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理教义为什么是“自然无为”

一提到孔子,孟子,就是想到仁者的形象。一个所谓的道德君子,当然君子已经不够为圣人或者贤人的形象,每天忧国忧民,没有快乐的时候,以忧为乐,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么有境界,但是一提起道家,老庄那个形象又是什么呢?就是智者,一定不是仁者,所谓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儒家是一个标签,儒家是以道德取胜的,那么道家是什么呢?道家是以智慧取得人心的。

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事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其义理可谓简易却又是那么深刻。

自然和无为是两个既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教义名词。《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从这里而来。河上真人注日:“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说明“道”的本性其实就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自然这个概念说起来简单,但是也非常的玄妙。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架和模式,它化生万物,又是万物萌发、生长、发展、灭亡整个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规律或者是天性。这就好比大海,它宽阔无垠,有着自己潮涨潮落的规律,有着自己内含的生命力,有着百川纳入其中的魅力。海中生存着万物,万物在海洋之中也经历着生灭的过程,生命也依靠海洋的特性来进行存活,比如,藻类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深海鱼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好比季节,四季就是这么出现,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又将在何时消失。但是,我们知道,春季萌发生命,夏季旺盛生命、秋季丰收生命、冬季蕴藏生命,这都是一个无形的规律。而人在这种规律中,也必须依循这种规律生活,最简单的就是冬季添衣、夏季减裳,只有顺应自然才是自然的生命形式。所以,这个无形的自然是万物皆按其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长,无持无待,不存在任何强加的因素,从而保证自然界的和谐。

所以,人对自然的道就要保持自然的态度-----心平气静,知足顺应,尊重已有的存在的一切。

当这种自然的规律和准则,我们再将之化为我们本身的行为标准,也就是“自然无为”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这种“无为”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就在那里发呆,而是不刻意,不欲求,不异变。

要真正进入或达到“自然”的境界,就要践行“无为”的处事方法。王景阳曾在《明道篇》中有诗说:“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告诫修道之人,体行自然无为之真道,不要有任何执着。所以,所谓“无为”,并不是消息不为,而是要反对“有为”,要遵循自然之规律,不要强求或对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强行干预,自自然然才是完美的。

                                                                               ----摘自《北大国学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教教理教义为什么是“自然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