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房购房有感

 

1权责


当你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晃悠,你总觉得自己的凡事可控。稍微探出脚又发现本领恐慌,无计可施,四处求助,耗费人情,无用之功。


最近家里打算购房。父母第一次去盖楼盘,竟然在销售的“连环劝说”下,当晚就要支付定金。我对情绪的处理还不到位,眼看他们要拍板定下,便愤然起身离开,打电话给能劝住他们的其他长辈,并告诉他们,我不同意立马就交钱,要看其他楼盘再定。


周旋了许久,两位中年人终于答应暂时不买,看看再说。回家的路上给他们说了我的想法,他们也能接纳,答应第二天继续看看附近的其他楼盘。


晚上睡不着,思绪百般:父母真的年纪大了,曾经买双袜子都要挑选花色的人,如今买房就如此爽快。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时刻,也需要你了.....(不知道能不能理解我说的那个点)


在某种氛围里,有些人会被情绪带动起来,他们需要一个人,在他们沉浸式的气氛里,戳一戳他们。


过了2天,父母对我说:“你觉得哪里合适,我们再定,不着急。”




当他们把决策权让出来时,我没有放松,反而紧张。


小时候想要说话权,如今发现决策意味着责任、负担、更明智的预判,更理智的思维。同时需要体面的情绪处理方式,否则一个“拍案而起”的人实在叫人无法信任。(此处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


而做选择的人,更需要对最优选择有分析,有预判,有承担力。想到一句话:权责,两个字是相互依存的。


2偏见


后来我又去其他楼盘转悠,看了样板房后,父母便急匆匆要离开,觉得根本买不起,不用多看,也不想多了解。似乎更加满意第一天看重的楼盘。


虽然我也对第二天看的楼盘也有“偏见”,但还是本着了解情况再定论的打算,耐心听了销售的价格盘算和讲解。


有了2次看房经验后,再和销售交涉,我似乎从昨天村头二傻,进步成今天的村头正常人。一番交流下来,竟算到一套比预想要满意的户型和价格,由此可见,刻板印象容易误导人。


一个人带着抵触和不信任心理交谈,能获取的信息范围会变小。


3攻略


原本觉得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和预判,然后决策。天真。做一件重大决定,本来就应该自己花心思去做攻略,然后根据自己需求来。


可能有钱人会交给他信任的人操办。但普通人,只能看地图,跑实地,借助外力(比如一些看房的APP),虽然这些东西不能参与核心决策,但是可以给自己一个初步预判,不至于盲目的慌乱和无助。


我在买房的过程中,特别无措,就像困在陌生水域的旱鸭子。




有生存的能力,却因为平时练习少,不会用了。一瞬间觉得自己学识浅薄,阅历更少,买房之前功课做的也少。


正如大多数问题一样,如果可以百度,那就尽量不要耗费人情,举个例子,就说买房的时候,你要看的地形、交通、周边商业生活便捷情况,与其问别人,不一定有你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看的信息量大呢。


4决策


我问了很多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而这些看法似乎都有用,又似乎都不能与我自身契合,消耗了人情不说,也加大了决策阻力。


所以我的建议是,适当问2个相对知情或专业的人就行,不要过多打扰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毕竟只是你的大事,对其他人说,可能只是打扰。


自己做好刚需条件1/2/3,然后去抉择。


最后说个成年人基本法则:做了选择以后,再做个对于你来说最坏的打算。然后看那个最坏打算,你或者你的家庭能否承担。


就拿买房这件事来说,我家人担心某楼盘最后烂尾,我宽慰道,最差的结果是烂尾,但是我乐观认为,即便如此,政府不会不管我们,就算我们是那种平头百姓,懂的少,但总有聪明的人会争取合法利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看房购房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