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傅里叶变换开始的思考

我下午看李永乐老师那期讲傅里叶变换的视频,震惊或者说兴奋于他讲的通俗程度。老实说,我作为一名不肖的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快毕业第一次窥见傅里叶变换,开心也苦涩。这当然和动机、投入的时间及收受关系有关,也可能是自己最近安逸非功力的心境有关。
傅里叶变换同拉氏变换、Z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一样作为名词,在我的脑海里和专业名被关联在一起,无甚意义。我努力回忆还能想起考前突击被同学帮扶的场景(某题的特征、带入某公式、如此如此写过程),很感谢这些同学。
可是如果作为学习来想,我会自然将我的说不清的专业课和花费大量时间的前端编程对比。自学的时候大概是这样:写一个hello world;看一个教程或者入门书(视频);看文档或者经典类的书;了解一些相关原理实现,回顾前面的部分。无论是基础js、Vue还是Node,在学习的过程都有从膨胀兴奋到敬畏小心的感觉,连贯看起来是有螺旋上升的感觉(或许学习的过程在微观和宏观都遵循达克效应)。而在听专业课时,很多课通常是前一两节课是能听懂的,后来就劝退了......我很想辨析其中的缘由(不想当教育学家的程序员,不是好码农)
后面的知识是需要前面基础铺垫的,道理我都懂,可是希望之山来的太迟会让人劝退的。或许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微观的达克效应曲线?
没有选择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可能会接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学科教育,但是我不想劝退刚抓上的“道路”。


达克效应.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傅里叶变换开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