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爸爸:一位好音乐老师【143】

2019年7月31日学习小结。


前两天的文章《给家长的一节音乐课》和《陪孩子学音乐的正确姿势》里,我分享了草莓小提琴课的王老师在家长课堂里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如何欣赏音乐,以及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学习音乐。今天,我把这节课里的一个体验总结一下。虽然,我和王老师只相处了这两个多小时,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这是一位好音乐老师。


1

王老师讲自己学琴的经历,小时候整天被家长叫出来给亲戚朋友表演《梁祝》。这段惨痛的经历让他告诫家长们,千万不要这样对待孩子,不要让这种悲剧重演。理想的音乐聚会应该是每个人都有所贡献,大家一起配合享受音乐的,而不是会小提琴的孩子在一些猎奇的大人面前被展示。


2

王老师有一个学生,她的妈妈比孩子更早就开始学琴,这位妈妈对孩子学琴管的比较松散,平时家里有事情都是优先家里的事情,学琴请假。王老师好意去询问这位妈妈,这样学习是否会耽误学琴的进度。妈妈反问老师:“为什么要有进度?”王老师并没有什么不快,反而真的去反思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有进度”。

这位妈妈的理念是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里多接触音乐,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之后老师调整了教学的方法,也不再对这个孩子追求进度,两年的时间里都陪着孩子一边“玩”一边加深对音乐的熟悉和理解,两年之后量变积累到了质变,这个孩子自发的开始努力练琴,主动坚持学习和练习。


3

王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家长们胎教时候给孩子听的是古典音乐,而孩子出生之后就立刻改听童谣了?”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我是觉得老师可以提出这样平时很常见却没有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很有意思。


4

老师自创了一个理论,叫做“触底理论”。这个理论是指孩子到了自己预期的低点,会触底反弹。比如一个孩子自己觉得考试85分以下会很不好意思,那么如果家长不干涉,这个孩子真的考了85分,他自己会默默努力去改善的。但是,大部分的家长是不给孩子这个体验的机会的,当孩子考了90分,就去各种干涉了(请家教,报辅导班等等)。


5

王老师很热爱读书和艺术,课程中间谈到乔布斯就收不住了。课堂上谈到音乐本身就更是神采奕奕,信手拈来了。课堂里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王老师带着大家作曲。

我是一个乐盲,完全不识谱,在王老师的指点之下,最后居然也完成了一个小创作。这个课程是王老师自创的,有趣,生动。当老师用小提琴拉出家长们创作的小作品时,这个课堂真正实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去享受音乐。


尾声

说实话,我在去这堂家长课堂之前,以为这节课主要是打打广告,劝家长们续费的。因为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套路了。

但是,我见到的是王老师非常投入的两个多小时的分享,让我完全的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没有任何的课程推销。课堂里也完全可以感受到老师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感悟。我也是对教育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所以虽然不懂音乐,这节课却也乐在其中。

最后,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主动给老师打个广告:西安维尔帝音乐教育小提琴老师,王鑫。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今天的学习情况:

阅读方面:阅读了一些课外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莓爸爸:一位好音乐老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