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学习的陷阱

也许跟自己一直是学生身份有关,我之前一直认为:读书就是学习。现在知识付费起来之后,被朋友圈各种知识付费广告刷焦虑感的影响。一直对书本有一种迷之崇拜。对每一本书都有一种敬畏之心,认为他们就是权威,就是真理。因此,经常会遇到下面这些情形:

(1)收藏癖。喜欢买各种各样名字听起来不错的书;或者网盘里面囤积成白上千G的电子书;或者保存各种各样的网络课程;

(2)学习狂。自己每天的时间日程都列满了各种学习计划,生怕时间被浪费,或者少学一些东西;典型的情况是每天会听一本书,会给自己每天安排额外的课外阅读任务,还要学习其他的各种东西;

(3)失心疯。你知道的,每天总会有各种事情冒出来,加上某天状态不好等,这些学习计划很容易就无法完成。或者就算当天完成了,精力被占用了很多,导致正事完成的并不好。或者头脑被过多的学习计划给占用,做事的时候,心不在焉。这些海量的学习信息,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假设层面,时间长了如果不去复习,很快就会忘记,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改变并不会很大。一方面过多的学习计划,占用了自己做正事的时间和心智,另一方面学到的信息,并未有合适的时间去检验,因此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

因此过去的自己,与其说“学习提高了自己”,倒不如说过分地强调学习反而害了自己。

现在想想,自己之所以如此重视学习。一方面跟自己学生的身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确实受现在广告的洗脑,被知识焦虑所裹挟,动弹不得,自己缺乏批判性思维所致。更多时候,学习到的知识并没有及时地帮到自己,反而牵绊了自己的进步。

所以今后,我对自己的规划是:主题学习法

1.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及目标。这些主题可以是基于自己的工作需要而快速提升学习的,也可以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其他别的原因。比如:#脱口秀基础知识入门、#领导力开发、# 理解《论语》基本思想、#唱歌技巧入门、#Excel技能精进等;

2.为这个目标设置时间限度,比如:#脱口秀基础知识入门(2周)、#领导力开发(3周)、# 理解《论语》基本思想(2周)、#唱歌技巧入门(1周)、#Excel技能精进(1周)等。

3.选择学习策略。

其实学习的方式渠道和方式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人、事、网、书”,(这四种信息渠道比较,我在后面的文章会介绍)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时间限制,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自己知识积累的层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一定要局限在一定要读书,可以是看网课、也可以是参加比赛。不同段位的学习者采用的方法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每天按照进度去执行,千万记得每天都要做总结,为什么我这么强调每天都要做总结呢?因为总结对我们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有些人在执行这些计划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但是越到后期越来越动力不足,为什么呢?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做有些事情会特别乐意做,比如嗑瓜子,因为它有一个及时反馈系统。这样每次的反馈结果就会成为下一次继续前进的动力。也就是说,每天的记录反馈,会帮助我们定位目前的学习进度,确认学习效果,将零散的知识片段串联,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提取。此外,记录反馈还可以帮助我们扫清进步路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感和无力感,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方向,进而产生学习的快乐。

小贴士:

每次只定一个目标

想做的事情太多,往往就什么也得不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很难有人将它贯彻下去,因为现代人普遍的心态:浮躁。恨不得今天行动,明天就要看见效果。要戒骄戒躁,每次只做一件事情!

如果目前定的目标占用时间过长(如超过3周),可以将这个目标再进行分解,直到确认这个目标可以在1~3周内完成。为什么一定要将目标固定在1~3周这个区间内呢?如果时间过长(超过3周)会容易让我们产生学习倦怠感,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如果时间过短(少于1周),由于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知识积累不够,也难会产生效果;

将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列到计划表内

这个动作很重要,它能够帮助你将生活建立秩序感,减少熵值。还能够帮你清除大脑缓存,释放大脑压力,将更多的大脑运存用来处理当前的问题。

确定目标时,要以目标的价值感作为评价依据

也就是说,将你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排在日程表的最前列。知识是有时效性的,一旦错过最佳时间,它的价值就会严重削弱。这些目标可以是关于工作的,也可以关于生活的;可以是学习知识,也可以是掌握技能;形式上可以是读书交流,也可以是比赛或做事。

每次主题学习后,一定要有输出

我为什么这么强调输出的重要性呢?用输出倒闭输入。输出体现了你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输出的形式可以是主题写作,或者主题演讲,形式尽量地严肃一些,从而让自己更加重视学习中有足够的投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心学习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