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每日一读】《论语十则》(第七则)


        第七则:学习态度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7.22)

      【译】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

      【注】 《朱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记】 谦虚好学至此,与今之目中无人者大异。为什么是“三人”?朱注与4.17 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相通,但未免过于死板可笑。其实是说,即使只有两人同行,也仍然有可以学习的对象和事情。

      【注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学而思】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要想做到择其善者和不善者,首先要有分辨善与不善的能力,不但要知道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还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次,要有“从之”、“改之”的决心,人们往往习惯要求他人多一些,要求自己少一些。所以孔子才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要想成为一名君子,要注重提升自己,不要一味苛责别人。

      【参读】

      《学而篇》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里仁篇》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颜渊篇》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知识扩展】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来源:《论语今读》李泽厚)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每日一读】《论语十则》(第七则))