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

首先,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一定要先摒弃“我要教你写”这样惯常的思想,要学会欣赏孩子那与众不同的思维和灵动的语言。不要追求眼前效果而进行规范化的指导,指导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技法。而是要慢慢的等待和守望。习作的根本是真实——生命的真实,生活的真实。一定要记住,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给予,而在于打开。打开心灵、眼界、思维,使孩子拥有自信,保持本真的童心,给他们时间去慢慢的感悟生命。

那么,在学校或者在家中,我们要先做到退位,改变自己的绝对权威,让孩子在前,我们退后。目前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假大空俗的现象,假,说假话写假事,虚情假意;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大段大段的抄别人的文章;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个性……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缺乏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灵魂的触碰。作文是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的,观察室他们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那么我们就会通过合理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从多角度,不同层次认识世界,提高写作。

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不是空着脑袋来生活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成人不要无视这些经验,另起炉灶,把自己的东西生硬的加入其中,代替孩子的自我认知。而是要引导孩子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经验来。

我们在写作中总是有这么几个大的选题,做语文老师的亲应该会很熟悉,比如“因为各种原因流血某人送我去医院”,“帮老爷爷或者老奶奶过马路”,“给残疾人让座”……那这样广泛的选材产生原因是什么呢?一个不外乎孩子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另一个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指导痕迹过重,比如上“一件感动的事”这样的作文课,往往习惯性的给出几个选材,学生一听,这个可以,于是有人大量的有意识无意识的模仿,孩子的创造性就被限制了,这也就产生了大范围的趋同。

那么传统的作文课,一般分为指导和讲评两个部分,老师在第二课时,也就是讲评课的时候,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评论家或者是判断者,通过老师的评判分出好坏对错,这样的模式势必会伤害大部分孩子的写作热情,因为符合老师设想的文章是少之又少的,加之讲评课不可能逐一指导,更多的时候大部分人只是一个旁观者,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孩子的学习热情。而且这样做会让班中整体倾向于老师的唯一标准,并不适合作文多样的发展。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很多年前开始进行赏评作文模式,运用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那么赏评赏评,以欣赏孩子的文章为主,即便孩子的文章真的不太成功,我们也会选择其中一个精彩的词语进行真诚的欣赏,久而久之,课堂的熏陶变成让欣赏作文 成为主流。这样保证了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老师同学的赞美。在肯定状态中学习的孩子获得的学习动力肯定是比否定状态多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孩子对于习作中的好的认知是在平等交流中逐步形成共识的。学生在赏评课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我的表达方式很好——同学的表达方式很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让我的作文更好——去学习身边同学好的地方,让我的作文更好。而不是以前传统模式的心理活动:我的作文不好——老师提出的作文好——老师让我向好的学——我要学成好的那个样子。这种模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仿照,仿成四不像还算好的,最关键是有大量的人开始抄,这样低级的心理活动肯定是不健康的。

作为老师最简单的操作就是读写结合,我们的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课内得法(课堂上得到写作方法),课外得益(课外要多阅读,这才是正道),那么课内的法,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课文不是讲完就完了,我们会通过课内内容来激发孩子的写作冲动 让孩子来表达相同或者相近的感受,可以借用文中主要表达段式或者句式,把自我认知和课堂结合起来,达成一个在课后巩固课堂学习的目的。

举个栗子,我们五上有篇课文叫《窃读记》,是《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写的,写她小时候没钱买书,偷偷在书店蹭读的故事。那个“窃”的过程非常传神,我会利用课堂让孩子仿写,仿写,并不是抄哦,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内容,比如这篇,就是孩子课堂上写的:

在一节美术课上,我在笔袋里发现了一颗大白兔奶糖,本想下课吃,但总控制不住自己,再加上甜甜的奶香已经飘进我的鼻子,我再也忍不住了,准备偷吃奶糖。

我把糖攥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的把糖拿出来,之后手背后坐好。心中暗喜老师没有发现。过了一会儿,我慢慢地把糖放进位子里,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我又抬起头,假装听了一会儿课,低下头剥糖纸。我一下一下轻轻地剥,不敢发出一点糖纸的撕拉声,糖纸终于剥开了,眼看就要成功了,突然,一个声音吓了我一跳,糖差点掉在地上,嘿!下课铃响了!白忙活了,还不如下课再吃呢,真是有惊无险啊!

她仿写的是这2段,哈哈: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这种写法叫做“自语式独白”,是我们那时刚刚学习的一种写法,利用课堂,学习完,马上写,仿写和抄写是截然不同的。这是课内阅读延伸的一种,叫做段落仿写。

课内阅读还可以进行主题延伸,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发现他们的花都朝街面上摆,自己种的花要给大家看,课文最后有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那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这个话题进行延伸写作。比如:今天我去图书馆,一进大门,里面格外安静,安静的好似一个针落在地上都能听见似的。一个小同学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看见她面带笑容,我想,她可能看到什么令人开心的事了吧!在图书馆有独自看书的,也有两个人一起看的,可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说话。我也借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别人给我了一个好环境读书,我还别人一个安静的环境读书,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孩子学习完一篇文章,就会相应的写一篇小文,这就是他所积累的素材,我们会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口语交际,赏评,我们一组课文是四篇,四篇后进行园地中的习作教学,习作主题是和这四篇课文相关的,那么在习作前,我们至少已经积累了四篇素材,口语交际四次,孩子们看到习作题目,也不会无从下笔。在每个单元大作文前我们一般是不再进行口语交际的,因为交流多了,很可能会出现互相模仿的情况,所以我们都是发纸当堂就写,写完后我收上来再进行预作分析。

我会逐一分析每个孩子的文章,找出他们共同的问题,比如这篇,了解写好一个人物特点事件要与人物特点吻合及关键情节写具体的要素。

图片发自App

然后我会把好的挑出一篇作为赏文,同时找一篇改文出来,赏文是这个目标达成的最好的,而改文未必写的很差,只是这个目标没有达成,我们一节课就解决这一个问题。上课时,我会抛出赏文,孩子们可劲的赏评,说出自己欣赏的地方,交流阅读感受。说的充分了再抛出改文,大家一起修改这一篇文章,集思广益,几十人改一篇,也能改成一篇比较完美的文章。会改别人的,自然也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比如这篇,都会去聚焦“关键情节不具体”这一主要问题,大家找到修改点自行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习作,孩子们的选材没有重叠,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选材,不会雷同,都是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另外,心理体验也会比较积极。

而且,一个学期下来,可以积累不少写作素材,一两天就写一篇,一个学期可不是八个单元八篇作文那么简单,并且会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课内部分,讲的差不多了[偷笑]平时,我们也有一些其他的补充做法。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我们会让他们打开绘本学写作,绘本是进入课堂的,根据绘本内容制作学习单来延伸写作,另外一种是读写绘,一定不要小看绘画,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说的挺好,写不出来,说和写是分开的,这是大脑的原因,我们需要利用绘画帮助他把左右半脑搭一座桥,说说,画画,写写,孩子照着图画写,会写的好得多。或者拍照写作,这都可以。中高年级,我一般会采用循环日记、素材本的形式来积累素材。循环日记是让他们自由组合小组,每组分5个人,每个人写一天,周一到周五固定好哪天谁来写。第二天到校后,孩子们自己小组或者其他小组可以互评,等于口语交际中的赏评落在纸上,然后交给我写评语。回家后,家长也可以进行评价。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孩子们无疑就会暗暗较劲,比着写,赛着写,你学我,我学他,互相学习,写作水平会越来越高, 还增进了心灵的沟通。

整本书阅读其实并不适合摘抄,小说给的很多都是情节,并不是所谓的好词佳句。摘抄适合低年级,阅读量低的时候做,大孩子了,我更注重他们的阅读感悟,思维的拓展以及写作应用。

像我们最近学习的第八组课文,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这组的四篇文章有毛主席诗词《七律 长征》,有场面描写为重点的《开国大典》,有描写毛主席毛岸英父子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毛主席和百姓在一起的《毛主席在花山》。那我在讲完后布置了综合性学习的作业,我们罗列出这样几个主题:少年毛泽东、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伟人毛泽东、凡人毛泽东、父亲毛泽东。分配给各小组学生去查阅资料,有负责那个时期毛主席生平的,有负责诗词作品的,有负责故事情节的,有负责电影部分的,然后把资料收集来,复印好,各小组自己写诗评、影评、故事批注或者思维导图,全班交流,这样毛主席的形象就不会离我们那么遥远,苍白片面了。

还有的妈妈曾经问过我,学校并没有循环日记这种形式,那么我们可以在家里搞,三口之家轮流写,父母写的水平比孩子稍微高一点点,不要太高,处于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那种水平,记录生活,增进交流,并且孩子可以渐渐从父母的写作中学会写法,写作会慢慢进步,你们的写作要慢慢增进高度。可以相互评价,多重评价。

语文不是灌着学的,再怎么灌,吸收也有限,还是要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