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之如何养性

喜马拉雅古典名著大师课整理 黑龙江大学 霍明琨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养性这个“性”,第一层意思指的是性格、性情、脾性。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得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一个人当愤怒像熊熊烈火一般上升,欲念有如沸腾开水一般在心头翻滚时,虽然他自己明知这是不对的,可是偏偏双眼圆睁、控制不了。知道这道理的是谁呢?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呢?假如当此紧要关头,能够突然心念一转,那么邪魔恶鬼也就变成慈祥的神仙了。种种情绪当中,最难管理的就是一个“怒”字。“心”之上有一个“奴”;盛怒之下,自己的心成为了情绪的奴隶,我们完全被自己恶劣的情绪所控制,甚至身不由己,说出一些完全没有经过认真思索的话,伤人伤己。

在《菜根谭》的智慧中,重要的不只是指出生气伤身的危害,而关键在于如何在怒火中烧时猛然转念、拯救自己。如果能用心性和毅力加以适当的控制,不但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而且可以把这种怒气和欲望变成磨练自己的护法者,使自己在轻松愉快与宁静的心情下走向阳光坦途。管理情绪,关键在于适度。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

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当喜形于色的时候,不要轻易许诺;当饮酒大醉的时候,不可无端生事;当志满意得的时候,不可胡作非为;当疲惫沮丧的时候,也不可轻言放弃。处在好的情绪之下,不可以过分得意忘形;处在坏的情绪之下,也不可以随意发泄,如何拿捏好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我们心中的每一个念头】

修身养性,另外一层含义指的是“心性”。“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王阳明曾说:“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养性就是养心,所以《菜根谭》说: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

一颗心的世界,瞬息之间有无数起心动念。一个喜悦的心念,可以带来祥瑞的星云;一个忿怒的心念,可以带来震雷暴雨;一个慈祥的心念,可以带来和风甘露;一个严酷的心念,可以带来烈日秋霜。而如果这个起心动念,动的是贪念,就会把人生引向完全不同的另外一条道路。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一个人的心灵当中只要出现了一点贪婪,或者是偏私的念头,就足可以使原来刚强的性格变得懦弱,使慈悲的心肠变得残忍,使原来智慧的头脑变得昏庸,使纯洁的人品蒙上了污点。所以古人以不贪为宝,才可以安然度过人生。

【安静下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弄得心情浮躁烦乱。而这颗心很少梳理很少安静,就像一个管道里穿梭着千百根电缆,纷纭芜杂。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止,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就像一杯水,如果不停的晃动,永远觉得水是混的,看不清楚。其实只要把它安安静静地放在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人的心灵大半是从喧嚣浮躁处才失去纯真的本性。安静下来,内心澄澈,会发现白云慢慢聚拢又散去、雨滴轻轻滑落声音清脆、鸟鸣悦耳自由自在,偌大世界,哪里没有“真”的境界;万千事物,哪里没有“真”的内涵呢?对于如何捕捉这些纷乱的千头万绪、来无影去无踪的杂念,《菜根谭》的方法是静坐观心。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夜深人静之时,正是一个人独自静坐、省察内心的最佳时机。每到这时,便开始觉得那些虚妄颠倒的杂念都消失了,而只有真纯的本性和平静的内心显露出来,总是在这个时候能感觉到无尽精妙的境界和乐趣;然而继续静坐,接着又会发现,虽然真性能够暂时显露,但杂念仍然无法彻底消除,此时更因了悟人性的脆弱而万分惭愧。当习惯夜静观心时,才发现原来我们平日所关心、焦虑、忙碌的,可能都是不真实的、虚幻的、混乱的“妄念”。我们的心性,本来清爽安静,只是我们走得太久,背负的太多,已经忘了回归的路。

【降服内心】

有一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有的时候,这颗心就像一个难以驯服的野猴子,不听我们的差遣。大家想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怎么从美猴王变成孙行者,最后变成斗战胜佛的呢?他搅天庭、动地狱、打龙王,无法无天,如来佛没法办法,就把他压在五指山下,压压他的野性;让他带上紧箍咒,收收他的暴脾气;他能一个筋斗翻过去的十万八千里取经路,让他一步一步跟着唐僧走过去,磨磨他的耐性;再安排那些妖魔鬼怪、蜘蛛精白骨精、牛魔王红孩儿九九八十一难,让他一个一个挺过来战胜了,炼炼他的能力和定力。最后,才经历了取得真经。孙悟空是怎样降妖伏魔的呢?《菜根谭》说: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

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孙悟空先战胜了自己,才战胜了妖魔。他一步一步战胜自己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降伏内心的过程;降服了内在的心性,就降服了外在的妖魔;驾驭了内在的怨气,也就再也不受飞来横祸的侵袭。

孙悟空碰到的最头疼最搞不明白也最厉害的妖怪,就是六耳猕猴。六耳猕猴三番五次地冒充悟空,招摇撞骗,以假乱真,让唐僧把悟空逐出师门,孙悟空不得不去求助观音菩萨。与六耳猕猴一而再、再而三地掀起了场场恶斗,闹到上天入地下海。从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门,“阴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搅得天翻地覆。而且最要命的是,这六耳猕猴竟然和和真孙悟空一模一样,打到师父面前,唐僧念紧箍咒,两个猴子一起疼得打滚;打上凌霄宝殿,四大天王的照妖镜里,两个猴子全是悟空。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打到观音那里,连观音也看不出真假;打到阎王那里,地狱的谛听也听不出来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如来讲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原形毕露。他是谁呢?其实,他就是孙悟空,是悟空心中的恶念和心魔。当悟空被师傅一再误解、大骂、逐出师门时,他怀恨在心、原神出窍,心中的恶魔就幻化出这样一个妖怪。“俱是一心”,却要“二心相斗”,就是心中的善念和恶念相斗,就是降伏自己的心魔。孙悟空想要脱胎换骨,就必须彻底征服自己的内心。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菜根谭》告诉我们:实际上,勇于面对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远远要比战胜他人更不容易。所以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在西天路上打死的本领最高强的妖怪,而当他终于将其一棒打死,消灭了自己恶念,其他妖魔鬼怪自然消失无踪,而孙悟空最终真正成为一个“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法名,“悟”就是感悟、领悟、觉悟,是一个炼心、修心的过程,而“空”指的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佛教也把这种境界叫“无我”。当达到“无我”的状态时,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再被自己的情绪、意念、得失左右,不会被别人的言语、看法左右,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当我们能够完全驾驭自己的心性,完全不受外在的干扰和影响的时候,才能够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你可能感兴趣的:(《菜根谭》之如何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