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读书笔记

很多人质疑马克思主义里到底有没有哲学,我想是有的。只要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都可称之为哲学,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基于党派的世界观和基于实践的方法论,是与本体论、形而上那种象牙塔里的哲学截然不同的,但不可说它不是哲学。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哲和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特点: 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实践的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

1.产生、发展和在欧洲的传播(19th40——19th末);

2.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发展(19末——20th40中);

3.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曲折发展(20th40中——90中)。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 产业革命和大工业的产生,生产力迅速提升。出现真正的社会化生产,开辟了世界市场,也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自然基础: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二.理论来源

1.古典政治经济学: 研究了劳动价值论、分工问题、阶级结构;

2.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的历史是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猜想;

3.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见解: 发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的历史、财产关系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现实基础;

4.德国古典哲学: 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

                用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

                在历史观上的新见解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一、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

马克思先是研究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学说,后来转向黑格尔;恩格斯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对谢林进行批判。

二、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莱茵报》,言论出版自由、《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从几个方面批判黑格尔:

1.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

2.黑格尔关于政治国家决定私有财产的观点;

3.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的唯心主义实质——泛逻辑神秘主义;

4.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初步批判和改造。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开辟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恩格斯** 英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工人运动,推动了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三、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 前往巴黎,创办《德法年鉴》,其中有《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批判了鲍威尔把犹太人和其他人的解放归结为纯宗教问题的错误观点,指出宗教并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

2.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压迫的根源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3.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4.在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时,论证了“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

**恩格斯** 通过另一条道路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政治学批判大纲》表明,研究政治经济学是恩格斯实现转变的重要原因。

《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论述了批判宗教的意义和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世界观的探索

一、异化劳动理论

(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

哲学内涵:主体活动的后果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危害或支配主体自身。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

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4.人与人相异化。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

(二)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1.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于自然属性的缺陷;

3.提出了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

4.实践的观点。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

(四)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