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1.介绍
1.1 书籍介绍
本文内容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本文整理方法用到了书中所提到的结构笔记法,即对书的框架重排整合而成。
1.2 内容简介
一本书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from 豆瓣
1.3 给读者们的建议
_
现在看来,“为了增强理解力”为目标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在这种目标下,指导你对书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拆解,从而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书。相反,电视节目,逻辑思维,樊登读书会等一些网络课程,基本都是把他们理解后地知识给你,这样理解力很难提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接下来的分享部分,是我学而时习之后的快乐来源,所以,各位公众号关注我的粉丝们,请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但如果你真想通过这本书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可以拿原书来看。
如果感到内容太复杂,什么都不想记的话,也请记住:“理解力”有且仅有靠自己才能提升。
请好好享受我所消化的知识盛宴。
_2.什么是阅读
阅读地定义就是,主动地,为增强理解力,自我发现地阅读。
2.1 主动地读
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是为了增强自我的理解力,是自己的事情。。读者需要运用观察,感觉,想象,思考,分析来自我解读,听别人解读后的东西,只能增加知识,而非理解力。而且,如果越主动,思考越深入,获得的效果就越好。
2.2 为增强理解力而读,不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
资讯无法增强理解力,换句话说,有知识(Knowledge)不等于理解(Understanding)。
2.3 自我发现地读
2.3.1 [辅助型] 自我发现学习
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核心是“被教导的艺术”,这个教导可能来自于老师的教导,也可能来自于书籍的教导。如果老师站在你面前,你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能立马回答你;但如果一本书摆在你面前,你只能自己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2.3.2 [非辅助型] 自我发现学习
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核心是“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思考”。只和自然界或者宇宙直接对话。我觉得这一类人目前很难找到,就算牛顿看到了苹果,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的成就,梵高也是吸收了莫奈印象派才将后印象派发挥到极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是基于他小时候的记忆想象和柏格森等人的哲学影响,才写出意识流的传世之作。
所以,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不管是老师的指引还是书籍的教诲都可以增强理解力,从而满足“为增强理解力”的阅读目的。
3.为什么阅读
阅读:心智成长,对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3.1 心智成长
心智的成长是阅读目的之一。为增进理解力而阅读,读得越好,心智的成长更好。人体到了大约30岁,身体状况达到巅峰,而后开始走下坡路,比如肌肉流失,骨骼密度变小。延缓身体变老的方式就是锻炼肌肉。心智与肌肉的相同点是,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但不同点是,心智没有下坡路一说,心智只能无限增长。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现代社会往往忽略了这种形式的阅读。现代媒体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着我们的理解力。这些泛滥的资讯对我们的刺激有限,我们一旦沉溺于其中,便很难逃脱。这样,智力、品德、心灵会停止成长,我们也就迈向心灵的死亡。
3.2 对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伟大的经典可以帮你,将人世界没有解决的难题想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作者的思想比一般人深邃。
有些书,重读之时,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的少了许多。这是因为你的头脑充实了,理解力也增强了。书籍本身没变,改变的是你自己。
还有些书,读完之后,发现念念不忘,一直想着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反应。再翻开,会发现这本书与你一起成长了,你能看到更多真理。就算你已经变得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直到生命尽头。
4.如何阅读
人们在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瞌睡,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努力。所以,从这一部分开始,本书干货——阅读的习惯,速度,笔记,阅读的层次的序幕缓缓拉开。
4.1 如何培养阅读的习惯
习惯是第二天性。持续阅读,才能熟能生巧。一个人专业,不是说他知道如何做事情,而是他养成了做那件事的习惯。练习的时候,要把阅读规则牢记于心,因为在掌握一个技能之前,需要按规则,分解练习。各个部分练习熟悉之后,方可连贯,连贯地像是忘记了分解动作,那么功夫就到位了。
4.2 阅读的速度
阅读不同书籍,要用用不同的速度。读的太慢或太快,都一无所获。有用之书,读得快的话,就忽略了思想内涵。无用之书,读得慢的话,就是在浪费时间,没有效率。
4.3 阅读的笔记
4.3.1 阅读的问题
阅读是带着问题阅读,像一个侦探一样,才不至于在读书时候昏昏入睡。
一般来说,阅读者会提出的问题有:作者关心的话题是什么?作者如何论证?作者论证的强弱?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当前三个问题弄明白之后,就可以回答:这本书和你的关系是什么?
4.3.2 制作笔记
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之后,圈出关键字,划出关键句,给连续的论证作编号,在空白处做笔记。也可以制作电子笔记。
电子笔记分享是我个人私货,与本书无关。因为这本书完成时间距现在快50年。当时没有电子笔记,而现在的电子笔记非常方便,可以随意改动,还能辅助我们梳理内容,框架。
有很多好用的笔记本,如概念型笔记本One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石墨文档;架构类笔记本OneNote,幕布;思维导图类笔记幕布,Xmind。
上述笔记本我都用过,最好用的是OneNote和幕布。OneNote上,因为windows系统都自带,Mac系统上也可以装,随处可同步,十分方便。OneNote的全局搜索,分类页功能十分强大,非常适合开始阅读的人。
但个人感觉在分类的简洁性方面OneNote不如幕布,也不能生成可视化的东西,有些随性,天马行空的感觉,不适合我目前需求。所以我现在使用的是幕布,因为它同时兼具架构类型的优点,方便分类,生成子目录;同时支持“#”字符的话题搜索功能,搜索起来很方便;还有一件生成思维导图也是可视化笔记的不二之选。(后文将会出现一系列用幕布制作的思维导图,便于理解)。
4.4 阅读的层次
阅读有4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不同阅读能力与追求。较高层次阅读包含低层次阅读,比如,第三层分析阅读包含了前两层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主题阅读包含了三者。
4.4.1 层次一: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明白句子意思,该层次在小学教育完成后就应该具备。为了清楚起见,我将层次一的要点归纳与幕布的思维导图。有四个阶段,完成这四个阶段之后,才可以说是“成熟”的阅读者。只有完全掌握这第一层次的四个阶段,才能向高层次的阅读迈进。
至于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连层次一都无法达到?一个原因是仅仅对于单个阶段重视,厚此薄彼,忽略了功能阅读阶段或者比较阅读阶段。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培养学生这个能力,或者没有足够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
如果连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都无法通关,不难想象经过高等教育后的许多高中甚至大学生,王者打不过就算了,连阅读也比不过。
4.4.2 层次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就是在有限时间抓出书中的中心思想。比如看目录,来确定书本内容是否可以为自己所用。
检视阅读分两类,有系统的粗度和粗浅的阅读。
有多少次当你看到一个好书的时候,翻了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等清醒过来,竟然完全不明白自己刚看的那几页在说些什么。有系统的粗度,就是让自己保持敏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这本书谈论的主题是否符合你的心意,弄明白中心思想。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他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的地挣扎而已。很自然,我们会下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错误。而粗浅的阅读,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把一本书读完,不要停下来深入理解,而是要先完成一本书。
一旦你在某个地方卡着,这本书就读不完了。你就只能通过这本书的局部,来评价这本书。可是往往,开头难的部分,是可以被后面的描述解释清楚的。如果后面内容都没读完,就说这本书“难于上青天”,那作者可谓“喝了双黄连口服液,有苦说不出啊”。
4.4.3 层次三:分析阅读
如果检视阅读是有限的时间内,最好最完整的阅读;那么无限时间内,最好最完整的阅读就是分析阅读。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要少数的书需要咀嚼与消化。分析阅读就是咀嚼与消化一本。
层次三分析阅读,是本书重中之重。详细讲述了三个阶段的十一个规则,以及评论作者的标准:
阶段一:其实用到的技巧就是层次二检视阅读的方法(规则一,规则二,规则三),印证了“较高层次包含较低层次”这个描述。前三个规则找出作者谈论的话题,规则是需要我们确定作者提出来的,他想解决的问题。
阶段二:如何诠释一本书的内容。很重要。读者与作者需要先把关键字词的定义规定好(规则五:从关键字中,理解重要定义),否则就会像我一样,当初不知道作者居然是把“阅读”定义成了“为了理解”的读书。如果我当时理解清楚这个含义,可能就不会认为作者是个蠢货了,因为当时我认为只要是个人就能阅读,我把“阅读”定义成了能看懂字词,理解句子意思,也就是层次一基础阅读的阶段二而已,层次二都到不了。
理解好了关键词语,就需要理解关键词句(规则六:从关键句,找到重要主旨),因为作者的真正意思,可能并不是你所理解的。你可能需要通过重新架构作者的论述(规则七:找出作者论述,重构论述),才能明白每个句子的含义,最后找到作者对于他所解决问题的解答(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阶段三:如何评论一本书。因为阅读一本书的本质是一场对话,读者是最后一个开口说话的人。我们需要慢一些下结论,读完一本书深入分析之后,再来评论(规则九:暂缓评论)。评论过程需要理性表达(规则十一:做评断之前,找出理论基础,充分论述),不参杂过多情感(规则十:理性表达反对,不要无理争论)。
而评论作者观点的标准也有四点供参考:你的知识不足;你的知识有误;你不合逻辑,比如缺乏连贯或自相矛盾;分析不完整,比如没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对于最后一点,如果作者没有解决他自己或者读者提出的问题,可以参考规则九,暂缓评论。因为可能是自己没有找到,或者答案在作者的其他书籍中,读完了作者的所有书籍,再作评判也不迟。
3.4.4 层次四: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确定一个主题,阅读很多书,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架构新框。所以这是最主动,最费力气的一种阅读。
读完这本书还不够,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5.推荐理由
本人极力五星推荐这本书!确切的说,这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了,是我第二次读。约6万人评价,8.4分,可以说受欢迎程度和书籍质量,都属上乘。
这次读完之后,我有两个感觉。一个感觉是后悔。如果前几年认认真真把这本书读完,我现在的读书水平绝对要比现在高不止一点半点。如果我大三那个时候,把这本书认认真真读完,而不是为了速度而略读,我的理解力将提升到什么高度!我会少走多少冤枉路!?
但,还有一个感觉,庆幸。冥冥之中,书又一次被我的好奇,神奇地打开了。书还是那本书,可我看这本书的感觉完全变了。我在最近几年也读了几本书,边读边产生困惑。而这本书就帮我在读书这个事情上,解决了不少疑惑,还有方法论的清晰总结。
作者最后给出了137个作者的作品,只包含了欧洲美国的书籍。
大家感兴趣可以通过后台回复【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得。
加油吧,各位!
往期回顾
【书摘】|《人生的智慧》(上)
【书摘】|《人生的智慧》(下)
【书摘】|《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上)
【书摘】|《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下)
【书摘】《把时间作朋友》之心智的力量
【书摘】| 《炼金术士》
【书摘】|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书摘】追忆似水年华(一)
【书摘】追忆似水年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