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专栏阅读札记1:耶鲁如何培养学生

大学之道在于树人。

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警惕任何简单化的陈述,特别是那些做法:夸大、扭曲、忽略关键事实,以煽起你的恐惧、愤怒和厌恶情绪

如果这类陈述与你的既有看法特别吻合,就要更加警惕。

静虑深密,保持怀疑精神,培养批判思维。

这其实就是见路不走的道理。小说《天幕红尘》中,方迪答辩时说过一番话:

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很多方法和技巧,正如老师反复所讲的,是引导、启发我们思维,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让我们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本质,就是培养我们见路不走的能力。

方迪说:“过去我是以两极判断事物的,非好即坏、非对即错、非此即彼,这样的思维很狭隘,事实上很多事物并不是以简单的对错就可以判断的,是属于条件的可能与否。任何事物,从成因到结果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什么结果需要什么条件,这是科学。如果符合一个好听的概念比符合实际重要,对于企业就很危险,就会脱离实际。有一个很中国化的提法,叫解放思想,跟老师讲的‘创新’基本是一个意思,都是主张挣脱模式思维的束缚,用实事求是的、辨别的、证明的科学思维去认识事物。所谓‘决策’,是指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决定,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见路不走’就是企业决策的法则,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只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目的,遵循因果律,走条件的可能。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数学用来建模,节省口水,但模型输出的结果取决于输入。就是条件。

布尔丁的名言:“数学是好仆人,却是坏主人。”经济学家当然不应滥用数学方法。但当我们对于真实过程缺乏体验时,我们倾向于以更抽象的模型弥补体验之不足。极而言之,世界的本质是数。在另一极端,世界就是表象,它没有本质可言。

叶子农把红豆、绿豆、黄豆平铺在桌上,让他把同颜色连出字母。

布兰迪说:“所有的,而且如果密度够大,可以连出任何文字和图形,不管是单色的还是混色的,都可以。叶子农说:“而且不管你连出什么,都是真实的、有根据的。”

布兰迪说:“是的,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呢?叶子农用手指沿那堆豆子画了一个圈,说:“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酉,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

布兰迪点点头,看着那堆豆于说:“是的,不管连出什么都是真买的、有根据的。出离立场的观点,无非是指公正、客观,但是哪个立场不认为自己是公正、客观的呢?那就不会有结论了,最多就是立场之间的交换看法。

叶子农到卫生间摘下挂在墙上的镜子,回来将镜子竖在豆子旁边,说:“它就是,它照到什么是什么,它没立场,没好恶。其实‘客观’也是一‘场’,也未必是真相,客观只表示没有利害关系,不表示没有好恶,也不表示有如实观照的能力。布兰迪质问道:“凭什么你就是镜子,别人就是立场?叶子农把镜子放到一边,说:“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是镜子,因果律是镜子,辨别、证明的逻辑和实践是镜子。其实真理也不‘是’,‘是’的就不叫真理了,叫定律。出离立场不一定是真理,但一定是不被立场接受的,没受众就没钱赚,这就是硬道理。这种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瞄一眼心里有个数就行了。

备注:世界没有本质可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所以佛家说,法无自性,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佛学的若干概念

萨洛维对毕业生也讲了三点。

无论何时何地,要充分表达你的看法,无论它是什么。充分表达看法,意味着不为从众而从众,也不要为了寻找认同和安全感而与看法相似的人抱团取暖。如果你的看法确实与众不同,一定把它说出来,说清楚,这是你的权力,也是社会责任。

与此相互为镜像,你得仔细倾听别人的声音,特别是那些与你不同的声音。萨洛维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如果你要批评别人的看法,那么你得批评这个看法的最合理版本,而这一点,你不仔细倾听是做不到的。 著名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也有类似看法:无论你要批评谁的观点,你要批评观点中最棒的10%。此外,批评之前,你要把他的观点表达的比他本人更完整周到。萨洛维还说,除倾听对方说什么之外,要付出更多努力,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理解其背后的个人经历和利益所在,而不能仅限于其观点的智识内涵。

要找寻共识。如果你既全力表达自己,也仔细倾听他人,那么寻找共识就不是放弃原则,因为没有哪个社会经得起长时间撕裂,要在多难之间,为每个人都有份的社会创造性地寻找中庸之道。寻找共识的路上永远会有不同看法在对峙,但不要卡在对峙上。

这三点很真诚。第一点,见路不走,不为一样而一样,也不为不一样而不一样。不然就是事于道。第二点,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酉。这是人性的缺陷。第三点,寻找共识,就要跳的一个更高的维度,如实观照。

寻找简单之道,但能理解复杂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烁专栏阅读札记1:耶鲁如何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