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测试题

《桃花源记》测试题



一、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大诗人,一名_____,字_____,自号_____。出身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后因不满当时朝政的黑暗,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即辞官归隐,作《__________》,自明本志。其是__________

诗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阡陌( ) 落英缤纷( ) 郡下( )

3请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1)交通

古义:

今义:

(2)妻子

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古义:

今义:

(4)如此

古义:

今义:

(5)无论

古义:

今义:

(6)鲜美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缘( ) 溪行 (2)渔人甚异( )之 (3)欲穷( )其林

(4)余人各复延( ) 至其家 (5)具( )答之 (6)欣然规( )往

二、阅读理解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7.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8.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1.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2.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14.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答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

15.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16.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18.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 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 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 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 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 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 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

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

14、 “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

答:不能,“具”有详尽的意思,而“咸”没有,所以不能换。

15、 (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16、 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答: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源桃花林小溪尽头。

17、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

18、 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

19、 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20、 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发挥题: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桃花源外的美景。

答:

2、 “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梦幻。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的。


发挥题: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桃花源外的美景。

答:

2、 “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梦幻。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

答:先写心中圣景,后叙实现途径。

填空题: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一线贯之。

2、(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村中人)设酒杀鸡作食。

3、本文出现的成语:

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桃花源在林尽水源的地方,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用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仿佛若有光等词,说明它不易被发现。

5、《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6、黄发指:老人;垂髻指:小孩。

7、

对联: 美好理想寄桃源,

下联: 黄发垂髫享太平。


二、能力拔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8).欣然规往( )

(9).未果,寻病终( ) (10).后遂无问津者( )

.(1).坠落的花瓣 (2).田间小路 (3).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 (4).整齐的样子 (5).都 (6).本乡人、本地人 (7).沿着、顺着 (8).高兴地、兴致勃勃地 (9).不久 (10).渡口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同 解释:“具”同“俱” 详细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同 解释: “要”同“邀” 邀请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 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儿女

  ②.绝境:( ) A.险峻的地方 B.与世隔绝的地方 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A.运输往来 B.交错相通 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集》中序。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酒杀鸡作食。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C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C)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C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综合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C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 (离开桃花源)

  4.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

  简短文字回答。

答: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拓展练习】

  一.阅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走)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上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乃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1.将这段文章分为两层,准确的一项是( C)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D )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二.作文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三、课外阅读

甲:

过年的记忆

①新乡师范毕业之后,我被分配了,提着旧物重新利用尿素塑料袋在告别了生我养的我的家乡,那个停靠在黄河臂弯弯里的小村庄,在一个叫马营桥的公路沿的停靠站牌下,搭上驶往新乡的汽车,在新乡汽车站转乘开乡往原阳县的大巴,到了原阳县城之后,再捣一次原阳到延津县的中巴公交驶向延津,过阳阿、延州、路寨,快到延津县城了,在一个叫孙庄的小站牌下车,沿乡间土路再向北乡3公里的一个乡下农村,我要工作的单位就在这里。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这30多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两袖清风迎日月,一心虔诚育人忙。三十年以来的人和事也难以说的清楚,但有一种印象是深刻好,久之弥醇,那就是对过大年的思念和想往,然而它却久久的珍藏在了记忆里,挥之不去。仔细的品味一年,故乡的儿时过过大年还是极其神圣的,处处充满着虔诚的仪式感。

②除夕这一天,红红的春联早在腊月廿八这一天就贴好了,红红的灯笼在廿九日也挂起来了,院里院外更是起在腊月二十四打扫的干干净净。到了初夕下午的傍晚时分,随着一个新的红日西坠,冬日的原野上人们提着祭品、举着长竿,来到祖先的坟茔上祭祀了,寓意着请先亲们回家同过年了。在同族的长者的带领下,一边念念有词的向列祖列宗们祷告,一边焚香烧纸钱祭酒叩拜,然后用长竿挑起一挂挂长长的鞭炮,用最响亮的声音表达着后人与祖先同庆新年的快乐。那些请家堂的人家则在祖莹旁焚香,然后高声招呼一声:“老爷老嬷,回家过年啦!”然后捻着三炷香,叩头拜别回转,再到村里族长家供设的神柱儿前和祠堂里。这时硕大的家堂轴子已经高高挂起,几案上各种祭品已经摆满桌子,烛光摇曳,香烟缭绕,厚厚的家谱泛着岁月的金黄,牌位上祖宗的名号熠熠生辉。当大块的方肉从锅里被捞起,浓浓的肉香溢满了整个村庄的上空时,大年之夜就要到来了,辛苦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放下过去的一切,带着新的希翼走进了新春的门槛。

③孩子们是最高兴的。此时,他们可以随心的吃平时见都见不到的方肉,可以随意地放鞭炮,可以随意地吃糖果、随意的欢笑。女人们则忙碌着包饺子,置办年夜饭。男人们则一边把晒得干飒飒的柴草整整齐齐地堆在灶房一边,一边把一捆捆芝麻秆均匀地撒在院子里的走道上。当一切都准备停当,夜幕也就完全拉满了。家家门口的红灯笼瞬间亮了起来,跳跃的灯光照亮了门前的街道,也照亮了那红红的对联和花花绿绿的过门钱,它们如同一张纸笑脸,扩展着大年的喜庆与祥和。

④自家的爷们兄弟则会相约的都聚在了一起,推杯换盏庆祝新年的到来、预祝事事顺利。大家不再提以前的糟心事,只提情义和打算。一杯热酒落肚,再解不开的疙瘩也解开了,嬉笑声充盈着每一个角落。请家堂的人家,家堂轴子需要有人彻夜守着,守岁人一边自斟自饮着小酒,一边看守着香烛。他的责任重大,要不时的给祖宗们添香,在大年夜绝不能让香火断了。不多时,几个喝完酒的闲汉来了。他们一是闲的无聊二是可以来再寻点酒喝。守岁人很辛苦,但他的酒菜是全家族供应的,决不会有不够的情况发生。至于酒,守岁人并不急急的喝,而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以此来熬过漫长的年夜。闲汉们的到来正好消除了他的寂寞,大家边喝酒边闲聊,顺便谈论一下祖先的一些轶事,很多家族的典故就是以这种形式传承了下来的。

⑤猪圈的门上贴着万古不变的“六畜兴旺”的对联,此时圈里长大的肥猪早已成了年货,而没有长成的小猪则吃上了丰盛的食物,平时菜多粮少的猪食变作菜少粮多,因此跨年的猪才是所有猪中最幸福的。牛槽上也贴上了红对联,只是内容不一样,上面写的是“槽头兴旺”。主人此时会给牛添满新铡的干草,并且加入了麸皮等佐料。主人深深给牛鞠上一躬,感谢它一年来的辛勤付出。一个个米缸和粮仓上都贴着“福”字或“丰”字,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神秘的光泽。

⑥酒足饭饱之后,孩子们除了几个兴奋过了头的,基本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而大人们却又忙碌起来。女人们忙着做祭天地的“碗”。煎得金黄的豆腐,雪白的白肉,翘着尾巴和脑袋的金鱼,都被整齐的放在碗里,静静等待初一早上的祭祀活动。男人们则将各种各样的贡品摆在财神、灶王爷、火神爷和灵官神爷等的神祗面前,点上三柱高香,让他们也享受一下人间过年的快乐。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整个人间似乎下达了统一的命令,鞭炮声瞬间响起。即使最贪睡的人也会从梦中惊醒,赶紧找自己的新衣新帽穿戴整齐迎接新年。

⑦此时灶间里热气腾腾,白胖胖的饺子哗啦啦下了锅,在翻滚的沸水中翻滚着。即使偶尔有煮破了的也不能说破了,要大声说:“饺子挣了!”大家就齐声说:“挣了好,使劲挣!”饺子分两种,一种是素馅饺子,一种是肉馅饺子。素馅饺子主要用来祭祀,肉馅饺子用来享用。听到一声“下饺子啦!”的吆喝,大家就要赶紧放鞭炮,用响亮亮的声音迎接新年到来。煮出素馅饺子要盛在碗里,有家堂的人家要把饺子先送去祭祀祖先,同时在天地棚里摆上三碗,在灶王爷、财神爷、门神爷面前也摆上三碗,然后焚香烧黄表纸、金银元宝,全家叩头祭拜,祈祷新的一年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据说在大年夜所有的神仙都会下凡与民同乐,因此有什么心愿此时许一许,实现率会很高。祭了一圈,所有的神祗都祭拜完了,这时肉馅饺子也出锅了,于是一家人开始围在一起吃饺子。饺子有包着硬币的,有包着红枣的。吃到硬币的人来年发大财,吃到红枣的,也有说法:“吃到枣,一年过的好。”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饺子时,要有意把一两个饺子掉到桌子底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那些没有亲人的祭典,大年夜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的孤魂野鬼也能吃上饺子。人人都有过年的权利,即使鸡鸭猪狗也不例外,何况那些可怜的孤魂。

⑧刚吃罢饺子,拜年的人就来了。大家踩在院子里的芝麻秆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踩岁”。大家互贺“新年好!”有老人的,年轻人会磕头拜年。主人家赶紧沏茶递烟,抓瓜子捧花生,若是有小孩子,还会一个劲儿的向孩子口袋里塞糖果。这一拨人刚走那一拨又来了,大家笑容满面,“过年好!”“给您磕头”的声音彼起此伏。鞭炮声忽远忽近,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灯笼在微风中摇曳跳动着,红底黑字的对联在灯光下泛着红润润的色泽,一切是那么平和,又是那么的热烈。从孩子到老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幸福与满足之中。拜年其实也有讲究。要先拜自己本家再拜别姓人家,有家堂的要先拜家堂再拜后人。以前有长辈或老人的拜年要磕头,无老人的则互相问候。现在拜年已不再磕头而是问候了。

⑨等热热闹闹拜完了年,到了初一下午,大家就围在一起打牌、聊天。请家堂的人家就要把祖宗们恭恭敬敬地送回去了,拿着纸牌位,在坟茔旁焚香烧纸钱、压坟头纸、放鞭炮。至此,从除夕开始的神圣的过年活动才算是告一段落。后面就是走亲访友,破五迎财神,初十庆石爷爷生日,元宵节看花灯,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新年的气氛才算彻底消散完毕。

21、选文第②自然段描写了年关的情景,结合文中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说作者为什么说“辛苦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放下过去的一切,带着新的希翼走进了新春的门槛。”

答:

22、作者喜欢过年做得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注意横线的词语。

(1)那些请家堂的人家则在祖莹旁焚香,然后高声招呼一声:“老爷老嬷,回家过年啦!”然后捻着三炷香,叩头拜别回转,再到村里族长家供设的神柱儿前和祠堂里。

(2)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饺子时,要有意把一两个饺子掉到桌子底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那些没有亲人的祭典,大年夜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的孤魂野鬼也能吃上饺子。

24、本文结尾与课文《灯笼》的结尾在情感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赵州桥的传说

①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6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②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时隔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

③赵州桥的传说是流传在河北省赵县一带的民间故事。它靠口头传承至今,脍炙人口,历久弥新。在赵州桥的传说中,处处描绘着仙人与桥的故事,为赵州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增添了一份梦幻般的色彩。“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首民间小调《小放牛》就是因赵州桥的传说故事而形成的,赵州桥的传说也借着歌谣而流传更为广泛。赵州桥的传说已深深扎根赵州大地,几乎每个人都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它的传说,并随口吟唱几句众人耳熟能详的美丽传说故事,表达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赵州桥的传说是对民众生活的一种艺术化概括,其叙事遵循三段式的创作手法,运用虚构、夸张、想象等传奇化的创作方法,同时借助赵州桥本身的影响力以及鲁班故事,形成了以赵州桥为中心的立体传说圈。按内容初步分为洨河的传说、建造传说、灵异传说和历史人物传说四个方面,其中洨河的传说是赵州桥建造缘起的一种传说,建造传说包括建桥传说、仙人试桥传说、维护传说等内容,灵异传说包括宝物幻想传说和信仰传说等,历史人物传说则包括了与赵州桥产生过关系的历史人物的传说。早在唐代,赵州桥在民众心目中已经具有了传奇色彩。而真正的设计建造者——隋匠李春,由于官方记载的缺失,成为赵州桥传说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赵州桥的传说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100年)对赵州桥第二次修缮以后就广为流传。

④赵州桥的传说真实地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历史观念,是民众对自我力量的一种歌颂,不但对弘扬和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指导后人保护修缮赵州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借鉴作用。驴蹄印和车道沟在大桥的东侧,而东侧正是洪水冲撞大桥容易倒塌的地方,它告诉过往车辆和行人,在仙迹的西面行走比较安全;而鲁班托桥的手印,则告诉后人,大桥一旦出了故障,手印就是应支撑和加固的要害部位。古人为了保护大桥,在口耳相传中逐渐形成了这些既优美又科学的传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作为口头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渐趋微,但因其独特的价值仍受到民众的喜爱,也引起民俗界对其文化价值研究的高度重视,同时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间文学同样起到传播流传的作用,使赵州桥传说更为广泛地流传。历经千年,不管时代如何变换,赵州桥这个美丽的传说仍在民间文学传承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⑤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25、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26、第⑤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7、第②自然段和第⑤自然段能否颠倒顺序?说明理由?

28、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赵州桥的传说”的好处。


(三)新学期衡中凌晨5点校园照震撼无数人! 这才是高考牛校的模样!

河北衡水中学,无论是每年高考放榜后各路媒体对它清北升学率的炒作,还是社会大众对它教学模式或褒或贬的评价,似乎都缺少最真实的报道和当事者的声音。

新学期,记者来到衡中,为大家揭开这个超级中学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也选取了几位衡中毕业生和衡中高一年级学生家长的留言,努力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衡中!

凌晨五点五十,记者来到衡中校园,学生们已经集合完毕,迎着晨曦进行操前晨读。

五点五十五分开始跑操。

早上六点,开始早读,学生们都是站着早读的。

六点三十五分学生下课,吃早饭。

餐厅门前巨大的显示屏,播放着当天的《朝闻天下》。

不到二十分钟,餐厅的学生就已经吃完早饭,陆续回到教室。

衡水中学副校长王建勇10月13日在报告中介绍:衡水中学的餐厅员工要力争做到理论考试第一,饭菜质量第一,打饭速度第一。

早饭过后,学生开始上自习。

衡中此次接待日的学生志愿者,趁空闲时间写作业。

海航班的学生在上课。(衡中海航班,是经过一定考试选拔组成的,培养的是海军行载飞行员。)

了解完衡中学生的日常,记者也采访了一位学生志愿者,这是一位刚刚升入衡中的高一新生。

问:“在衡中每天学习累吗?”答:“不怎么累,每天的功课都能跟得上。”问:“你们平时除了文化课之外还有什么课吗?”答:“我们一周会有三节体育课,两节体育活动课,平时还有美术课,音乐课,艺术课,团委主题活动课,社团课,心理课等。”

衡中教学楼前的LED屏,滚动播放着弟子规。

楼梯里、楼道中,随处可见古训、名人名言、励志标语。

衡中接待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挤满校园。

学校的各种宣传标语,时刻提醒着学生的职责。

校园里的展示牌上,展示着曾经从这里走出去的状元学生。

高一年级教室。

高二年级教室。

教学楼的楼道里,摆放的智能设备上,存放着相对应的班级信息。

班级主页上,班级信息,班级风采,班级量化一目了然, 学生也可以通过输入学号查询成绩。

在家校互联系统里,也可以查询孩子的成绩。衡中考试多,天天以考代练。各种大小测试的成绩,家长都可以从网上查到。

衡中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有时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今天,学习哥就带大家听听衡中的学生和家长怎么说!

衡中人01:梁雪茹

衡中2018届703班毕业生,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实验班

如果说进入衡中是一种缘分,那么感恩衡中则是一种命运。

初中的我叛逆,迷茫,一度在手机的世界里迷失自我与方向。班主任说你太贪玩,应该去衡中,我便来了,这便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初入高一,我是普通班56号,分文理后,在自己拿手的文科班里,我以2号进入,却甘于堕落而不自知,那时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大概是个笑柄吧。

但衡中因何而著名,是严格的纪律,而或是耀眼的成绩?于我而言,莫不是它激起了我沉睡的潜力,一种欲望,去渴望变得更好、更强的欲望。在衡中,我们心甘情愿在天亮前奔跑疾驰,在夜幕中奋笔疾书,披星戴月,朝九晚五。当身边的同学都那样刻苦努力,当老师愿意为了我们牺牲私人时间时时陪伴,刻苦学习便在不经意间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习惯。

当你渴望学习,优秀便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不知不觉间,我高二几乎整个学期都在系列前二十的照片墙上,成了班里实力最强的种子选手,我不再自卑,好的成绩给了我自信与快乐。

都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伴随终生,我常常是中午班里最后一个离开的,不知关了多少次空调与灯。我常常冲进食堂,为买到了最后一个饼卷而暗暗高兴。我常常为了问几道历史题,不知跑备课区多少次。

我不敢说自己的高考成绩在高手如云的衡中有多么耀眼,但作为一个三年一直在文普的人来说,这是我拼尽全力所换来的最好的结果,无悔,无憾。

感恩衡中,是他塑造了我。可以说没有衡中,就没有今日的我们,亦没有无数国家之栋梁。每当亲友们问我衡中很严吧,我总笑着回答,不啊,衡中很好。是衡中以它独有的能力与魅力帮助无数莘莘学子发掘自我,挖掘潜能。衡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次机会去真正放开束缚,展开翅膀,追逐梦想!

明年9月,神仙湖畔,梧桐树下,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你!

衡中人02:史天洋

衡中2018届679班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感谢衡中,感谢衡中的环境,那紧张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那追求卓越的精神。感谢陪伴,感谢老师至深夜的坚守,迎着朝阳的翘盼,谆谆的教诲;感谢陪伴,感谢同学,不厌其烦的合作讲解,不让一步的竞争共进,嘘嘘的调侃。

最感念您给过我连续进步、趋于领先时的欣喜若狂,亦及时给我当头一棒,面对连续退步,重拾踏实,发出我绝不服气的呐喊。您给了我与优秀或说卓越的人为伍的环境和尊严为自己争取的规则,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于高三漫漫中下游的挣扎中,写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修身格言,这是百折不挠,永不服气的信念。

自信自强,奋勇争先的锐气,使我写下了看来难以实现的目标:第一,这无人嘲笑,只要行动配的上理想。这是自己的信条,亦是母校磨砺的精神,赋予的能力。试卷上的“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高考日志本上的“我可以沉默,但不能没有话语;我可以落后,但不能沉沦”,句句不死板而有力的话语予我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力量。母校给了我满满的归属感与荣誉感,使大学后也可喜识校友,共叙母校;您给了我规律的生活,足以始终不忘追求卓越。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定尽己之力维护母校荣光,不辱青年使命,回馈母校之功。

在衡中,并不是像外界传的那样唯学习的枯燥乏味,也有着无数精彩的活动,八十华里远足,成人礼,百日誓师,无数的晚会,演讲,报告会……会中人人为之倾听,为之陶醉,抑或平平淡淡当时未有所感,而当时间渐渐逝去,新的一届重演,当时之景历历在目,或心潮澎湃,或欣喜,或忏悔,叹息当时之景象留下太少难以重顾,而心中饱饱充满着感激和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或有人批判衡中强在择优录取,但衡中不仅足以保优,而且促进成长,是优秀步向卓越。精细的机制使众人共勉,克服个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感召的团结荣誉感,于是才有衡中不断超越的奇迹。

衡中人03:范思源

衡中2018届654班毕业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胡适说,人生应该有梦,否则人生不是太不丰富吗?衡中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为梦想拼搏的地方,是我们梦想之花绽放的地方。衡中三年,看似平淡的学习生活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忆。一个个清晨跑操的日子,操场上一声声响亮的口号犹在耳畔,在校园中的一个个身影仍在眼前……响亮的口号喊出的不只是气势,更是我们的信仰;挥动的旗帜,展现的不只是我们的激情,更有我们的追求。

青春三年,追梦无悔。来到大学我依然为自己是衡中人而骄傲。感谢母校,感谢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衡中人04:蒋一蓝

2018届618班毕业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衡中,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的现在。

你让我学会了信仰,拥有追求目标的渴望;

你让我体会到优秀团队的霸气与实力,拥有追求卓越的实力;

你让我学会了一日三省,我来衡中干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的怎么样?……

衡中三年的经历我一生难忘,更一生自豪。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愿意向别人讲述我的衡中,因为你是我的骄傲,而我也要成为你的骄傲。

衡中人05:李正阳

2018届 635班毕业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衡中,你是一方净土,让我真切体会到纯粹的乐趣,你教会我摒除杂念,沉淀内心,最终获得重生,凝炼得到一个更加坚强成熟的自己。纵使你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只有我们——您的孩子,真正理解。您告诉我们“追求卓越”,是对我们的一生负责,除了学习,还有生活;除了尽心尽责的老师们用行动言传身教,还有勤奋刻苦的同窗们用努力相互勉励。我永远不后悔做您的孩子,能相遇是缘分,更是福气。

衡中人06:王帆

2018届654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在衡中的三年,不只是知识上的充实,更是灵魂上的洗礼。在衡中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我逐渐建立起来的既有完备知识体系更有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衡中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是衡中的品质:一种对于知识和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对于工作卓越的追求:对于生活中完美的要求。当然,衡中也锻炼了我的自理能力,自律意识,更教会我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蓄力,学会潜伏,懂得倾听。

对于衡中的怀念与不舍,滋味纵有千般,归根结底汇聚成两个字——感恩。感恩衡中,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做人。

衡中人07:衡中2018级高一848班刘以宁同学爸爸

——2018级848班报到小记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衡水中学高一开学的日子。提前一天我和儿子刘以宁就按照《衡水中学2018年高一新生入学攻略》和班主任刘春宇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的通知准备好物品并装上了车。晚上全家10:00就开始休息了,第二天早上5:40准时起床,完全按照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简单用过早餐,我们全家就向衡水中学方向驶去。

到衡水中学门口还不到七点,我们到格物楼二楼东头第二个教室848班第一个报到,本以为老师还没到要等一会儿,一推门班主任刘春宇老师已经在满面笑容的迎接我们了,并且已准备好了要发放的物品,不由的感叹衡水中学老师们真是敬业呀。报到手续办理快速简洁,交了中考准考证、通知书、报到证然后签字领物品一气呵成,刘春宇老师沉稳干练,是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

领完物品,刘春宇老师说先到宿舍收拾自己的床铺,然后到教室帮忙打扫卫生,由于学校利用假期进行装修,所以有些必要的卫生要打扫。来到宿舍,找到刘以宁的床铺进行整理,由于提前做足了功课,所以整理很快,放置物品,整理床铺,吊蚊帐我们三个有条不紊进行。每个学生床底下都有一个物品柜,按床的大小并列着二个,分成两部分,右侧体积稍大用来放一些衣物,左侧分二层,上层可以放一些洗漱用品,鞋放在最下一层。另外还一层的文件柜供学生们放置学习用品和食物。这两个柜子已经足够容纳学生的必备物品了。我们一家三人齐动手,很快刘以宁的小铺就布置好了。

然后我们用宿舍的电话使用201卡输入卡号密码拔打了我的手机,我把号码存到了手机里。出了男生宿舍在食堂对面的墙上一排装有好多电话,这些电话直接插上电信的电话卡就可以使用,更加方便。

学校食堂的圈存机特别方便,插入工商银行卡输入密码把饭卡放到指定区域就可以圈存了,一次最多可以圈存1000元,孩子的饭卡如果丢失,可以到食堂西侧的餐卡管理室进行挂失,随时可以补办。

孩子放置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到教室在刘春宇老师的指挥下和其他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卫生,给每一位同学课桌上放置好该领的物品,等待其他同学的报到。

其他同学报到在学校甬路两侧,并且有明显的班级标志,刘春宇老师认真负责的帮助孩子们完成报到手续,并不厌其烦嘱咐必要事项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和同学们的问题。刘春宇老师真是一位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

中午我陪孩子在食堂吃了顿午饭,食堂卫生干净整洁,菜品丰盛,食堂师傅服务热情。我简单地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团结同学,他一边吃一边点头,露出了自信的微笑。饭后我们简短地游览了衡中的校园,美丽的衡中湖,震撼的四大发明雕塑,衡水中学远足赋,校园绿树成荫,和一张张欢笑的青春笑脸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朝气蓬勃。孩子已经很快地初步适应了衡中的环境。

接下来就是艰苦严格的军训了,相信848班全体同学在刘春宇老师的带领下,一定会圆满地完成军训任务,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衡中人。

29、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30、通过你对本文的学习,请你说一说“衡中教育”呈现出哪些特点?请结合自身分析。

31、学校政教处提出了“0520—2230” (早上5点20分到达教室,晚上10点30分休息,自主学习)和“晨读晚诵”系列校园活动,某班召开了“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衡中的材料和平常的学习生活,补全下面的讨论发言。

主持人:同学们都想努力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但不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怎样抉择,大家能提出一些建议吗?

晓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请你讲一个古人努力求学的故事。(80—150字)

三、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达了其思念之情,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热切的相思之情。全诗描述了女子等待恋人赴约的急切与幽怨,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热切的盼望与思念,传达出封建时代女性同样具有的独立、自主以及平等的思想观念。)

4、《子衿》描绘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表现一个女子对她的心上人的思念。

5、请你举例赏析本文的写作妙用。

答:“青青子衿”和“青青子佩”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

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子衿》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意境优美,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四、作文

1 《那件小事》

2《谢谢 》

司马喆,河南武陟人,从教30年,原阳县某实验中学教师,2012年加入焦作市作协,现居新乡,喜爱文学写作,著有小谈《活着》《恕罪》和散文集《走不出乡土的记忆》,教科研论文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桃花源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