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孩子聊天的几种实用语言

王萧淇 美好集 2022-11-30 22:29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一个家庭的语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有些话,父母说的时候并不是想要伤害孩子,结果却可能对他们产生反面作用;有些话,父母说出口只是为了发泄怒火,但却深深地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不能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父母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可见,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能够提升幸福感,并与孩子成长及未来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说话的语气,措辞,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智商,情商,气质,修养.......都有着深刻影响。

那么,到底父母说什么样的话,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面形成未来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呢?

01

潜意识的影响在孩子6岁前就已经形成了。美好集妙手仁心线下体验中,我们对原生家庭这部分做了还原,大家可以找到根源,知道为什么“我”有现在的这样一个行为模式。

有句话说“女孩要富养”,很多人当了爸爸妈妈后都很信奉这句话,但其实真正的富养,并不是金钱与物质上的,而是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爱与希望。

从原生家庭的影响来看,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情绪成为了导火线,情绪下更容易看到一些负面信息,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和字眼,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容易被埋下很多种子,最后形成他们的价值观。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是很拼命的,因为想要证明自己在父母心中是最优秀的那个孩子。

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贴近孩子,让他们的内心是丰盛的。只有自卑的父母,才会希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

说话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不需要高深难懂,但一定要达到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他人产生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讲的话应该是有针对性,有意义的,能够洞察到孩子内心的。

儿时经历的恐惧,创伤,还有被忽视,会直接影响大脑发育,从而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和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埋在潜意识里的画面,或者注意力焦点,价值观,它是来驱动我们所有行为的根源。

日常我们能够看到的,了解到的,包括行为等等,表意识只占4%,其他的96%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的选择和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潜意识在影响我们做决定和判断。

我们经常会以为,是头脑所想才导致了我们的行为,其实不然,真正推动我们所有行为的-来源于潜意识。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破坏却是一句话的事情。那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都有哪些呢?

02

第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用?

这句话会把孩子打进自卑的深渊,孩子会在心里面给自己打上一个“没用”的标签。背着这个标签的孩子,是没有信心面对复杂事件的,他们往往会躲进父母的怀里,把自己锁进角落里,安全感一点一点被吞噬掉。

比如,有的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孩子没抢到,这个结果并没有什么,可是有些父母就会指责,这些才会带给他们更大的伤害。

当父母责备孩子没有用的时候,不要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很多时候父母发火,只是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而已,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作品,孩子做的好,自己脸上有光,孩子做不好,自己脸上就没面子。

往往忽视了,孩子也是小小的,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个体。

第二句话:妈妈不要你了。

之前乘坐地铁,我看到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小朋友,他在车厢里跑来跑去,妈妈管不住直接说了句:“我再不要你了,看你怎么办,一会我一个人下车,就把你扔在这儿。”

当说完这句话,孩子特别特别的害怕,眼睛里透露着恐惧,马上非常乖的缩在妈妈身边,不再讲话,脸上也没有了原来的笑容。

“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会让孩子瞬间脸色大变,且做服从状态。而这时候大人的心里面却是洋洋得意,并不知用这种负面和消极的话去吓唬孩子,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曾有一位家长的朋友去做客,那个朋友就逗孩子,“你妈妈不要你了吧,你看都不带你玩?”

当时孩子没理会。那个朋友又继续说了几遍,家长碍于情面,没有当面说什么,而是把孩子拉开带回房间说,“妈妈是最爱你的人,跟爸爸一样爱你,那个奶奶是乱说的。”

孩子说“我知道啊,所以我什么也没有讲。”这个孩子内心是比较强大的,如果不强大,造成的心理伤害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很清楚,哪有妈妈不要自己孩子的呢,所以觉得开开玩笑没关系,可孩子真的会相信,他们没有办法了解到大人之间的复杂感情,只能看到表情和动作,把你们的话当真。

2岁以前的孩子,是非常依赖父母的,从父母那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保障,也是他们勇敢的去探索外面世界的力量。所以,父母用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去管教孩子,或者常常被外人开这种玩笑的孩子,会感到很焦虑,甚至会讨厌妈妈,抵触妈妈,导致缺乏安全感。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被否定,被切断的时候,这样的孩子难以跟他人产生稳定的亲密关系,反而具有攻击性和情绪多变。

这也导致长大后在亲密关系里永远没有安全感,经常会问:“你爱不爱我?你爱我有多深?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世界你会哭吗?”

第三句,你不要这样做,这样做我就不高兴了。

小时候经常被爸爸妈妈领着去串门,如果到了一个有小朋友的家,他(她)可能会弹琴,跳舞,唱歌,家长为了展示孩子的才艺,就让孩子在他的朋友面前去表演,可是有些孩子不愿意去这么做,家长就很容易说这句话,

“你如果不唱的话,妈妈就不高兴啦,你如果不给大家跳个舞,妈妈就不高兴啦”等等,听到妈妈这样说话,一般孩子都会一步一步的挪过去,然后开始表演,好多孩子都是这样的被服从。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中国式聚会中,屡见不鲜,包括在火车上,飞机上都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可是家长们并不知道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影响非常大。

然后讨好父母,成为了很多孩子刻意做的事儿。

其实孩子亲近父母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有的家庭里,孩子却失去了自我,宁愿牺牲自己的需求去博取父母的欢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也会忽视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的孩子小心翼翼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需求的时候,可能遇到父母的忽视或者否定。而只有表现好了,达到父母眼里的所谓的标准,才会被回应一个肯定或者拥抱,甚至有些父母把一个拥抱换取一个孩子听话筹码的时候,孩子是让人担忧的。

我们对孩子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守望和陪伴,而不是控制。人的喜怒哀乐,爱与恨,都应该发自本心,而并非只为了另外一个人的期待,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

第四句话:你知道我为了你,吃了多少苦吗?

这是非常伤孩子的一句话。内心的匮乏感,是很多人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原因,而很多问题在小的时候就已经生根了。

孩童时,我们会第一次发现钱的重要,也会发现贫与富的差距。

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为此忧心,而内心的匮乏,是不能够让这种贫穷离他(她)而去的。不过在贫穷的环境下,心灵快乐的孩子也可以变得很出色,关键是,给孩子更多的是希望与爱。

很多的妈妈跟孩子爸爸的感情不太好,就会跟孩子诉苦,“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爸分开了,妈妈为你吃了多少苦,我是多么多么的苦......”

这个时候,孩子心里是害怕的,他只是想着帮妈妈做事,生怕妈妈真的走了,把自己一个人留在这个恐怖的家里。

很多时候你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但孩子是敏感的,且非常敏感。

孩子人格的形成有31个敏感期,你知道吗?孩子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种子,会影响他(她)一辈子。而心灵上的伤害,那种痛,是很难磨灭的。

来过美好集的伙伴都知道,当找到内心伤我们最深的那部分痛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痛,知道什么影响着我们一直没办法前行。

很多人说孩子是贪得无厌的,什么都想要,那是不是我们都要满足他们呢?

其实孩子的需求并不大,只要真诚面对孩子的需求,有了规矩和好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心是非常纯净和容易满足的。他们最需要父母给的尊重和爱,这个是培育孩子内心安全感的一个土壤。

第五句,不可以。

家长经常说,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这种禁止令,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过度保护,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里面。比如,

“不可以爬树,很危险的”

“不可以踢球,会受伤的”

“不可以跟那个小孩玩,他是个坏孩子”

......

类似的规范孩子各种行动,会让孩子形成,什么都不要做才是比较好的,这样一个心态。

一直当乖小孩,有这种禁止令的人,长大成人后会欠缺积极性,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在职场上也是等待指令型的员工。

我们在线下工作坊也见过好多这样的伙伴,如果孩子从小就顺从父母说的去做,将来没有办法养成思考行动的习惯,因此如果没有主管,前辈,上司的指令的时候,好多人并不知道做什么,非常非常迷茫。

不可以做自己

比如有些家长跟孩子说,本来想要女孩,结果生了个男孩。这样的话,家长说完并不觉得怎样,但如果被孩子听到了,他的内心就会觉得,妈妈并不想让我是个男孩,妈妈并不喜欢男孩,妈妈并不喜欢我。

还有父母说,女儿就是赔钱货等等,像经常被父母这样否定自己性别的,或者是人格的,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禁止令,身边缺少(异性)同性朋友。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身边全是异性朋友,或者要好的都是异性朋友,没有同性朋友。或者像社团,篮球队,足球队,这类只有同性的团体,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会非常的高。

这种禁止令会让人对自己的性别,或自我没有自信,缺乏自信,这样类型的人非常在意外在的评价,他人的看法,被常识,社会氛围所左右,也会活得非常的累。

不可以孩子气

从小就被限制,不能像孩子一样。比如,

“你是哥哥,你要有担当,你要让着妹妹”,或者“你已经是个姐姐了,不能哭哦”......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到必须快点长大。

这样的孩子性格太过认真,自己不做不行的责任感过剩,也会成为一种累赘。

不可以长大

跟上面的情形相反,妈妈什么都会帮你做好的。

这种禁止令会出现在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家长身上,这个禁止令会让他(她)觉得永远都要当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比较好。所谓恋母就是这样的情形。

长大成人后,没有办法脱离“不可以长大禁制令的人”,妈宝特别多,父母代替孩子参加联谊会,帮孩子决定结婚对象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不可以有情感

比如跌倒了,因为疼痛一直在哭,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说“不可以哭,别哭了”。孩子被迫忍住,没办法坦率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类型的人,会经常压抑自己的情感,对事物变得莫不关心,毫无感动,不会勃然大怒,表情也贫乏,都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

不可以思考

“不要跟父母顶嘴,安静的听我把话说完”,不少父母会这样吓唬孩子,在父母歇斯底里的怒骂下成长的孩子,就容易有这种禁止令。

会让人放弃思考,没有办法进行逻辑思维,冷静判断,也会变得盲目迷信,去算命的这种人,就很容易是受这种「不要思考」禁止令的支配。

不可以靠近

“我现在很忙,等一会再说”,或者说“你安静一点”,被迫跟双亲保持距离的人就容易有这种禁止令。

而这种禁止令会让人逃避和父母说话,不会讲心事给父母听,也不会跟别人诉说真正的想法。

即使工作上有烦恼,也不会跟同事或者领导讨论,只是自己埋头苦干。哪怕遇见特别讨厌的事情,也是抱着只要忍忍就好了的想法。

不可以成功

有时候,当我们真的往里面去探寻自己内心,你会发现,比不可以失败最可怕的是,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是不可以成功的。

童年当中,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没有得到赞美,失败的时候,反而得到安慰与鼓励,这样的经验,不断重复的时候,就成为不可以成功的禁止令了。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毫不关心,却在孩子失败时候送去关心,那么孩子潜意识里面就被灌输不可以成功的想法。还有听到父母叹着气说,孩子一到关键时刻就出问题。

那么孩子就会认定自己是一个没有办法成功的人。不管创业几次都会失败的人,可能就是受到「不可以成功」禁止令的束缚。

这种类型人非常多,因为有一些家长不会去骂孩子,但也不会去赞美。

不可以有欲望

小时候因为生病,或者受伤,造成父母的经济负担,或者说单亲家庭,看到父母亲为了自己,一直含辛茹苦,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禁止令。

他(她)没有办法坦率的表达自己要什么,不仅如此,还会把机会让给别人,或是自己破坏自己的幸福。

比如薪水刚好,自己已经省吃俭用,却还要供养自己男(女)友的人,或者朋友开口没法拒绝的人,都有可能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

不可以重要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很高兴的告诉父母,父母只是冷淡的回复“嗯”。

反应冷淡,孩子会因为没有得到认可而非常的受打击,长久以此,就觉得自己不可以成为重要的人。

有这种禁止令的人,常常会费心让自己不要太醒目,也讨厌背负责任,喜欢朴素的打扮,话很少,然后说话很小声等等。

受这种禁止令影响,有些人当下属或队员是很优秀的,可一旦当上主管,领袖,就没办法发挥出实力;或者有升迁的机会,也会因为这个心态而停下脚步,不愿意付出,更不会全力以赴。

不可以有归属感

父母会帮孩子选择朋友,比如“不要跟某某孩子玩”;或者帮孩子回答很多问题,比如“这个孩子有点害羞,......",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会让孩子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

有这种禁止令的人,比较多单枪匹马,没有办法融入团体或者公司当中,比如出去做团建,旅行的时候,虽然是跟一群人出去,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单独行动。

还有总是回绝聚餐邀约的人,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禁止令。

03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他们渴望被尊重,也应该有被尊重的权利。

家长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总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理直气壮地对孩子大呼小叫,诸多干预。

和孩子沟通,是要家长们用心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那么哪些话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呢?

第一个,激励孩子积极进取的话。

你可以说:

“妈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不要怕,你肯定行的。”

“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好,就可以了。”

“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的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

有些女孩特别喜欢把自己活成男人,都是因为小时候她觉得自己是女孩,爸爸妈妈不喜欢她,她觉得男孩更有用。这时候可以跟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类似这样的话。

第二个,增加孩子自信的话。

你可以说:

“孩子你一点都不笨。”

“告诉自己你能做到。”

“我很欣赏你在XX方面的才能,妈妈感到非常欣慰。”

“我相信你能找回学习的信心,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好好努力吧。”

当孩子不敢的时候,对他(她)说:“我们也去试一试嘛?“

第三个,促使孩子学习更优秀的话。

你可以说:

“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学习也是一样的,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你再好好思考思考。”

“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奖励你。”

“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他不想写作业可以跟他说:“你把作业做完再玩不是更开心嘛。”而不是说,你赶紧把作业写完,不然不让你出去玩。

要多讲能带动孩子正面情绪的话。

第四个,促进孩子品德高尚的话。

很多家长太过重视分数,孩子长大后没办法在社会立足,或者身边人群,关系处理的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人情商特别低,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告诉他品德比分数更重要。

对孩子,你可以说:

“品德其实比分数更重要。”

“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诚信是最重要的,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要学会说一声‘谢谢’”。

“你知道关心父母,妈妈非常开心。”

“我很高兴,妈妈看到你有一颗同情心,你这么的善良。”

“我希望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第五个,鼓励孩子自强自立的话。

你可以说:

“你想做的事情自己决定。”(多给他主动权)

“自己去做吧,不用依赖别人。”

“路只要是自己选的,你就要对自己负责。”

“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你要拿出男孩子的勇气,闯过去。”(针对男孩)

当他有什么问题来问你的时候,你告诉他:“你可以自己解决吧。”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是有能力去解决的。很多时候,孩子问你问题,包括成年人一样,当你问的时候,已经是有选择的,你只是希望对方能够支持你,孩子也是一样,你让他去解决,他自己是有能力的。

第六个,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话。

当他走入社会,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他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力量。

对孩子,你可以说:

“你要学会融入集体当中,用你的诚信融入其中,不要随便的怀疑别人,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和理解,同学之间要有爱互动。”

“做人要坦荡,待人要坦诚。”

这样的话都能够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鼓励孩子勇于纠正缺点也非常重要,比如对他说: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可以说谎。”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骂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你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有爱心才能做好任何事,凡事要冷静,不能急躁。”

“游戏可以玩,不能沉迷其中。”

“胆子要大一点再大一点。”

“偏食会妨碍你成长。”

......

父母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对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形成起着渗透作用。

罗素说:对孩子来说,父母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父母和孩子的位置,是平等的,孩子拥有和父母一样的自尊心和话语权,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父母把自己置于更高的位置,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让孩子完全听命于父母,而非自愿。

所以,好好说话,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来美好集,和孩子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说话,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孩子聊天的几种实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