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1-2年级)拼音学习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具体要求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第一学段学业质量对汉语拼音的描述为: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评价的建议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对于第一学段,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主要为过程性评价。
这些要求为教师汉语拼音教学提供了方向,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课标中要求过程性评价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注意一年级适应期学生的特点,科学确定评价起点。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认为以评促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前期了解学情;评价差异化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
一、前期了解学情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学生和教师之间较为陌生,对学生拼音的学习原点也没有清晰的认知。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水平,例如与家长聊天,做问卷调查。我们选择了几个问题,制成问卷,这种方法最为便捷,且搜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便于教师掌握学情。见下图。
通过调查问卷,可清楚学生的家庭陪伴情况,拼音了解程度以及识字水平,为后期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如对拼音了解程度,可将学生分为3个层级:没有学习过拼音;通过App或家长教过一点汉语拼音,但没有系统学习和系统学习过拼音。
二、评价差异化设计
根据学生拼音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差异化的评价体系,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得到能力的长足发展,让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能不掉队。我们根据学生学习速度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1. 对于没有拼音基础的学生,评价从认读字音,认清字形,书写规范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过程中做好标记,进行针对性复习;
2. 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对于拼音字音和字形掌握的较好,此时可以让学生创编儿歌,同时进一步规范书写;
3. 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竞选为拼读小老师,帮助没有基础的同学,检查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提升班级学习氛围,养成同学间互帮互助的习惯,形成班级学习良好生态循环。
三、学习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拼读规律,在进行阶段评价时,教师要制定评价目标,对于单个字母的检测,重点考察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分。对于拼读规则的掌握,可将拼读分为声母+单韵母;声母+复韵母;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和易混淆复韵母的拼读五种类型。在进行评价时可以方便的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后期进行重点练习,加强掌握。
课标中要求“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因此在评价时,我们可以设计情境式评价。如以收获季为主题的情境式评价
评价内容一:帮助校车师傅躲避“声母”障碍。在此任务中,采用游戏化方考察学生对声母的掌握情况
评价内容二:进入田园校区采摘各种果实。此任务中,可将各种果实图片和对应的拼音分开,学生拿着拼音找果实
评价内容三:认识田园校区各种植物。此任务中,采摘果实后,还可以认识各种田园小区的植物,当然,这些植物也是以拼音的形式存在,学生成功拼读植物名称,可以从老师处看到该植物的图片。
以上评价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样例,我们还可以从运动会、植物园、动物园、校园八大景观等各个方面进行设计。满足不同拼音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
除了过程性评价外,期末学校统一的综合素养评价可以进行学科融合。如一年级科学学习《吹泡泡》,可以让学生寻找吹泡泡的原料(这些原料都是用拼音写出来的),同时要使用合适的量(与数学的融合),并且画出制作泡泡液的制作步骤(与美术的融合),然后按照制作步骤,制作一瓶泡泡液(与科学融合),看看谁做的泡泡液吹的又大又多。
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在游戏化、任务化、综合化的测评方式中,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