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26组+张华+【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I:

(what)

这个片段讲述了:当一个问题一再出现,出现了模式问题、影响了我与对方的关系,我们如何运用CPR思维法找到核心问题,从而解决冲突。

(why)

会沟通事半功倍,不会沟通事倍功半,运用CPR思维法确定核心问题,让沟通更有效。

(how)

1,谈论C:

问题初次出现时,我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内容(Content),即事实本身。

需要强调的是“内容”,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描述当时的客观过程及客观结果。注意,这一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内容”。

2,谈论P:

当问题第二次出现时,我要和对方谈论的是模式(Pattern),即行为重复发生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模式”,同一行为的重现,使问题实质发生了变化。注意,这一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模式”,不是“问题”。

3,谈论R:

当问题继续发生时,我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关系(Relationship),即他持续这样做对我们之间的关系产生重大破坏。

需要强调的“关系”,对方的行为致使我担心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注意,这一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关系”,不是“事实”,也不是“模式”。

(Where)

CPR思维法适用于:一个问题反复出现并且影响双方的关系的情况;

CPR思维法不适用于:一个问题初次出现的情况,也不适用于一个问题多次出现,却不影响双方关系的情况。


A1:激活过去经验。

近两周以来,老师要求班里所有的孩子每天9:00前在班级群完成健康情况打卡,以便9:00老师将数据上报给学校。全班49人,经过一两天的适应期大部分可以做到,唯独有那么两个特殊的家长,上午9:00前就是不打卡,需要各种催:群里@提醒、微信私信提醒、打电话提醒。这两人天天打卡迟到,不配合班级活动。我们私下里讨论都觉得班级里面有两个这样“钉子户”,打卡汇总真是太难了!

反思:

这两位家长多次打卡迟到,老师和家委会成员多次催促提醒,没有按照CPR思维来进行沟通。每次催促提醒的核心问题都是“内容”,所以没啥作用。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按照CPR思维法进行沟通,第1次讲事实(打卡迟到影响班级按时上报数据)第2次讲模式(打卡又迟到,影响了老师以及其他家长的尊重和信任),第3次讲关系(打卡一而再再而三的迟到,使老师和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产生压力),这样进行沟通,打卡迟到的家长可能会更加重视这个问题,进而按时打卡。

A2:规划未来应用。

背景1:我每天早上进行美文晨诵,家里人觉得这个习惯非常好,老公小孩都很赞同。我让他们也一起晨诵,他们说好好好,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停留在嘴上,行动从未开始。可以预料:我制定全家晨诵计划,他们还是嘴上同意,行动上不配合。

背景2:今晚的家庭会议,我增加一条,下周一开始,早上7:30全家一起晨诵《羊皮卷》。

目标:从下周一开始,老公和两个小孩,跟我一起晨诵,早上7:30,四口人一起晨诵《羊皮卷》第一卷,把这个内容坚持晨诵2周。

how:

1,第1次晨诵做不到:

早上7:00做不到全家晨诵,我这样跟他们谈内容:你们今早没有按计划做到晨诵,这个行为不太好,早上的时间没有做到全家一起增长知识,增加能量。明天你们想怎么做呢?

2,第2次晨诵做不到:

早上7:00做不到全家晨诵,我这样跟他们谈模式:第2天出现这个问题了,你们今天准时晨诵的承诺又没有实现,是不守承诺的人吗?我对你们的信任,好像产生了飘摇。明天你们想怎么做呢?

3,第3次晨诵做不到:

早上7:00做不到全家晨诵,我这样跟他们谈关系:你们都答应了早上起来跟我一起晨诵,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被你们忽悠的感觉实在不好。以后还能愉快的吃早饭和聊天吗?还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吗?明天你们想怎么做呢?

按照这个套路来,全家晨诵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没问题,2周的晨诵完成以后,全家人来一份KFC全家桶作为奖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员+26组+张华+【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