读得不亦乐乎。引用清代张潮《幽默影》中的话,“记”最难。小学如果解决记的问题,以后的学习便变得容易。利用黄金记忆年龄饱读诗书,便解决了读这一输入的问题。关于写这一输出,她主张日常教学中做好三件事:练字、读书、写日记。她展示了部分六年级学生的日常习作,的确,远超过同龄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正如她所言,饱读诗书,腹有诗书,肚子里有东西才能把作文写出,写好。是啊,不读书,无以言,又何以写呢?

      她主张借助圣贤的力量教好孩子,运用歌诀乐读将书面语变成口语,引导学生饱读诗书大量背诵经典文章。可贵的是她的疾读法实操性比较强,她的确在做,并成效很大。听了她的吟诵法觉得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相对而言真是弱爆了。学习借鉴说起来容易。其实真正实施难度太大。不过,期间一些思想,一些好的做法确能启迪心智,引人思考。如果在此能使人多加思考,慢慢改进自己的课堂,哪怕在以往基础上跨出一点,再深入地迈进一步,都是极好的。

      讲座快结束时听她吟诵了几首现代诗歌,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还有《致日本女郎》等,诗歌有声,字字饱满,平面化的文字一经吟诵便立体可感起来,听之,的确是一种享受。

      把更多有种子能量的东西植入孩子们的心田,培养他们敏感、柔弱的特质,而非麻木不仁,运用开智之声,使每个孩子情智相融,成为一个“大人”,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正如陈老师所言,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时刻要保持警醒,不耽误每一个孩子,的确这是教育之重,更是师者所以为师者责任之重。饱读诗书,化始成智,的确需要一点点地去践行,唯有知行合一,才能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语文素读课程推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